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
2010年5月27日至28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会议主题为“公平发展·特色发展·评估与监测”,旨在总结探讨各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的纵深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下午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奇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顾明远,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民进重庆市委主委陈景秋,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书记刘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词。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出席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主持。
严隽琪在讲话中说,中国民主促进会与教育的联系与生俱来,民进11.4万会员中70%以上在教育界工作,在教育“老阵地”上作出新贡献,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严隽琪介绍了民进与教育的渊源以及近年来民进在教育领域积极参政议政和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她指出,作为一个以教育为主要界别特色的参政党,民进需要在教育科学方面进行深度研究,所以更需要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立足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围绕国家教育战略决策和政策制定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把理论研究、政策设计与国情紧密结合起来,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共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严隽琪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义务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一是必须尊重规律,实事求是;二是以人为本,即以人的自由、快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要可持续,长远和当前要兼顾,局部和全面要兼顾。首先,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往往就是“公平”两个字。教育资源分配的结果是有差异的,但是这个差异不能由出生、家庭的贫富决定,也不能由社会关系的多少决定,而取决于学生本人的天赋、志趣爱好。其次,教育要注重内涵。教育是分阶段的,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阶段,最重要的内涵是教育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公民和最普通的劳动者。第三,教育一定要以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让每一个未成年人都拥有成为成功者的喜悦和希望。要以德育为重点,一个有责任心、合格的公民,其成才的希望远远大于没有责任心的。
黄奇帆在致辞中代表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对论坛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民进给予重庆地区教育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致以诚挚谢意。他认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长期的建设,不能回避历史遗留问题,如学校软硬件设施落后、农村教师编制不足、中小学生均经费保障不力、职业教育发展薄弱、教师津补贴偏低等,他介绍了重庆市政府针对上述问题出台的各种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陈景秋在开幕式上说,重庆80%的民进会员来自教育界,其中大部分工作在义务教育第一线;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发展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是重庆民进参政议政关注的重点;重庆民进将继续尽我所能,努力促进义务教育难题的解决。
朱永新在开幕式之后,以“2020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能够实现吗?”为题作专题报告。他讲述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并提出,重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通过雪中送炭的方式,给予西部、农村、薄弱学校、弱势群体更多关注,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董奇,重庆市渝中区教委主任沈成林分别就“创新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义务教育质量与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教育的应然选择:学校特色发展”等问题作了报告。
5月28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峰论坛进行研讨发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前途、事关民族未来,怀着这样的深刻认识,与会的众多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交流耕耘成果,共研教育规律,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深入探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
作为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推荐的与会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分党委书记兼副部长、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褚宏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教育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杜育红,分别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与标准的确定”和“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与公平效果”为题作了发言。
褚宏启说,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进入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而现有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和标准难以满足新阶段的要求。他客观剖析了目前指标、标准及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系统阐述了自己对于问题解决的思路,并指出,要真正发挥指标体系和标准对于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必须在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指标和标准的建立、完善以及测量方面实现突破。
杜育红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分析了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说明了新机制的实施在缩小区域尤其是县域内校际差异上作用有限的现实情况,同时对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思考。
民进重庆市委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作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型:基于监测与评估的思考”的发言。他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要考虑教育投入的均衡,还要考虑教育产出的均衡。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复杂、监测评估难度大这一瓶颈问题,他详细介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型,这是近年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模型的规范使用,有利于更精确地对各相关指标进行测算,更科学地对均衡状况进行测评。
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周林、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熊川武、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学勤、上海教育评估院常务副院长陈效民、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副院长袁益民、重庆市永川区教委主任陈军、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殿杰等先后作学术发言。专家们对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和判断,从政府保障、内涵发展、特色创建等各个角度,构想和阐释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机制、策略和办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纵深推进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后,论坛于当日下午圆满闭幕。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钟燕分别在闭幕式上致词。郭永福对会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处于从简单化向系统化、科学化推进的转折时期,深入解决教育均衡问题,要靠投入,更要靠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机制创新。本次论坛于此重要转折期,在城乡统筹试验区重庆召开,可谓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召开的一次必要的会议。与会专家们的激情演讲、广泛交流和思维碰撞,促发了大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层思考,对于理论的发展及实践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闭幕式由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军主持。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民进重庆市委原主委窦瑞华宣布论坛胜利闭幕。
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共同主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民进重庆市委、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和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承办,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协办。来自北京、上海、重庆、辽宁、山东、江苏等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政策研究、北京市教科院、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等高校、教研机构及教育评估机构的专家学者等2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