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关于长远规划、长线投入,推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的提案

  防沙治沙、防治荒漠化,功在当代、利于千秋,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方能初见成效。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国土地沙化总体上实现了从扩展到缩减的历史性转变,沙进人退的局面初步得到遏制。但是,目前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1%。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和若尔盖、西北内陆河(黑河、石羊河、疏勒河、塔里木河等)流域下游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等局部地区土地沙化面积仍在增加,当地生态状况持续恶化,且日益严重地威胁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全国约有4亿人口受到沙化的影响。另外全国还有近32万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如果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土地沙化吞噬着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空间,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农民增收致富和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的重要隐患。

  中共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的目标,明确指出“要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其重点、难点在沙区,要完成国务院治沙决定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任务,非常艰巨。为此,我们建议国家及早制定中长期防沙治沙战略规划,进一步加大防沙治沙投入力度,加快重点敏感地区土地沙化防治工作。

  一、建议尽快组织制定国家中长期防沙治沙(防治荒漠化)战略规划(2011-2050),作为国家防沙治沙的长期指导方略,对全国防沙治沙工作做出全面、系统的总体安排,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分别轻重缓急,分阶段总体推进。

  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建议尽快启动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规划(试点)》。重点对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甘肃西部以及青藏高原等治理难度较大、人迹罕至的边远地区,划定一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实行生态移民、封禁保护等措施,有效遏止人为干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减缓风沙危害。

  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及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国家需求,建议国家在藏区、新疆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分别启动实施防沙治沙专项工程。规划批准建设几个防沙治沙特区(综合实验示范区),如“三江源”特区、“大敦煌”特区、阿拉善特区,以探索防沙治沙新政策、新机制、新技术、新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全国防沙治沙工作。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