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学苑  >  主题学习

汪永清:关于新时代人民政协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广泛凝聚共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6-03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放大

缩小

  三、新时代人民政协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要内涵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将“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规定为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这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基本遵循,也是新时代人民政协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基本内涵。我们以此为基础,将新时代人民政协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要内涵概括为思想基础、政治基础、法治基础、实践基础、文化基础。

  (一)思想基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驱提出并实践了多种救国方案、道路和主张,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中华民族才真正站起来、富起来,并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能够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夺取胜利的思想保证,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长期实践中得到的最深刻体会与共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成果,并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立足时代现实、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的科学理论。这一思想以其科学性和感召力,为全党全国人民树起一面思想旗帜,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战略布局、方式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使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知所趋赴,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有了共同的思想根基和前进方向。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真心认同的思想指引和行动遵循。新时代人民政协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定盘星、压舱石,坚持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统一认识,指引方向,推动实践,筑牢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国古代儒家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的政治理想,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家族制、宗法观、乡土观以及权力、利益的争夺等因素,导致结党聚朋、门户至上、党同伐异层出不穷,政治的公正与普惠难以实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长期的实践考验中与广大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超越集团的、部分的利益谋求,保障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了人民民主的中国模式,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创新的根本力量。参政要善于度轻重,议政要有主心骨。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和要求。新时代人民政协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创新性、未来性。其科学性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源自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的借鉴与反思,源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长期经验总结。其人民性源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源自对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尊重与提炼。其创新性在于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和国家治理体系。其未来性代表着朝向进步的发展潜力,是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生命力的体现,意味着实践始终鲜活、思想总在路上、未来辉煌可期。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是这个重要制度安排中的一员,当然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正确把握前进方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好、发展好人民政协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三)法治基础:严格按照宪法法律行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意愿、要求日益增强,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回应的时代课题。法治是最大的社会公约数。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立广泛多层有序参与的国家制度安排,既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又照顾有关具体利益,还可以使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实现利益关系的协调和平衡,为人民政协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形成提供法治保障。

  我国宪法法律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规定的公民基本政治权利和相关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规定的公共权力配置原则和行使程序,等等,都构成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人民政协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理解好、把握好、执行好宪法法律的这些规定。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都必须以宪法法律规定的各项制度为依托,在宪法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活动,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在法治基础上寻找最大公约数。

  (四)实践基础:深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是民主协商、广集众智的结果,反映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共同意愿和利益,已经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得到社会各界的真诚拥护。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团结各方面力量,推动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贯彻落实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既推动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与民心愿向相趋相同,争取人心,弥合不同阶层利益分歧;又感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参与解决突出问题,从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感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理性认同,提高维护执政党领导核心权威的自觉性,不断巩固和扩大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比如,面对贫困这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用短短30多年让7亿多人脱贫,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对这个伟大成就的取得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深受实践教育,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五)文化基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政协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契合了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民政协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形成发展的沃土,也为打牢这一基础提供了丰富滋养。

  比如,“尚同一”“一天下”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至高原则,团结统一、遵守共识是中华民族的一贯追求,这就为人民政协致力于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的大团结大联合提供了历史文化依据。再比如,中华民族自古推崇“天下为公”的理念和追求,中国共产党将其升华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又比如,“和合”理念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推崇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为人民政协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提供了哲学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内核,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承接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传承并发展了中华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需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只要我们传承好中华文化血脉,深悟中华文化精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更加准确把握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内涵,就会更加增强认同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内心自觉,从而更加坚定打牢这一基础的行动自觉。

  四、新时代人民政协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路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求共识,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民主平等协商的工作方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制度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不断增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好地把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贯彻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一)加强理论武装和引领,提高思想自觉

  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用科学理论引领,是人民政协保持正确方向、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回顾人民政协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人民政协之所以能够历经坎坷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设,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用这一思想武装参与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头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对于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广泛地凝聚共识和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强理论武装,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充分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坚持学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精髓要义,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取得实际成效。人民政协 60% 的委员是党外人士,在这个组织中进行理论武装需要体现自身特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结合人民政协履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和经常性学习教育,把学习教育同视察考察、专题调研等结合起来,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上下功夫,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教育和思想斗争,牢牢守住政治底线的圆心,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要求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动摇,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教育引导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自觉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教育引导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牢牢守住政治底线圆心,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二)抓住关键少数,提高政治自觉

