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严隽琪接受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栏目专访

  2010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在民进中央接受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栏目专访,介绍日前率叶圣陶研究会文化交流考察团赴台访问的有关情况。

  严隽琪在谈到此次台湾行的感受时说,1992年和199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任职的时候,我曾以学者身份赴台开展科技和教育交流。这次是第三次访台,也是首次以叶圣陶研究会名誉会长、开明画院名誉院长的名义,率叶圣陶研究会文化交流考察团赴台访问,与前两次不同,由于两岸实现了双向“三通”,这次没有繁琐的手续,一路也很便捷。这次台湾之行,既感受到了台湾温暖的气候,也感受到了亲情、乡情的温暖,可以说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也是一次亲情之旅。

  严隽琪介绍了开明画院台北书画展的情况,她说,这次书画展非常成功,展出的103件书画作品,包括63幅画作,40幅书法作品,都是我们的知名书画家精心挑选、创作的佳品。开幕式盛况空前,气氛热烈感人,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孙逸仙纪念馆馆长郑乃文出席并致辞,台湾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以及台湾书画界的大家也纷纷到场,参观者对这次书画展赞不绝口,短短几天内,参观人数达到上万人次,有艺术学院的老师带着学生现场观展并讲解,还有很多艺评家和记者也对这次书画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非常精彩。我们还和台湾文化界人士进行了座谈,就传承中华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展开交流,交换意见。

  关于亲情之旅,严隽琪说,我家有很多亲人在台湾,我们两岸的亲人也和整个国家、民族一样经历了几十年的隔绝和痛苦。随着两岸关系解冻,特别是实现“三通”以来,我们重新恢复了来往。一些亲人是我幼时听长辈提及,但之前从未见过面,他们有的年事已高,不方便来大陆旅行,我希望这次能看望他们,以慰互相挂念之情,也完成了我故去父母的心愿,是对他们的告慰。亲人的团聚,对老人来讲是很大的慰藉,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可以让他知道家族的历史,知道大陆这边的亲人。这次见面后,一些亲人也发邮件给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见面的机会。遗憾的是一些长辈没有等到这一天,未能相见,留下了永远的痛。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交往也日益密切,这是民心所向、不可逆转,我希望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对于与在台的原福建农学院黄历老校友见面并叙谈,严隽琪不胜感慨。她说,这次会见对我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我父亲在我6岁的时候病故,我知道他是爱国知识分子、著名的昆虫学家,但是他在我心中的记忆是模糊的、片段化的。这次在台湾见到8位我父亲培养的原福建省立农学院的校友,他们已经是90岁的高龄,为我讲述了70年前我父亲创立福建省立农学院的点点滴滴,这使我走进了父亲的精神世界,也对他的思想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严隽琪说,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国运衰微,父亲秉承教育救国、农为邦本的理念,在福建临时省会所在地永安建立了福建省立农学院。他在相当艰苦的环境中,于短短4个月内聘请了教师31人,建成了7个系,使农学院初具规模。之后的3年内,农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就由10人发展到30余人。在聘请名师加入学院的同时,父亲还千方百计充实图书、仪器和设备,开展农村调查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1945年台湾光复后急需人才,农学院的学生非常抢手,先后共有180多人在台湾任职,为台湾的农业、科技、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台湾中兴大学的校长、台湾的茶叶之父、农复会的技正等都是我父亲亲手培养的学生。

  严隽琪特别指出,这段历史充分反映了两岸本是一家,也对两岸只有合作才能共赢作了最好的注脚。她说,我们的上一辈尽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我们这一辈人也要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

  问及今后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方面的思路和安排,严隽琪表示,1989年由民进发起成立的叶圣陶研究会,凝聚了一批致力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团体,为推动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近十年来举办了八届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多次邀请台湾文化界人士赴大陆开展交流。民进中央还于2009年成立了开明画院,秉承“开来而继往,明道不计功”的宗旨,将这些书画界人士凝聚在一起,扶植新生力量,鼓励书画创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我们会继续通过这些平台,调动各种资源,为促进两岸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多做有益的工作。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