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部2010年工作汇报
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今年,参政议政部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将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推进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任务,建睿智务实之言,谋科学发展大计。
坚持围绕执政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建言献策。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会中央在各个重要的参政议政平台上均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严隽琪主席代表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建议,包括:要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的调适性;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策的针对性、系统配套性;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开放民间资本投资新领域等。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蔡继明委员代表会中央作了题为《加大统筹力度,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大会发言,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要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统筹力度,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十次常委会上,李国璋常委代表会中央作了题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发言,提出了要以“绿色发展”来统领相关的发展理念,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四月,会中央向中共中央统战部提交了《关于“十二五”规划制定的若干建议》,既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应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为主题,以“推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整体性思路,也提出了多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等。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制定“十二五”规划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严隽琪主席代表会中央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加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力度、明确民办教育的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等建议。会中央还报送了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书,一是向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报送了关于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省级统筹机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性建议书;二是向温家宝总理报送了关于将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建议书;三是以罗富和常务副主席的名义向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报送了关于坚持奖励型的计划生育国策的建议,这些建议均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批示。
今年也是中共中央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的一年。在中纪委关于反腐倡廉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严隽琪主席代表会中央提出要坚持“制度反腐”和“全面反腐”的工作思路,要将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举措,要将深入开展腐败重灾区专项治理与全面反腐相结合等建议;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工作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罗富和常务副主席代表会中央提出了检察工作要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结合、推进检察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等建议,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面对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期,社会矛盾呈高发和多元的态势,会中央还围绕建立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开展调研,提出了要有效促进各种解决方式之间的对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新作为巩固老阵地”,不断提高在教育和文化领域建言献策的战略性、前瞻性与实效性。在教育领域,会中央着重搭建教育政策高端研究平台,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组建了“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与国家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建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元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深入研究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重大教育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依托平台,会中央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召开了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为主题的研讨会,和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制定”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与会专家依据《纲要》所体现的战略构想和宏观思路,分别围绕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实施育人为本发展战略;提高教育质量、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区域教育;创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优化教育评价制度、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改革教师教育体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去行政化、教育管理部门职能定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提出具体政策性建议。依托平台,会中央实现了科研成果向参政议政成果的转化,完成了关于高校国际研究中心发展问题的研究,形成建议书并以严隽琪主席的名义报送胡锦涛总书记,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刘延东和戴秉国国务委员的批示;完成了关于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问题的研究,形成建议书报送报送刘延东国务委员,得到其高度重视;将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构建新的举国体制,促进中国体育教育事业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援助急需建立长效机制”两份研究成果,转化为会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发言和提案。此外,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还在申报国家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课题、出版《教育政策决策参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的有益实践。
在文化领域,会中央将“完善制度、落实政策,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作为重点专题考察的题目,赴浙江、北京、重庆、广东、辽宁等地开展调研,国家文化部、新闻出版部署、广电总局对考察给予了大力支持;会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出版和传媒委员会充分发挥其智力优势;民进上海、江苏、湖南、安徽等省级组织在各地积极开展调研。会中央综合各方调研成果形成了致中共中央的建议书,提出要明确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理顺文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对文化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等建议。会中央还首次介入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国际书展之一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并和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同主办了主题为“全球出版合作与中国市场机遇”的北京国际出版论坛。
坚持“在顺势中开拓新领域”,着重就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的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随着国家一系列区域规划的实施,我会立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参政党作用。会中央和广西、江西、河南、云南、天津、海南、河北、福建、湖北、四川、重庆、宁夏等民进省级组织相互促进,地方借中央之“势”,中央集地方之“力”,先后就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力度、中原经济圈建设、实施云南桥头堡大战略、进一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将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进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黄河金岸经济带、推动成渝经济圈建设等提出建议,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贡献力量。
会中央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共同主办了“长江流域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民进省级组织、科研院所及社会团体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围绕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三峡及长江中上游水库的建设、调度与防洪抗旱,推进流域综合管理,跨行政区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协调机制与区域发展等议题提出了建议。这既是民进十余年来始终致力于长江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与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的成功范例。
坚持以工作机制的创新推动提案工作的发展。会中央邀请会内外专家学者召开参政议政务虚会,提高对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把握能力,增强提案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既通过与省级组织的合作调研的形式提升研究的广度,又坚持前期调研奠定基础、正式调研形成思路、后期调研补充缺失的做法加强研究的深度;重视向提案的转化工作,高层协商、调查研究、立项课题、社情民意信息等各项参政议政工作都以形成提案为预期目标,加大社会服务工作成果、会外资源研究成果向提案转化的力度,这些举措有效地保证了提案质量的提高。今年,会中央提交了19件党派提案,其中《关于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提案》,被全国政协首次列为重点调研提案;《关于建立竞技体育新举国体制的提案》、《关于改革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制的提案》等3件提案被列为重点办案提案;《关于规范垃圾焚烧处理产业发展的提案》、《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提案》等5件提案列入重要提案摘报。在全国政协第六次提案工作座谈会上,朱永新副主席兼秘书长代表会中央作了题为《集智聚力、有思有行,稳步推进提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发言,这是此次会议唯一的党派发言,也是民进首次在全国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上发言,全国政协的评价是:“民进中央提案工作做得好,材料写得好,经验提炼得好”,这是对我们提案工作的充分肯定。
坚持重视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工作。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工作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础性工作。今年,会中央向全国政协报送信息534期,向中央统战部报送120期,被全国政协采用68期,在各参加单位中位列第三。其中《建立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政府决策机制》、《关于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工程的建议》等7篇信息得到有关领导的批示,《有关民族问题的采访报道应尽量使用民族语言》等信息得到有关部门的答复。在全国政协召开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座谈会上,会中央在提交的论文中回顾了信息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了要把组织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与信息工作结合起来;要注意体现党派特色;要加强信息收集报送的主动策划和信息的二次开发;要建立信息的跟踪和反馈机制等宝贵经验。
此外,会中央今年的参政议政立项课题由8个省级组织分别承担,他们围绕农民工健康权益的保护、我国文化消费的制约因素分析、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范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秩序、民营剧团的发展、推进沿黄国有土地综合开发、建构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蓝图、加快新疆城市化进程、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合作、推进表土剥离开展调研。会中央专门委员会围绕各个领域的焦点、难点问题,如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三网合一”的发展方向等开展调研,这些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会中央参政议政的内容,开拓了参政议政的领域。
各项参政议政成果的取得得益于“集智聚力”的参政议政基本工作格局。自明确提出“集智聚力”开展参政议政工作的指导思想以来,会中央认真分析参政党的定位,认真考量民进会情,建设更开放的、更制度化的、更多种方式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目前,“集智聚力”的基本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在利用会内资源方面,实现了会中央与地方组织的联动,参政议政职能与其他职能的互动,专职干部队伍与兼职专家队伍的互动;在利用会外资源方面,搭建了会中央与会外机构多种形式的合作平台,寻找或造就了我会专家的专职业务工作与参与我会参政议政工作之间重合及互相借力的可能。会中央多项重要参政议政活动都因为有省级组织的参与、社会资源的支持而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高质量、有实效的成果。“集智聚力”已成为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全会的积极共识,民进的参政议政工作也因依托“集智聚力”的工作格局而逐步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少数人参与向多数人参与的转变;由产生范围狭窄向拓宽来源渠道的转变;由自我内部循环向积极寻求外部力量支持的转变;由偏重增加成果数量向侧重提高质量的转变,参政议政工作正在实现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