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此生有幸苏州老  画取梅花十万张

——谢孝思与他的书画艺术之路

发布时间:2019-05-22  来源:民进苏州市委会网站

放大

缩小

  谢孝思(1905—2008)字仲谋,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曾任苏州市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名誉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民进苏州市委会主委等职。在苏州生活工作的60多年中,他为苏州文物的保护、苏州园林的修复呕心沥血,为苏州文化建设尽心尽力,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鞠躬尽瘁。

  1905年,谢孝思出生于贵阳的一户书香门第。曾祖父谢宝书为前清道台,工诗词、精医道,善书画篆刻,曾任贵阳正宜书院院长。英年早逝的父亲谢士瑞也酷爱诗画,与筑垣名士萧铁珊(当代大书法家萧娴之父)、谭乃邦、吴实夫、黄幼夫等交往甚密。受到家庭薰陶,谢孝思自小就喜爱书画。就读小学与中学时,谢孝思的绘画一课表现极为突出,贾仲民、马啸澄两位美术教师对这个学生也是非常喜爱,悉心指导。其实,谢教思不但美术学得好,其它课程也非常优秀,在贵阳私立达德中学完成高中学业后,谢教思以优等生资格留校任小学部教员。教学之余,勤于绘事。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系,得到著名画家吕凤子、汪采白、徐悲鸿诸名师教导。大学毕业后,谢孝思回到母校达德中学任教,并被董事会推选为校长。全面抗战爆发后,谢孝思出任“贵阳教职员抗日救国会”总干事,开展救亡宣传工作,当时最活跃的进步组织“沙驼剧社”、“烛光音乐会”等均设立在达德中学校内。

  1939年,谢孝思应国立艺专校长吕凤子先生之聘来到重庆,任正则艺专和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教授。在重庆期间,谢孝思每年都要从师生书画作品中选出八十幅,由黄齐生(王若飞舅舅)交给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董必武转送延安以表敬仰慰问之情。  

  抗战胜利后,1947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到苏州(195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与无锡省立教育学院合并为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学院院址就设在拙政园内),谢孝思也随之来苏,执教于艺术教育系,除教授绘画课程外,还兼授音乐、戏剧、美术三组的共同课目。新中国成立后,谢孝思被推选为苏州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并当选为副主席。解放之初,百废待兴,谢先生先是被任命为文管会委员,接管苏州文化单位与园林,后又担任苏州市文教局局长、园林整修委员会主任。无论职位如何变化,谢孝思对苏州文化,尤其是苏州园林保护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带领一帮人先后对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虎丘、沧浪亭、怡园,寒山寺、玄妙观等古典园林和寺庙进行了整修,恢复了它们的原来面目,为苏州园林的重放光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著名学者王西野对此评论说:“对苏州园林的贡献,前辈中当以孝思先生为最。”

  谢孝思一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自1973年后,他还先后担任苏州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民进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苏州市委会主任委员等职。尽管政务繁忙,但他从来也没有放弃自已对绘画艺术上的追求。在绘画技法上,谢孝思扬弃前人之短,博取众家之长,构图新颖、造型优美、意境深远。作为现代著名画家吕风子的高足,谢孝思继承了业师豪迈朴茂、刚健婀娜的画风,并吸取西洋写生技巧的长处,树立自己的风格,无论记游写生的山水、松石以及其他静物、花鸟等,或水墨淋漓,或重彩浓丽,或苍劲佶屈,或秀润缠绵,均甚精妙。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谢孝思就已在画坛有了较大的影响。1940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还特地为谢孝思及夫人刘叔华在重庆举办了书画展,中共要人王若飞等也前来观摩。早期代表作《芦雁》《秋艳图》《牡丹》《荷》《菊》《夹竹桃》等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画构线技巧的特有工夫。吕风子在评价他的作品《芦雁》《秋艳图》时曾这样写道:“钩勒至任氏兄弟,强如屈金,或病其悍,然无碍生动。今之习者,强毫顺拖,形似断藤枯草,无复生意。仲谋之笔,仍用徐黄法,略参林良意,足媲美南苹矣!” (吕凤子评《芦雁》) “仲谋设色,腴而明,艳而清,骨柔而贞,姿窈眇而端凝,空依傍,绝师承。是足倒蒋旗沈帜而自举旌,仍与并世能手争横矣!”(吕凤子评《秋艳图》,“蒋”指清代工笔名家蒋南沙,“沈”指清代著名花卉翎毛画家沈南苹)  

  谢先生晚年喜画松梅,以寄托老亦弥坚的志趣。他自已也说:“画山画水,画松画梅,其实都是画自已”。他在一首题梅诗中写道“邓尉山前雪梅香,寻春不减少年狂,此生有幸苏州老,画取梅花十万张。” 谢孝思画梅,多作繁枝密萼,纵横参差,交错穿插,或密集或疏空,极尽繁茂变化,遒劲而灵动的笔,勾出老干新枝如龙蛇飞舞,加上密蕊繁花,一片香雪,一派清光,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除了绘画艺术之外,谢孝思的书法艺术上也是成绩斐然,早年楷书植基于颜鲁公,中年习二王参李北海作行草,录书自《史晨碑》《礼器碑》着手,后用功于《石门颂》并从胡小石先生攻金丈篆籀,最终创出自已独特风格的字体——草篆。谢孝思真、草、隶、篆无所不能,其书法大多以篆为主,间以隶行,字体苍劲古朴,新奇别致。  

  谢孝思年少时即受到传统文化薰陶,诗词国学功底很深,他的画辅以清新隽永的题款,或诗或文,融诗情画意于一炉,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气派。晚年代表作有《盆菊》《梅花》《太湖之夏》《峨嵋金顶》《苏州名园石谱》《黄山松谱》《寿石》等等。  

  谢孝思虽然长期工作生活在苏州,但他从来也没有忘记自已的家乡。他常说“贵州是我的故乡,苏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为了表达家乡对自已的养育之情,1985年11月谢孝思与夫人刘叔华在阔别家乡四十年后在贵阳举办了举办了书画展览,受到书画界与观者的好评,贵州美术出版社还为他出版了《谢孝思画集》。1999年8月,谢孝思和他的夫人刘叔华将他们毕生创作的160余幅书画作品捐赠家乡。  

  2008年10月,谢孝思病逝于苏州,享年104岁。

作者: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