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关于进一步强化台湾农产品零关税进入大陆政策实施效果的建议

  为推动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切实解决困扰台湾农产品丰产滞销的问题,祖国大陆对原产于台湾地区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实施零关税措施,还建立了“紧急采购台湾过剩水果机制”。为保证台湾农产品能顺利快捷通关入境,降低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运输成本,大陆海关、国家质检总局和有关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交通部等相关方面也相继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捷措施。

  该措施实施几年来,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5年大陆零关税输入台湾水果1158.5吨,免税额人民币180万元;2006年,大陆零关税输入台湾水果3088吨,免税额人民币501万元。贸易量和贸易额的增长对于稳定台湾岛内水果市场价格和增加台湾农民收入有积极的作用。此外,为了解决台湾农民的“丰产滞销”问题,祖国大陆还启动“紧急采购台湾过剩水果机制”三次,化解了台湾果农的危机。

  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零关税台湾水果面临多方竞争,没有优势价格。

  零关税台湾水果目前占领的仅是大陆高端水果市场的一部分,与之竞争的主要是来自东南亚国家生产的热带进口水果。大陆进口的台湾水果是东南亚国家同类热带水果价格的1—2倍,有的甚至更高。造成台湾水果价格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岸没有实现直航,运输和保鲜成本非常高昂,加之在岛内的土地、人工、运输等成本也高,导致了台湾水果在大陆售价偏高。高昂的售价制约了台湾水果在大陆的销售,从长远看,不利于大陆对台优惠政策惠及广大的台湾农民。

  2.紧急采购的台湾水果品质堪忧,台湾农民从中受惠不多。

  据大陆承担紧急采购任务的企业反映,紧急采购的台湾水果的品质明显不如正常进口的台湾水果,品质参差不齐,有以次充好,大量水果存在开箱既销毁的现象。

  由于紧急采购是委托台湾省农会或国民党指定的机构来进行的,中间环节较多,有的单子给了亲信,成为其谋取暴利的手段,农民得到的实惠非常有限。

  3.紧急采购影响了承担紧急采购的大陆企业的正当经济利益。

  紧急采购的操作方法实为计划经济中的紧急调拨,违背了市场规律。集中的紧急趸购,导致台湾水果价格飙升,承担紧急采购任务的大陆企业除了要承担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外,还要自行承担因水果品质得不到保证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由于是紧急采购,目前企业无法进行索赔,也得不到国家相应的补偿。此外,有些品种不在零关税的目录里,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4.台湾水果货源供应不稳定。

  台湾水果在大陆的销售还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想要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消费群体,需要有稳定的货源支持。但是,台湾水果价格波动幅度大、货物供应量有限,对市场的发育和持续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厦门、广州、深圳、等地几个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有都设有专门经销台湾水果的区域,但很多商铺没有营业或只有少量台湾水果在销售。批发市场的负责人表示,由于台湾水果货源供应的不稳定,影响了商户经营台湾水果的积极性,从而减少了台湾水果在大陆的销售量。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很多台湾水果有季节性,其经营者大多为当地的农会组织,其经营的水果品种比较单一,水果没采摘时,就不来销售;二是台湾未划定专门区域的水果专供大陆市场,果农们也没有专门根据大陆市场的需求,对果树的管理和采摘采取专门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强化台湾农产品零关税进入大陆政策实施效果,为推动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提出如下建议:

  1.充分发挥“小三通”和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的作用。

  降低台湾水果的成本最根本措施是实现两岸直航。在当前不能实现直航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小三通”的优势,鼓励和支持金门地区成为台湾岛内水果及其他农产品输往厦门乃至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的中转便捷通道,发展金门与厦门的民间贸易往来。这既有利于减少运输环节、节约时间、降低运费、保证品质,也有利于发挥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应有的作用。

