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调研“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时的讲话
(2010年5月19日)
严隽琪
各位同志:
首先,我代表民进中央考察团向给予我们此次调研大力支持的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工作在“第一线”的文化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全面且深刻、认真且坦诚的介绍,使我们的调研有一个很好的开局,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从大家的介绍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北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你们的许多宝贵经验对全国都有借鉴作用,你们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使我们深受启发。文化是民进传统的参政议政重要领域,因此,我们考察团非常愿意为北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下面,我想谈谈民进中央为什么选择“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为调研题目。
第一,文化在促进人类心灵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乃至世界的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其他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其间,人们离开了土地,改变了行业,要融入新的社区、新的人群,都需要文化发挥引导和护航的作用。
第二,中华文化之所以连绵不断,就是因为它不断地接受外来文化的滋养融合,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也不能搞国粹主义,要以开放的胸怀和外来文化进行交流,这也是中华文化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突飞猛涨,要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赢得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信任,消除一些偏见和误解,不能一味的秀“硬实力”,还要有“软实力”,还要将“软实力”变成“巧实力”。
最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了,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发展潜力得以凸显,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一个有着无限活力的朝阳行业,去年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否符合设计的初衷,这也是我们开展调查研究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我想再就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简要谈六点思考。
一是要重视新的业态。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手段、数字化趋势给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一些旧的文化业态和产业门类走向衰退,新兴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兴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内容,以及各项政策法规都要及时的应对。
二是要扶持新的主体。面对文化产业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的方法与渠道,扶持的方式和效果等方面也要进行深入地研究。
三是遵守并逐步主导新的文化规则。全球化是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必需面对的问题,我们要主动地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做弄潮儿,初期至少要明白国际规则,然后慢慢地主导国际规则。
四是建立激发活力的新的文化管理体制。现在我们国外演出的利润太少了,在“送出去”与“卖出去”之间,送要送,卖也要卖,但是真正的活力是在“卖出去”,真正体现了我们的节目是否进入了别人的内心,这就需要一种可持续的机制,特别是要有市场的推介。
五是树立新的人才观。现在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因素也非常突出,建立并健全关于文化产业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还有人才的培养、人才的管理等等方面,都需要我们树立新的人才观。
六是树立新的文化安全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审批期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出于文化安全的考虑,但有时一审批商机就失去了,我想是否可以建立一种信用制度,既保证了文化安全也保证了商机。
我还想特别谈一谈文化企业。今天参加座谈的都是拼搏在“第一线”的,其实我们调研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愿意拼搏在“第一线”,而且拼搏得更加有效,后方支持的也更加有效,“炮弹”不仅源源不断,而且质量还好,你们也没有后顾之忧。我们这次文化调研,不仅是要提出关于国家文化战略的思考,还要提出一些实实在在的建议,文化企业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浙江调研时,浙江的企业很实在,形容我们的政策是“处处高压线,就是不来电”,因此,如何使我们的“高压线”更加有序,而且电可以通到终端用户,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央高层决策提出意见,为文化企业分忧。
此外,还有文化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认定、教育部门的文化类学科设置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调研中给予关注的。这次的北京调研太重要了,不仅仅是因为首都的地位,北京在文化产业方面也确实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作为以教育文化出版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关于文化的调研我们会一直做下去,我希望能够和北京建立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大家成为我们的民进之友,我们共同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而努力。最后,我再一次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