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教师交流制度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朱永新出席并发言

  2010年4月11日,为建立健全教师交流机制,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在重庆召开教师交流制度研讨会。会议交流了各地推进城乡教师交流的做法和经验,研讨了建立教师流动机制的思路和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引导教师合理流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已从基本普及转向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这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各地在教师交流中创新教师补充交流机制,充分运用政策导向推进城乡统筹,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在制度政策、推进策略层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出席会议并发言。他说,教师(包括校长)流动,势所必行,已经写进纲要,现在是怎样推动的问题。这一制度可以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解决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二是解决区域外,解决西部,特别是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数量的问题;三解决教师个人发展的问题。国际上的教师流动,主要根据个体实际需要来进行的。对这一制度进行规范、进行制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孔雀东南飞,逆向流动的情况也很严重,江苏的很多名师都到了北京、深圳。

  朱永新说,教师流动制度的推进,大的方面来说,首先要解决对象问题。从日本、韩国来看,日本规定在同一个学校连续十年以上,新任教师六年以上,必须流动。日本是50岁不流动,我们能不能50左右。对晋升、提职的必须流动。没有交流经历的,必须优先流动。同时也要规定哪些不能流动,有病假、产假,任教不满一定年限的不能流动(日本三年),环境不熟悉就马上流动是不科学的。建议可以参照日本、韩国。可以适当有弹性,比例上可以规定10%—15%,工作年限可以规定六—九年,因为如果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保证把一届学生带完。学科年龄、性别结构等,都是要考虑的。

  其次是交流形式,我赞成以区域为主。杭州已经有教育集团模式,集团内部流动,这样震动比较小,关系一体化,相对容易。另外两种形式,建议可以考虑。一是全国范围内对口支援,解决西部和农村地区的问题,哪怕1%,作为一种导向。或者对口试点,解决跨区域教育支援问题。我们都有经济上对口支援,可以扩展到教育。

  还有就是,国家统一出台政策,引导刚刚或者即将退休,58岁、59岁的人员,流动到西部去。我问过很多这样的老师,很多人愿意去。

  绩效工资实行后,一些地方45岁的教师就不工作了,去做其他事情。我认识一位江苏的英语骨干教师离岗了,跑到北京做家教。也可以引导这些人到西部任教。

  关于免费师范生,我建议参照大学生村官的办法进行完善。

  第三,关于交流程序。程序很重要,日本对程序是有严格规定的。每年11月份发文件,把需求信息公开,所有教师都必须填写交流申请表,校长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商谈,决定我这个学校哪些教师需要流出去,然后报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第二年四月交流。

  第四,关于支持政策。一是区域内教师待遇不统一是流动最大的障碍。好的学校显在的钱多,资源多,隐性的钱更多。二是交通和住房要解决。另外是考核和评价政策要跟上,交流以后的表现,怎样评价,表扬惩罚。政策要因地制宜推进,把权力交给区域,交给县,就不会有大矛盾。

  还有就是逆向流动要有办法解决,全国范围有规范,现在老师打个招呼就走了,什么手续都不要。否则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校长资源会不断流失。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