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高标准建设边远贫困地区学校
汶川地震牵动着民进全体成员的心。特别是一些学校震塌,师生伤亡,更让人心痛不已。在灾区重建中,按高标准建设学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一幢教学楼内往往聚集几百上千人,但有的地方教学楼的抗震避灾设计存在缺陷。教室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内部空间大、梁柱少,为了教学采光良好往往采用大面积的窗户,加上教学楼又大多设计单面外廊的走廊,墙体面积相应缩减,抗震承重能力不如写字楼和住宅,这是造成地震时损毁重的重要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以及各种地质灾害等时有发生,且多发生在边远贫困地区。这些地方往往气候复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一旦发生灾害抢救难度极大。这次汶川大地震也证明了这一点。实际上,即便是其他灾害,学校也常常受灾。2007年淮河等地发生洪涝灾害,安徽全省教育系统有14个市、60多个县(市、区)的2559所学校受灾,冲毁、倒塌校舍3275间、面积105964平方米,形成危房471802平方米。增强抗震减灾能力要提高房屋的抗震标准,而房屋的抗震标准每提高一度建设成本就会增加5%—10%,目前提高所有房屋的建设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但面对灾难痛定思痛,灾难面前先救孩子是全人类的共识。因此,越是边远贫困的地区,越是交通不便的地方,就越应该未雨绸缪。
目前,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对中小学校建筑的抗震要求,以及校址选择、平面布局、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层数和构造、交通和疏散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标准有待提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展震灾调查的同时,结合工程科研的最新成果进行研究,修订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提高学校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的抗震设计标准,并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规范。政府应下拨专项财政经费,并通过各种渠道广募社会资金,对各地学校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的建筑进行一次安全普查,下大力气全面整修不符合标准的学校;新建的校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抗震设防要求设计和建设,真正把学校建设这件大事办好。
关心学校、关心孩子,民进各级组织义不容辞。民进将积极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在灾区重建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