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年9月2日)
严隽琪
同志们:
刚才,听了河南省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中原文化和河南省发改委关于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情况介绍,使我们对中原文化的现状及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宏大构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去年我来了两次河南,每次来都感到河南的发展变化非常大,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省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
河南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里诞生了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是民族之根;这里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科技之根;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此,占据了中国八大古都的半壁江山,是城市之根;这里创造了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是文字之根;这里儒、释、道思想共生共荣,形成了包容、宽容、和睦和淳厚的民风,是和谐之根;这里汇集着少林和太极、龙门和殷墟、老子和杜甫等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元素,是文化之根。所有这些,都是中原文化深、厚、重、实的具体体现。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中原文化有着极强的影响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正如卢展工书记概括的那样: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近年来,河南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全省的经济社会得到迅猛发展,使文化的独特作用得到了彰显。
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其核心思想,如“大同”、“和合”,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其核心价值观,如礼义廉耻、仁爱诚信,也都成为了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原崛起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和迷人魅力,在海内外的传播和影响进一步扩大,河南已经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大省。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省人民不懈的努力奋斗,河南不仅经济总量近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五和居中西部之首,而且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河南处在我国的中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处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这些沿海最具经济活力的经济区与西部经济开发区的结合部,全国的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都在这里交会,区位优势十分优越。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粮食总产连续四年超千亿斤,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养活了占全国1/13的人口,同时每年还输出原粮及制成品150亿公斤,这是很了不起的贡献,我们感到十分敬佩。河南还是个新兴的工业大省,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结构日臻完善。河南的矿藏资源也很丰富,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另外,河南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工业基地,在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换代和改变传统消费模式的今天,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多年来,河南的发展备受中央的关注,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5次到河南视察,明确要求河南“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的前列”。这是党中央对河南的殷切希望。
希望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站在国家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规律,推动中原经济区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将继续高度关注并给予大力支持。借此机会,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
1. 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扩大内需、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的关键阶段。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谋划构建中原经济区,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这对于进一步发挥中原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巨大的市场潜力,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大意义。要认真研究中原经济区的概念内涵,正确把握中原经济区的基本思路、区域特性;要研究战略定位,正确把握中原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要研究目标任务,把中原经济区战略同“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确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要研究战略重点,正确把握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发展趋势,进一步廓清与中原经济区有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力争尽快形成体现历史传承、又承载未来发展,体现国家需要、又反映河南特色的科学规划,把中原的各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中原崛起。
2. 要更加重视和提升中原文化的作用。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实践中,要把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用文化的力量,从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精神追求、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方面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用文化的力量,创造更加优美的社会生活环境,提升中原经济区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用文化的力量,促进思想观念和民风民俗的改变,使人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在谋划构建中原经济区时,要充分考虑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相统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民间工艺、民俗文化异彩纷呈。通过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原文化的特色,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区,使中原经济区成为彰显华夏文明、振兴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财富,使之产生更好的社会效应、社会效果和社会效益,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和建设增添更强大的助力。
3. 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和科学统筹这个重点,扎扎实实加以推进。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史无前例的宏大构想,面临着宝贵的历史机遇。要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拓展中原崛起的战略思路,努力把关系河南乃至中原地区长远发展的大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构建中原经济区不仅是为了河南的利益和河南的振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图,这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拓展全国内需增长的需要,是促进中部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一项庞大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集中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推动。在具体操作中,一要进一步提升认识、形成共识;二要认真深化研究、科学谋划;三要注重精心运作、统筹兼顾;四要注意形成合力、强力推进。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和各民主党派,在谋划和推进中原经济区战略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岗位职责,加强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努力当好中原经济区的谋划实施者和组织推动者。社科理论部门要围绕中原经济区战略确定研究重点,精心安排部署,加强多学科协作配合,推出一批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为构建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新闻宣传部门要把握时机和节奏,搞好舆论引导,争取最好的宣传引导效果。
再次感谢河南省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中原文化和河南省发改委关于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情况介绍。感谢河南省委、省政府及省委统战部对我们这次调研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