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叶圣陶与中国书法文化

发布时间:2019-04-08  来源:摘自《文艺报》2012年2月15日

放大

缩小

  如果缺少了江南,中国书法史一定会黯淡许多。江南核心区域的苏州,就是镶嵌在中国书法文化天空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唐宋以来,苏州走出了张旭、祝允明、文征明等一系列影响着中国书法流风气韵的书家。19世纪末叶,叶圣陶出生于苏州。浓郁的江南人文气息和书法文化氛围陶冶着他,使其一生对书法产生了不尽的热爱。与此同时,作为现代教育模式转轨前的一代,叶圣陶接受的旧式教育中,书法既是旧式教育的本体内容,也是必由路径。因此,江南书法文化和旧式教育共同作用,使得叶圣陶与书法文化结下了深缘,留下了形式各异的书法作品,也为书法传播与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叶圣陶曾做过小学、中学、大学各个层次的教育工作,直至国家教育部副部长;他也供职于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以及《小说月报》《开明少年》等期刊,做过多年的编辑,及至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在失业苦闷的日子里,他开始了文学创作,以《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稻草人》等诸多文学名篇传世,是文学史中绕不过去的著名作家。教师、编辑、作家,这些经历都无法与其所经受的书法文化熏陶割裂开来。中国传统教育离不开书法;期刊杂志的版式设计、手稿阅读隐含着编辑家对书法文化的接受与运用;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堪称“第三文本”的书法手稿。应该说,叶圣陶与中国现代书法文化具有颇富思考的价值与意义。

  艺术史学者白谦慎认为,书法是一种“非再现性”的艺术。笔者以为,中国书法不只是“非再现性”,更是一种以“模式化”为起点的艺术。“临摹”即是“模式化”的过程,由楷书到行书的研习,对王羲之、“颜欧柳赵”、“苏黄米蔡”等大师的临摹是书法传承修研的主要渠道,这一传承方式中包含着对传统的尊敬。叶圣陶也不例外,在其书法创作中,有对传统的中规中矩的临摹接受,体现出鲜明的古典传统资源。目前所见叶圣陶所留书法墨迹,以楷、行、篆三体居多。三体中,楷书、行书是书法研习的必由之路,也是文人书家最易上手的书体。篆书属于高古一路,既要耐心、恒心,也需要一种对古典书法及其文化传统的敬仰,一般书家相对来说较为疏远。这显示了叶圣陶的古典文化修养及其书法风格上的自成趣味,或许与其年轻时对篆刻的喜好有着内在的关联。及至晚年,叶圣陶对自己最满意的书体还是篆书,其楷书中也隐约可见篆书的笔意,堪称一种融合中的创新。叶圣陶书法作品形式多样,除常见文学手稿、往来手札外,有对联、扇面、立轴等多种形式。书写内容则大不相同,以自撰诗词为多。艺术形式上的丰富与内容上的多样,反映了作为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家的叶圣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熟,以及书法家身份的可能。

  除常见书法墨迹外,叶圣陶的日记显示,他也钟情于书法篆刻。年轻时,他常为朋友篆刻各种文字,深受大家好评和钟爱。不过,与西南联大时期开始“挂牌制印”的闻一多不同,成年后,叶圣陶逐渐疏远了篆刻。晚年看到朋友收藏其早年印章篆刻时,他也由衷地高兴。作为书法文化中的重要艺术门类,篆刻对书法创作起着积极的影响,这也表明叶圣陶对篆书的喜爱与其篆刻有着某种关联。可以说,篆刻提高了叶圣陶笔墨之间对线条的独特敏感度,形成了叶圣陶书法创作的独特趣味。

  叶圣陶的书法气象端严,“拙厚、淳朴、磊落、大方、工稳、谨严,既是他的人格品范,亦是他的笔墨旨归。他的书法在颜鲁公、邓石如、弘一诸家用功尤甚”(李建森《圣者襟怀,学人法书——读叶圣陶及其书法》)。若不以书法家来苛求,他的书法可以说走出了属于文人书法家之外的独特路径,既恪守传统,也融合了楷篆笔法,形成了独特的韵味。当然,深究起来,过分拘泥“传统”、“模式化”使他未能走得很远,“在古法承接和个境拓化上都存在缺憾,具体的表现是他的字在博取古法上未臻高古宏远之路,字构中的传统质素略显单一,行笔缺乏丰富的提按、使转,细节处也少见精微的技术处理”。虽笔笔不苟,却乏变化,少精彩。大而化之,也可以说是中国文人学士书法通病所在。

  书法创作达到何种境界,属于书法艺术本体的范畴,作为“文化范畴”的中国书法,与传播、交往、教育等息息相关。有明一代,书法艺术交往渐成风气,江南一带更为兴盛,及至近现代,书法已然成为江南文人交往的重心。作为书法研修有为的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家,叶圣陶的书法交往延续时间较长,交往范围甚广、文化影响颇大。在《辛亥革命前后日记摘抄》中,尚读中学的、不满20岁的叶圣陶记下了为朋友刻印、共同欣赏祝枝山书卷、赵子昂字帖、书写文字赠与友人的诸多事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其日记中仍随处可见与朋友互赠送书法作品、同赏书家墨迹的记录。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文化思想领域日益活跃,晚年叶圣陶的书法交往逐渐增多,书法活动家的地位逐渐凸显。其日记中,时常可以读到为姚雪垠、陈从周、吕叔湘、吕剑等诸多老友新朋写字的记录,甚至可见相隔数日便为多人写字。除了为朋友写字,在交流书法作品时,叶圣陶还对自己及朋友的书法做了评点。

作者:李徽昭  李继凯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