  2.减少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的中间环节,给予经销商适当的政策优惠。

  目前,台湾水果在进入大型零售市场的时候面临抽成比例过高和拖欠货款的问题。在上海的一些超市,抽成比例占到销售额的20%至30%,无形中提高了台湾水果的售价;很多企业还受到零售商拖欠货款的困扰,有的拖欠达3、4个月,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建议,政府对进入大型零售市场销售台湾水果的企业或经销商适当减免相关税费,或当他们面临资金压力时可在贷款方面给予适当优惠;鼓励台湾水果经营者开展直销,减少中间环节。

  3.规范台湾农产品产地标识,严格市场准入。

  台湾水果刚刚进入大陆时,一些地区发现了用大陆生产的台湾品种水果冒充从台湾进口的台湾产地水果的现象。虽然现在假冒者日渐减少。但是,为了加强对台湾产地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建议规范台湾农产品产地标识,严格市场准入。有台湾水果进口商还提出,希望海关在验放每批进口的台湾水果时,发放相应的进口证明文件,供销售商摆在销售现场,以利消费者识别真伪。

  4.进一步完善紧急采购台湾过剩水果机制。

  在高度重视政治效益的同时要兼顾大陆和岛内企业的合法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市场规律做好紧急采购工作,才能有效地帮助台农解决实际问题。建议:

  一是与国民党或台湾农会组织达成遵循市场规律、利用市场化运作来完成紧急采购的共识,不断拓宽进口渠道;

  二是在实施紧急采购时,政府要对大陆的采购单位给予适当的话语权,不能简单地照单全收,避免出现紧急采购被个别人和小团体利用获利;

  三是适当给予从事紧急采购的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减少其损失。

  5.利用大型涉农企业在香港、澳门的分支机构,实现对台湾农产品的产地考察、验货。

  实现对台湾水果产地的考察、监控、验货、包销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祖国大陆优惠政策重要步骤,也是让台湾农民尤其是中南部农民直接感受到大陆的诚意和善意的直接手段,对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有正面积极的意义。由于台湾当局的种种限制,大陆商贸企业和普通工作人员不能直接面对台湾农民。建议政府鼓励和支持大陆的大型农业企业利用其在香港、澳门的分支机构和人员,加强与台湾的水果产区的联系,经常性地到产区考察,拜访基层农会、合作社以及产销商,直接与台湾农民面对面地交流。在逐步实现对台湾水果产地的考察、监控、验货、包销的过程中,通过大陆农业企业良好的声誉和销售成绩,让台湾农民确实感受到大陆良好的意愿,从而切实做好台湾农民的工作。

  6.可考虑全面开放台湾水果准入。

  尽管目前开放的台湾水果品种,其产值已占到台湾水果产值的75.7%,超过台湾水果品种的2/3,但对岛内果农而言,还有一部分品种未被批准进入大陆,这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台湾果农和农业组织在心里上有落差。为了让台湾果农和农业组织都感受到大陆的诚意,建议开放所有台湾水果准入大陆。

  7.建立台湾农产品价格监控机制,避免大规模零关税进口台湾农产品,特别是紧急采购时出现负面效应。

  大陆方面在采购台湾农产品的同时应对采购的数量和时机做比较准确的把握,否则一旦出现大规模采购和紧急采购数量过大,极易使台湾某些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价格上涨过快。为此,建议政府鼓励和支持民间建立台湾主要农产品价格监控机制,其工作机构可设在经营台湾农产品的大陆企业内或相关科研机构内。台湾的大宗水果销售采取的是竞价拍卖的方式批发,台北市三个较大的水果拍卖市场的价格较能够反映出某些水果的价格水平。通过对其拍卖价格实时监控,大陆方面就能及时地了解岛内农产品的价格信息,为正常进口台湾水果或准确把握紧急采购的时机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既解决了岛内农产品“丰产滞销”的问题,使台湾农民得到实惠,又避免了因大规模采购导致价格猛涨而影响台湾民众的正常生活。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