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提案
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和新农村建设者的战略任务,其发展不仅影响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也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为农村职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农村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在不少地方普职招生比已大体相当。
当前,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产生的巨大人才需求,需要农村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但农村职业教育在规模、数量大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因素,还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相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说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农村职业学校基本上是为城市和东部地区输送劳动力的“就业教育”;一些学校由于不了解企业的需要,存在招生、用工“两张皮”的现象。不少地方的农村职业学校停办涉农专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能严重弱化。
二是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在农村职业教育规模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并没有得到同步扩大和改善。如中部地区某省,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全省农村职业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图书总数、专任教师数、仪器设备总值五项办学条件全部达标的为零。在办学经费方面,不少地方没有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教育费附加中用于职教部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省市未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收费标准又一直偏低,导致学校办学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此外,各省市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投入差距较大,按2008年统计数据,最高的北京市(5155元)和最低的湖北省(204元)相差25倍。
三是师资队伍薄弱,办学质量有待提高。据中部某省统计,全省普通中专师生比例为1:30.37,职业高中师生比例为1:26.66,按照教育部1:16的要求,全省职业学校缺2万多名教师,其中尤为缺乏“双师型”教师。由于生活比较艰苦,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去农村,致使农村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城市学校更为薄弱。同时,农村职业学校的一些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四是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生源缺乏、毕业生就业难。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镇机构改革,农业类专业中专毕业生原有的就业市场基本消失殆尽。加之农业类专业毕业生由于行业、专业等因素限制,其出路相对较窄,就业难度较大。特别是种植类专业毕业生几乎没有就业市场,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又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出口不畅,入口就不会旺,严重影响了初中毕业生学习农业类专业的积极性。
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既需要市场调节,又需要政府支持,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一是要强化政府主导和投入的责任,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建议国家教育部参照义务教育,明确农村职业学校最低生均经费标准,提高教育费附加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比例。二是要完善相关制度、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形成多元投入渠道。
2、整合城乡职教资源,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一是通过城乡职业教育的联合办学、一体化办学,优化农村教育布局和结构。可借鉴各地已有的职业教育集团模式,推动建立市、县范围内的职业教育联合体,实现城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二是通过与厂矿企业、高等院校及国内、外劳务输出公司等联合办学,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的社会化。此举既可解决农村职校办学经费不足、实习条件较差、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还能增强学校吸引力、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以及拓宽改造专业设置。三是针对农村实际需求,农村职业学校在办学形式上可实行“长班与短班相结合,固定办班与流动办班相结合”的多样化办学之路。
3、结合农村人力资源需求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据了解,国家教育部已经依据新职业和产业升级等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需求,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但对于农村职业教育来说,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一些过去不存在的涉农职业岗位,如农机服务、免疫服务、农产品营销等应运而生。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如教育、农业、科技、劳动人事)联合组成调研组,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在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体现农村人力资源的需求。
4、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一是拓宽农村职教专业教师来源的渠道。实行开放式教师培养体制,挑选各类高校毕业生到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接受教育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并通过考核取得教师资格后,到农村职校的一线任教。从社会聘请一部分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使职教师资队伍中保持适当比例的兼职教师;二是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范大学,培养专业师资人才。目前国家教育部已尝试在少数师范院校或工科类院校中建设职业师范学院。这些职教师资培养基地虽各有其优势,但也所不足。应遴选1-2所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专门的职业教育师范大学;三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中学历达标者不多,从文化课改教专业课者多,没学习过师范课程者多。应根据《教师法》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抓紧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同时,建立专业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促进专业教师定期参加培训,不断进修提高。
5、制定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振兴计划,扩大涉农专业招生规模。一是制定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振兴计划。涉农专业纳入重点专业建设,列入职业学校的“三重”(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和重点实习实训基地)。由中央财政支持在全国范围扶持一批国家重点示范中等农业职业学校,成为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国家队;由省、地两级财政支持办好一批办学条件好、培养质量高的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同时,明确规定对农村职业学校开办涉农专业的,各级财政予以一定比例的补助;二是在农村职业教育免费的基础上,对涉农专业的学生给与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对接收涉农专业学生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解决农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保障问题等等,以支持培养农业人才;三是实行涉农专业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对到农村创业、从事农业产业的毕业生,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拓宽农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