  新时代人民政协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能否打牢,取决于政协委员中的共产党员和党外委员中的代表人士这些关键少数。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最根本的要靠各级政协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靠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靠全体中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其中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为重要。如果我们的党员委员政治立场不坚定,大是大非面前旗帜不鲜明,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淡薄,“四个意识”不强,在人民政协这个非党人士占多数的政治组织中,能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吗?在一定意义上,政协委员中共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应比在党政工作岗位上还要高。党员委员要肩负起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重大政治责任,首先要做到自身过硬,更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纪律规矩,去除“二线”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在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过程中保持高度政治警觉,在敏感点、风险点、关切点问题上有意识地加强引导,对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要旗帜鲜明、敢于斗争。唯有这样,党员委员才能够成为合作共事的模范、发扬民主的模范、求真务实的模范、廉洁奉公的模范,并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带动身边的党外人士,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认同。建议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政协党组关于学习贯彻《意见》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协组织中共产党员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职责任务,细化实化有关工作措施,把政协组织中共产党员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重大政治责任落到实处。

  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还要紧紧抓住党外委员中的代表人士,有针对性开展工作。要支持民主党派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派成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增强跟中国共产党走的自觉性、坚定性,筑牢新时代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自身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加强同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和港澳委员的联系,加强与他们沟通思想、联络感情,通过及时宣传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他们理解支持并努力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和服务,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建议同各界别有代表性的党外委员定期开展学习座谈、谈心谈话,面对面交流交心,在沟通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在调研、考察、会议等履职工作中,加强同党外委员的联系交流,了解思想动态,回应诉求关切,听取意见建议,把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工作寓于经常性履职活动之中。

  (三)加强自我思想教育,提高人格力量

  人民政协议政不行政、献策不决策,开展工作不靠说了算,而靠说得对,靠民主协商、团结合作、求真务实。这个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政协委员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烈的使命感、更高尚的道德情操、更深邃的家国情怀和更高的能力水平。这种强大的人格力量来自党和人民的培育、实践的锻炼,更需要内在的磨砺与自省自律。从人类文明演进历程看,文明的命运是与人类的德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时,人类就文明进步了。中华民族历来推崇自省、慎独、“致良知”,体现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自律要求,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趋势。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都是各界的代表人物,有知识、有经验,也应该是有修养、有自觉、能自律的人,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态,更需要自觉提高内在修养,加强自我思想教育,不断提升人格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理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高度自觉、责任担当的内在要求,从而真心实意接受、发自内心认同人民政协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确保不因个人偏好、利益纠葛而发生认识、立场的摇摆。为此,建议进一步研究明确政协委员自我提出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政协委员加强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履职报告制度,反映政协委员履职中对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立场。

  政协委员来自不同界别,需要根据界别特点,通过对标对表,明确自我思想教育的方向,自觉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努力发挥在界别群众中的带头作用。政协组织中的共产党员需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民主党派成员需要按照进步性的要求,坚持以共产党为师、向共产党看齐,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自觉抵制西方多党制和政治制度模式影响,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认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需要深入开展以“守法诚信、坚定信心”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按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自觉增强对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认同,自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促进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少数民族界人士和宗教界人士需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自觉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文艺界人士需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自觉坚守文艺理想,不断提高学养,重品位、讲艺德,努力做到德艺双馨,以正确的价值取向、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医药卫生界人士需要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自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做忠诚合格的“健康卫士”。港澳台侨界人士需要增强爱国精神,增进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增强国家观念,增进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方针是以“一国”为前提的认同,努力做致力于祖国统一和实现港澳繁荣稳定的推动者。建议以界别为基础,进一步加强界别委员联系工作,研究建立不同界别专题智库,将专委会工作与界别协商、界别委员履职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协界别独特作用。

  (四)接受实践教育,增进认同共识

  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这种在实践中形成、经过实践检验的共识,更坚定、更持久。在实践中增进共识,就是要通过知情明政的实践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拥护,就是要通过民主政治的实践进一步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政协委员在实践中提高认识,不断巩固和扩大对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认同。

  人民政协需要通过为委员提供生动多样的履职实践平台,把打牢基础、凝聚共识贯穿于政协履行职能的全部工作之中。人民政协的会议、调研、视察、考察等工作,是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实情的重要渠道,建议保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履职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各民主党派在政协以党派名义发表意见、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创造条件。建议增加知情性质的专题视察考察活动,让委员深入基层、倾听实情、了解民意,深切感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接受思想洗礼,提高思想认识。在政协举行重要会议活动时,建议通过邀请更多委员列席会议、通过设立地方分会场等,尽可能扩大委员参与面。建议搭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政协委员联系沟通和信息共享平台,让少数人的感受变成多数人的教材,让一个人的经验变成大家的财富。

