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苏州举办
2010年6月13日至15日,第八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市和苏州市举办。本届论坛旨在继续发挥研讨会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纽带,搭建海峡两岸四地学人持续沟通的桥梁作用,运用电影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为两岸四地的交流和沟通作出贡献。会议主题为海峡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发展,议题为:推动两岸四地多元文化交融,探讨电影文化发展趋势;开创两岸四地电影发展新环境,扶持电影创作新生力量;繁荣电影产业,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出席论坛。中央统战部、国台办有关领导,国家广电总局、上海市委、市政府、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文联、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等方面负责人,海峡两岸四地电影界的知名专家、学者近200人出席论坛。
6月12日晚,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在上海出席第八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并介绍了论坛的背景、概况、特点以及日程安排。他说,推进海峡两岸四地电影产业的共同发展是海峡两岸电影界同仁的共同心愿,发扬光大这项事业,是两岸学者应尽的责任。参加论坛的两岸电影界专家学者将会分享他们的影视制作经验和对电影文化的真知灼见,会后将提交的论文编辑出版论文集。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关注点,采取多种形式,在对论坛活动进行全面报道的同时,也能对专家、学者的重要言论、精辟论述有侧重的作一些深度报道。
论坛主办单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承办单位为叶圣陶研究会、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嘉渤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中国民主促进会苏州市委员会、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人民政府,支持单位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促进委员会。
来自中央和上海市新闻单位的20余位记者出席发布会。
6月13日上午,第八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开幕。严隽琪出席并讲话。罗富和主持开幕式。民进中央原主席、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许嘉璐,民进中央原第一副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张怀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助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亚飞,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主委蔡达峰,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民进中央、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基金会、上海电影集团、民进上海市委等有关部门的同志,以及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电影界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出席开幕式。
严隽琪在讲话中说,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在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树立中华民族良好形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将中华文化与电影结合,推动华语影片走向世界,需要两岸四地的电影人及海外华人华侨的共同努力。
严隽琪说,两岸四地的电影发展各有优势,大陆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影市场,台湾在拓展海外电影市场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宝贵的经验积累,香港电影则在技术和商业运作上领先一筹。加强两岸电影交流合作,共同开发世界华语电影市场,是我们与海峡两岸电影界专家学者的共同愿望,也是实现海峡两岸电影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切实可行之路。中国民主促进会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希望海峡两岸电影界专家学者积极开拓影视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和方式,共同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华语电影,输出积极向上的、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影片,努力提高华语影片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丰富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致欢迎词。他说,上海电影曾为中国的民族电影工业带来了最初的繁华,今天的上海继续为中国电影的发展繁荣不断开拓创新,需要积极借鉴各地电影界人士的成功经验,本届研讨会必将对上海乃至海峡两岸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喇培康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当前电影产业规模不断增长,华语电影越来越受到国际电影市场的关注,提升电影内在品质,弘扬主流电影文化,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品牌,需要两岸四地电影界专家学者们的共同探讨。
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行在致辞中说,多年来,两岸电影人一直在为华语电影的发展不懈努力,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在去年成立并与中国电影基金会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第一届电影展,期待本次论坛对推进两岸电影文化交流发展有所助益。
开幕式上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苏泽光、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委员吴志良也分别致辞。
13日,第八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发展论坛进行大会演讲。
许嘉璐演讲。他说,当前我们所面临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文化产品夹裹着文化产品输出国的意识形态,兴趣爱好,冲击着一些地域的古老文化、固有价值,造成了几乎遍及全世界的物欲横流、传统丧失、价值迷惑和社会纷争。科技现代化加快信息沟通的速度,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疏远了国与国、人与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人情、感情和亲情。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所造成的种种恶果,既是对电影工作者的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挑战。
