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刊撷英  >  精品文章

长庆无处不禅心

发布时间:2019-05-05  来源:《开明》2019年第1期

放大

缩小

  “腊八”前一天到长庆寺时,正值寺内大忙,一班上了年纪的女人走进走出,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放水的放水,伙房外的地上躺着一溜圈大大小小的面盆,泡着大米、红豆、木耳、米仁、红枣等五谷杂粮,过了腊八就是年,原来寺里正在操办广结善缘的腊八粥。

  住持和尚常乐禅师见我来了,照例递上一杯清茶。他是我结交多年的禅友,鲁迅文化和智慧人生是我们共同的话题。常乐禅师平时喜欢舞文弄墨,长庆寺山门两侧的一副楹联:“佛在何方到此即是天竺国,法门大开坐时自有上乘禅”,就出自他的笔下。

  “这是寺里去年出的几本册子,送你做个新年纪念。”常乐禅师说罢,把两本桔黄色封皮的书轻轻放在桌上。一本是《长庆寺》,一本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长庆寺》那本封面图案中间是一根点亮的火柴,光焰如同火炬照亮前方的道路,记得几年前就送过我,至今印象深刻,莫不是它的翻印本?我心想。“这是第二版,里面增加了些内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我用毛笔抄录的经文,算是为众生祈福吧”常乐禅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困惑,解释道。

  长庆寺推出了“升级版”的长庆文化,有点出我意料。据我所知,一般大寺在重建落成之初印几页介绍本寺历史文化的宣传资料后就不再改动,像长庆寺这样与“时”俱进扩容再版的并不多见。我有种先睹为快的冲动。

  与旧版相比,新版《长庆寺》在保留长庆寺历史沿革章节的同时,增加了寺内一口名为“稧泉”的古井的考证史料。据说“稧泉”是当时的绍兴名泉,曾与杭州“虎跑”、无锡“惠泉”媲美,明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有这样的记载:“余仓卒见井口有字划,用帚刷之,「稧泉」字出,书法大似右军,益异之。试茶,茶香发。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气方尽。辨稧泉者无他法,取水入口,第桥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稧泉。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酿酒,或开稧泉茶馆,或瓮而卖,以馈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饮其水,甘之,恐不给,封锁稧泉,稧泉名日益重。”不仅对稧泉的发现、保护和利用作了详细的介绍,还提到了稧泉和书圣王羲之的渊源。早几年前,常乐禅师也有过开发“稧泉”的设想,可惜最后因种种原因不了了之。新版增加这块内容,让社会有识之士重新认识“稧泉”的价值,也许用不了多久,到长庆寺参观的游客就能喝到“茶禅一味”的长庆水和长庆茶了。

  “其实长庆寺还有二处稧泉可沐身心,就是‘僧纲司’和鲁迅文化。”常乐禅师颌首说道。据介绍,僧纲司是明代设立的佛教事务管理机构,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宗教事务局,长庆寺历史悠久信众踊跃,在其他寺院中还有一定的威望,政府就把管理地方寺院的官署设在寺内,寺内至今保留着嘉庆九年的石柱楹联。

  长庆寺离鲁迅家不远,是鲁迅幼年寄名的寺院,鲁迅后来写过一篇《我的第一个师父》的杂文,纪念自己这位“半世纪以前的最初的先生”——当年长庆寺的住持和尚“龙师父”,鲁迅和长庆寺的这些有趣故事,吸引着鲁迅爱好者和游客朋友们的神往,现在到鲁迅故里参观的游客会去长庆寺走走看看,感受鲁迅文化的传奇魅力。

  自2005年长庆寺全面修复开放以来,常乐禅师一直在寺里当家,在他眼里,粗茶淡饭,四季轮回,花木果蔬,这些常人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内容都值得回味和珍惜。他用诗的形式写下来,形成一篇篇与众不同的年度工作小结。如在“四季参”中写道:“日常生活喻四季,有苦有乐别生气,看破四季循环理,因地修行是实际。”通过四季更迭告诉人们要知足常乐;在“盘中餐”中写道:腊月三十夜幕临,闹市街头无人影,韦陀询问年夜饭,清水煮面加香芹。通过与佛对话告诉人们要修身养性洁身自好。谦逊、温和,做个懂得感恩的人。

  寺内花草树木繁多,落地的,盆栽的,开花的,结果的,飘香的,这些花草树木用稧泉的水浇灌,即使在冬季也是一片绿意盎然,我最喜其中的“花中禅”,通过描写寺内四季花草变化,借花献佛,寓意回归自然之美。如“寺中梨树果汁甜,三角梅花佛手鲜。铜钱草旁野菊花,八月桂花香冲天。”“代代橘子轮回果,栀子花开烦恼多。观音小竹知通融,冬青修剪不言说。”将生活和修行融为一体,正是常乐禅师要告诉人们的生存之道。

作者:杨晔城     责任编辑: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