  政协委员还需要积极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在所代表的界别群众中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密切联系群众,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带动身边的群众,让身边的群众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自觉投身于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奔小康、共同谋复兴的伟大实践。网络时代,政协委员需要开阔视野、把脉时代,开拓发挥影响的新渠道,实现人民政协作为民生疾苦传感机制、正能量放大和错误思潮阻断机制、大众舆论监督和应对机制的作用。

  (五)加强协商议政,在履职中体现平等民主

  协商是政协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凝聚共识的重要方法。在坚守底线和圆心前提下,营造平等民主、畅所欲言的良好协商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讲经过认真思考的话,有利于摸清情况、探求真理、把握规律,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多协商才能广聚共识。经过长期的探索创新,目前全国政协已形成了以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为主要形式的协商议政格局。应充分运用好这些协商会议平台,提高协商质量,同时更加有效地组织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协商形式,使政协协商更加广泛多层、更为灵活经常地进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研究选择协商议题,精心组织协商活动,广泛邀请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参加协商。充分利用政协位置超脱的优势,在涉及改革开放的重大风险挑战和重要举措的落实上,在涉及多部门、多地方、多群体利益的重要问题上,更好地发挥政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平衡利益、凝聚共识的作用,努力推动形成改革发展共识、社会治理共识、生态文明共识、反腐败共识、文化和价值观共识。当前,形势不断变化,实践深入发展,建议组织专门工作班子深入研究人民政协需要关注的大事、实事、难事,在吃透党中央决策精神、摸准政策意图基础上,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集思广益,针对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协商平台的不同特点提出议题建议。对一些重大议题,建议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整体考虑,确定不同侧重点进行研究,实现联动衔接、系统深入。

  真协商才能巩固认同。协商能否做得好,最重要的是各方意见和诉求是否得到充分表达,是否有利于掌握真实情况、把握规律、推动实践。为此,需要在协商中强调平等民主。平等就是不居高临下、不强加于人,民主就是畅所欲言、不强求一致。做到真协商,就要以开阔的胸襟、平等的心态、民主的作风,诚心诚意、认认真真地探讨问题、提出意见;就要互动交流、有问有答、有来有往,不能“照本宣科”、各说各话;就要和风细雨地讲道理,而不是劈头盖脸地扣帽子;就要弘扬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精神,努力营造宽松的协商氛围,容得下批评,引导委员讲真话、讲实话,让各种意见在协商中得到充分反映和表达。真协商的过程,就是巩固和扩大思想政治认同的过程,要从制度机制上保障好、落实好。

  协商还要会协商。中共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带头学习掌握协商民主理论,熟悉协商民主工作方法,把握协商民主工作规律,增强协商意识,做协商合作、发扬民主的模范。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需要着力提高协商议政能力,努力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同时,在涉及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问题上,需要保持头脑清醒,固守边界和底线,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对背离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言行,要旗帜鲜明地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机制可以起到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当前,人民政协的制度体系日益完备,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有了相应规定,但对于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广泛凝聚共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还缺乏专门的规范。建议在总结履行职责任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经验基础上,考虑制定出台关于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广泛凝聚共识的文件,突出强调这项工作在政协工作整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内容、措施办法和具体要求。

  建议完善加强政协党的领导工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探索建立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相关界别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和谈心谈话制度,与党外委员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宣传党的主张、相互交流思想,进行政治引领、促进共同提高。完善界别工作制度,加强中共界别在政协组织中职责作用的研究,探索中共界别政治引领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探索委员密切联系界别群众的有效工作机制。建立党员委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把党员委员的临时关系转入政协相关党支部,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自觉接受政协党组织教育管理和参加政协党组织活动。

  建议完善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党组成员牵头的学习座谈制度,坚持和创新全国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席会议集体学习、常委会会议集体学习,形成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学习制度体系,提高政协学习工作制度化水平。健全委员学习工作机制,制定并实施委员学习培训计划。通过委员学习培训班、专题学习座谈会、专题辅导报告等,加强委员集中学习。依托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组织开展情况通报会、调研、视察考察、座谈研讨等活动,开展经常性的学习。积极搭建委员网上学习平台,灵活运用政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开设专题专栏,推送学习内容。建立委员网络培训中心,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为委员自我学习教育创造条件。

  建议完善委员履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对委员履职工作的评价标准,加强对委员履职情况的考核管理。在常委年度履职报告中,明确要求将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开展自我思想教育的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并记入委员履职档案。开展党员常委履职建言点评活动,从讲政治的高度对每位党员常委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进行点评,严把政治关。

作者:汪永清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