许嘉璐说,无论电影、电视、服装、酒店服务、旅游,乃至广告、旅游工业品等等,无不渗透着文化创意,这其中对人内心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影视作品。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平台、管道,必须要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在这一点上,大陆电影界应该虚心地向台湾、香港和澳门学习。
许嘉璐说,文化对人的引导分为三类,一类是引导人们走向崇高,一类是让人们保持平凡,一类是催促着人们走向沉沦。凡是有正义感的文化工作者,都应该提倡崇高,允许平凡和拒绝沉沦。中国的电影要走向世界,坐而论道不解决问题,电影业者应起而行之。大陆有广大市场及充足的资金储备,台湾有无拘束的创意以及国际人脉的广告,香港和澳门有成熟的经营理念和人才的储备。希望海峡两岸和四地的工作者,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纽带,充分思考中国现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携手合作,推进华语电影产业发展。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在演讲中建议,两岸四地电影人应该建立一个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联盟,在电影的投资、融资、制作、发行、放映、销售、产品开发等等产业领域等方面建立一个由业界人士参与的协作机构,开展定期的对话和磋商,进行电影产业研究和信息共存,促进本地区对电影的政策倾斜,建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基金,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共同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青年电影专业人才,这是繁荣中国电影大业的关键。
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童说,台湾和大陆的文字是统一的,文化一样,观念一样,可是仍然有区别。这个问题是产生在什么地方?要在会后再来谈合作的问题,不是技术合作,也不是形式合作,而是内容和精神的合作,是“心”的结合。
澳门科技大学教授李嘉曾说,两岸电影人要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基础,求同存异,深化内涵,优势互补,集成创新。建议评一个“金中华奖”,名正言顺的,这个奖要超越金鸡奖、金马奖、金像奖、金莲花奖。让全球人民觉得华语电影能够评上金中华奖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
台湾世新大学讲师、电影学者、导演王玮说,内地市场从电视到电影各方面,有一个更快速的对台湾创作者的开放。如果这个开放能够越来越务实的话,能让创作者看到一个市场的可能性、资金的投入,以及未来市场回收的时候,才会真正进入到这个市场传统跟文化传统里面来。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天云说,两岸电影人的合作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海外市场,香港、台湾有很多海外的渠道和销售的办法,对大陆是有启发的。同时,大陆的影视习惯、收视习惯对他们也是有启发的。双方扬长避短,努力合作,意义非凡。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在演讲中说,为赢得在国际主流电影市场上的民族话语权,我们需要不断深入发掘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的“原点”,坚持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自主创新的道路。重新凝聚自己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及其尊严,为推进当代世界电影在文化和审美上多极均势、多边对话的新格局作出我们无愧于时代的贡献和努力。
澳门影视传播协进会理事长郑国强说,电影沟通人类的感情,振奋民族精神,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力媒介。对中国电影人来说,关键是如何用最新的电影手段和现代意识,给古老的中国传说、中国人的智慧权谋故事,形象地装上飞向世界电影银幕的翅膀,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两岸四地的电影人应该加强合作,在中国功夫片动作片成功的基础上,配合历史题材、中国无垠土地无限风光的大场景,开展中国历史电影的恢弘时代。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讲师唐梦说,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健康发展和进步、注重对电影从业人士以及观众群体两方面因素的整体驱动、各方协作进行电影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才是大中华地区电影发展并走向世界电影强国之路。单纯的技术条件的升级,与电影艺术的发展,并不必然成正比关系。两岸四地应共同协作,谨慎经营,健全包括分级制度,电影的工会制度相关法律法规。
澳门影视传播协进会副会长苏香玫说,澳门政府大力发展会展业,可以利用澳门一国两制的特色和优势,把澳门作为一个交流交易的平台。第一因为澳门每年有3000多万人次的旅游,第二依靠澳门的旅游会展资源可以拓展影视交易的平台,第三通过旅游会展,有良性的互动,发展电影、电视节目。多利用澳门优势,为两岸四地交流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导演康健民说,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进步,随着电影产业的纵深发展,两岸四地电影界的相应行业管理机构进行合作,加强横向联系,特别在加强行业管理、行业建设,促进行业自律,搞好行业服务方面,联手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并让这些有益的工作渗透到华语电影产业链上,为促进华语电影的生存和合作,共荣共赢,不断提高华语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作出更大更有成效的努力。
6月13日下午,严隽琪、罗富和会见民进会员、上海中晴集团总裁敖勇军。严隽琪说,做企业很不容易,企业家会员愿意为民进做事情非常可贵。民进组织应当为企业家会员服务,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拓展信息的渠道,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积极提供帮助,并将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反映到社情民意和建言献策中去。
严隽琪说,民营企业的活力很大,民进还在大力促进民办教育。中小企业是劳动就业的需要,是创新发展的需要,是改善民生的需要。
罗富和说,民进的创始人之一王绍鏊先生是一位实业家,所以建会伊始,民进就是一个以教育、文化、出版为主要界别,同时以实业为辅的党派组织。前几次的高层协商会上,严主席就曾向中共中央呼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这是基于对企业界的了解而提出的建言,其中就有民进企业家会员向民进各级组织所反映的有关企业界的动态及情况。我们希望与企业家会员保持经常的交流,帮助中央掌握企业界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经济形势。会员热爱组织是我们工作的极大动力,民进机关的服务也要不断改善。
敖勇军说,自加入民进以来,就得到组织的关心,民进上海市委经常给他发活动通知,这让他感受到民进是个温暖的大家庭。他特别感谢民进给了他今年到中央社院参加学习班的机会,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对严主席在学习班讲话时提出的三个“善待”,即“善待家人、善待员工和善待社会”,印象非常深刻,听到心里去了,企业家不能光以赚钱为目的,还应以回馈社会为己任。敖勇军主动表达了愿意为民进机关建设尽一份力。
