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先进教学理念带回家
2010年8月23日,团结报发布本文。
“这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从宁夏到北京,一路走来,很激动,很兴奋。北京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辉煌,在这里,专家的讲解,点破了我一直以来的教学困惑,我想说,北京之行,不虚此行。”培训班将近结束时,宁夏中宁县康滩完小黄吉庆校长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8月16日,民进中央在北京举行了2010校长培训班,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55名校长、副校长参加了此次培训,其中包括来自玉树地震灾区的15名中小学校长。
“在这里,我们收获了思想,收获了友谊”
一次难忘而友好的培训之旅
“朱主席,您能给我们学校开展新教育提点建议吗?”《文化为学校立魂》的讲座刚结束,来自河南焦作市山阳区解放东路第二小学的校长张征秀便一个箭步冲上讲台,将刚刚做完讲座、正准备离开的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拦下来,请他“面授机宜”。“这次机会太难得了,我要把握住每一次请教的机会。”得到朱主席贴合实际的指点之后,张征秀心满意足地说。培训班日程刚刚过半,认真的张校长早已记满了大半个笔记本。
“我看看你记的笔记,刚刚讲座中我有很多知识点没记下来。”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八一嘉实希望小学校长仇金凤在休息期间四处借阅同行们的笔记,希望把遗漏的知识点补上。“这可是我回去向老师汇报的重要依据,一个要点都不能落下。”仇金凤边写边说。
《教育与教学目的研究》、《解读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文化为学校立魂》、《教育的职业与境界》、《校长领导力的提升》……短短四天时间,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知名教育专家和民进中央的王佐书、朱永新副主席精心授课,他们博古论今,不仅透彻剖析了当今存在于教育及校长领导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还有针对性地给予了各种意见和建议。广州市真光中学的何冰校长的总结发言道出了大多数参加此次培训班中小学校长的心声:这次培训班受益匪浅,在这里,不仅收获了来自教育最前沿的先进思想,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四天的讲座名师荟萃,精彩纷呈,让我们受益匪浅。这些讲座不仅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这些来自基层学校校长对教育的守望,更是激发了我们做好一个基层学校校长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此外,这次培训班让我有种回家的感觉,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其他地区的同仁,比如贵州来的老师以及来自青海玉树震区的老师,我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交流,虽然短短几天,但是我们的友谊才刚刚开始……”何冰真切地说。
“为了玉树的孩子们……”
一份郑重而坚定的承诺
在此次培训班上,共有15名校长来自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黝黑的皮肤,生涩的普通话,很容易将他们区分开来。休息期间,玉树的校长们很少与别人交流,或坐在位子上默默地发呆,或者聚在一起,猛吸几口烟。谈起地震,谈起孩子,他们的话不多,眼神中充满了焦虑和哀思。
“地震发生后,有很多爱心人士前去对孩子们进行心理治疗,不过,亲历地震使孩子们的内心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很多孩子的性格都变了。爱走神,爱发呆,有时候眼光充满恐惧。”来自青海省玉树县第三完小的明玛才仁副校长低着头,极力掩饰着自己悲伤的情绪。“以前学校有40多台电脑,设施虽然不完备,但是每个学生每学期还能够摸一次电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是玉树震区受灾最为严重的小学,平房教室全部倒塌,近百名师生不幸罹难。
“仇老师,这是我们的地址,我代表玉树的孩子们谢谢您了!” 休息期间,看见仇金凤校长路过,明玛才仁赶紧起身,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写有联系人地址、电话的纸条递了过去。
“一直想为玉树的孩子们做点什么,却苦于不认识那边的老师,这次培训班很有价值,让我结识了明玛校长,了解到灾区孩子们上学的现况,我要尽最大的力量帮助他们!”仇金凤已经决定,初步捐献一百套冬衣,同玉树的孩子们一道,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
与仇金凤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很多,安徽蚌埠一中的副校长秦志华休息时间找到明玛才仁,确认了手机号、通讯地址,“我们想给玉树三完小建一个图书室,让灾区的孩子们也可以读到课外书。”
通过这次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们更真切地了解到玉树的受灾情况,一场场爱心捐助、教育帮扶正在酝酿……
“学校新的规划图已经出来了,我看过,未来的学校很漂亮,为了方便施工,我来北京的时候,孩子们正在往新搭建的板房里转移,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好起来的!”玉树县第一完全小学副校长文清战斗坚定地说。尽管地震摧毁了他们的校园,却摧不倒校长和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对于未来,每名玉树师生都充满了信心。
“让我们的娃娃也能到北京上大学”
西部大开发,应让教育更加均衡
“西部大开发之后,国家政策的倾斜使我们的机会多了起来,今年我们有400多个娃娃考上大学了,占学校毕业生的近50%。”贵州省安龙一中副校长赵煦高兴地说。“这要放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那时候也就几十个能上大学的,教学条件也不好,现在,我们有两栋教学楼,还建了体育馆、图书馆。”贵州省安龙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第一次来北京的赵副校长回去之后准备申请一个计划,“如果条件允许,我要组织学生、老师来北京学习、参观,这次回去我会把自己的见闻讲给他们听;但是,要真切感受到北京的文化气息,必须要亲自到长安街、到学院路、到清华、北大走一走,鼓励我们的娃娃将来到北京上大学。”
说起这几年的发展,青海囊谦县香达中心寄宿学校副校长赵林盛感触颇深,“我们学校今年刚刚盖了两栋教学楼,抗八级以上地震,九月份就竣工,学生们马上就要搬到新教室了。” 赵林盛曾经在一所孤儿学校——觉拉联村寄宿小学任校长,亲眼见证了学校近十年的发展。“在2000年的时候,学校三个班,加上我自己,一共两个老师,每个人看一个班,还有一个班没人看,现在好多了,已经有近二十个老师了。”
“西部大开发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了。”这是很多西部地区校长共同的感受。“不过,我们缺老师,尤其是专业教师。”贵州金沙县官田中学校长张应波话锋一转,道出了西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题:“专业教师的缺乏,让我们很多工作没法开展,比如说电脑课,没有老师教授,电脑就是摆设,还有音乐、美术课,这些本来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由于缺专业老师,现在都成了过场。”
2000年,国家正式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规定了要把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作为西部开发的四大重点工程之一;十年后,从亲历者的口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西部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然而,“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十年,只是西部教育发展的一个节点,漫长征程中的一个瞬间,西部的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民进的努力不会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