当日下午,严隽琪会见民进会员、上海水木动画集团总裁施向东并会谈。水木动画出品的《中华5000年》动画片集已成为世博会特许商品,在200多个世博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出售。严隽琪表示祝贺,并关切地询问企业的发展规划及面临的困难。施向东汇报了他的一系列发展设想,并希望通过努力把承载中华文化的动漫产品转化为对外输出的商品。施向东反映,虽然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2009年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仍有诸多限制因素。
严隽琪赞扬施向东有理想、有眼光,并特别提到,在浙江调研时听施向东说过:放弃容易赚钱的网游而选择做动漫,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这话掷地有声,令人感动。文化是民进的主要界别特色之一,民进理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民进中央会认真考虑施向东的建议。企业若在发展中遇到困难,不妨畅所欲言,民进将根据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总之,民进愿意做实事来帮助文化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兴旺了,国家的文化事业蒸蒸日上才不是空话。
6月13日晚,罗富和、许嘉璐会见了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部分嘉宾并座谈。蔡达峰、朱永新一同会见。
罗富和在座谈中说,中国民主促进会长期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内地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解放思想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发展,也要加强文化建设。虽然内地的经济发展较快,但人均水平仍然较低,受能源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谋划将来发展的时候,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提高公民素质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需要我们两岸四地华人聚集智慧,携手推进中华文化发展。
许嘉璐说,随着海峡两岸政治形式的不断改进,随着港澳回归后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度越来越高,两岸四地会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文化教育交流将会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主调。像过去那样两岸电影界隔海相望,偶尔在一部影片里合作,已经无法满足两岸电影文化交流发展的需要,处在文化交流前沿的电影市场应该率先迈出交流步伐。两岸四地文化界人士必须纂成拳头、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的全面崛起。
李行多年来致力于两岸电影交流与合作,他期待两岸四地的电影,能够诚心诚意的交流与合作。他说:“我在我有生之年永不退休,将始终致力于推进两岸电影的交流发展,为两岸四地的电影合作尽自己的力量。”
参加会见的嘉宾还有:李行夫人李王为瑾,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委员、电影学者、制片人焦雄屏,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委员、导演王童,台湾媒体科技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电影学者李天铎,香港沙龙电影有限公司主席汪长禹,香港电影导演会终身名誉会长吴思远,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岱,澳门科技大学校长许敖敖,澳门影视传播协进会副会长苏香玫,澳门影视传播协进会理事长郑国强。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陈强努,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研究室负责人以及中国电影家协会相关人员参加会见。
中国台湾网专访李行。他表示,两岸电影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中国的电影做得更好,走向国际市场。
在谈到两岸电影交流时李行指出,电影交流是一个过程,两岸的电影合作才是重要的目标。他鼓励台湾年轻的电影人重视大陆市场,鼓励他们到大陆来,多了解大陆市场,不要只想着创作电影满足个人。他表示,如果台湾电影能够进入到大陆市场,就会有更高的票房,这样才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李行表示,台湾电影近几年来都在走下坡路,但是前年的一部《海角七号》非常卖座,成为60多年来票房最高的台湾电影。
李行投身电影事业已有58个年头,多年来不断为两岸电影交流与合作而奔走于两岸。在谈到两岸电影合作时他指出,两岸电影人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把中国电影做得更好,走向国际市场。好莱坞是我们的竞争对象,但是好莱坞毕竟拍的是卖钱的电影,我们要重视市场,重视观众的兴味,才是两岸电影人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李行表示,两岸电影人可以在古装、历史、现实等电影题材上进行合作创作。他认为,两岸分隔60多年,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很多家庭的破碎和分离,但同时也产生出很多动人的故事,这是从亲情着眼,回溯60年的历史题材。
李行今年已80岁高龄,他说要“忘年”,不要想着自己的年龄,希望在有生之年为华人的电影,为中国的电影还要继续奋斗。
6月15日,第八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发展论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苏州落下帷幕。罗富和出席并讲话。王佐书主持会议。朱永新出席闭幕式。
罗富和在闭幕讲话中说,苏州这座千年古城与百年电影有着不解之缘,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三年前,第十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美丽的金鸡湖畔隆重举行,被誉为“中国奥斯卡”的电影金鸡奖评奖基地永久落户在苏州,这不仅仅是金鸡奖与金鸡湖的巧合结缘,更昭示与时俱进的苏州与前进中的中国电影业天然的维系与亲密的情缘。
罗富和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精神纽带,也是华语电影发展的不竭动力。电影是最受欢迎的大众娱乐形式之一,二十多年来,两岸电影界秉持传播中华文化、服务两岸民众的理念,怀着崇高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互信、互助、互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创造了诸多令世人瞩目的业绩。他希望,两岸四地要共同重视创作,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两岸电影文化界同仁要以坚定的信念,坚毅的勇气、深邃的智慧和务实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谱写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李前宽、李行分别在闭幕式上致词。民进中央、民进江苏省委、民进苏州市委、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电影基金会的有关同志出席闭幕式。
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上,两岸四地20余位电影文化界专家、学者、导演,以海峡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发展为主题,积极发言。会议探讨两岸四地多元文化交融,推动电影文化发展,开创两岸四地电影发展新环境,扶持电影创作新生力量,为繁荣电影产业,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大家各抒己见,交流心得,达成共识,显示了正在走向世界的两岸四地电影人的智慧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