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参政议政部2011年工作汇报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会中央将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围绕“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内容建言献策。今年也是中共中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的一年,会中央将推动“建立文化强国战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建睿智务实之言,谋科学发展大计。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高层协商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会中央围绕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会中央主要领导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了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教育事业、实体经济、城市群和中小城镇建设;强化风险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制定共同而有区别的目标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议。围绕司法改革,提出了要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要从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出发,保障人民应享有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重视推广基层司法机关的创新经验等建议。围绕“三农”问题,提出了将优惠稳定的惠农政策和低成本、通畅的营销渠道作为保障农副产品供应、稳定物价的重要手段,加强市场周期的规律研究,对农产品流通给予免税、减费,加强部委间的政策、信息和措施协调等建议。围绕教育问题,提出了发展民办教育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完善制度环境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需要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等建议。围绕海洋事业,提出了加快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完善国家海洋法律制度体系等建议。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在新形势下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中共中央征求文件意见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会中央主要领导提出了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力抓手,把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体系作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障,把加强文化理论建设作为党领导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等建议。在此之前,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会中央主要领导在会上提出了建立国家层面的文化强国战略、逐步理顺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大力推动文化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等建议。

  二、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政协的发言、提案和信息工作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会中央提交党派发言3件,党派提案24件,民进组提案7件。在结合务实与务虚,做好提案选题工作;拓展广度与深度,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重视会内与会外,做好成果转化工作等机制的保障下,今年的发言和提案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大会口头发言多。其中,张帆副主席代表会中央作了《建立文化强国战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言,江苏省委会主委陈凌孚、山西省委会主委卫小春分别作了《立足国家民族未来,加快振兴学前教育》、《实施林木年度直补,加快实现兴林富农》的个人发言,这是民进在十一届政协四年来口头发言数量最多的一年。二是重点办理提案多。《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提案》、《关于加强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监管的提案》、《关于加快制定“学前教育法”的提案》、《关于加强对玉米等农作物育种的支持力度,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提案》、《关于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案》等5件提案被列为重点办理提案,全国政协专门召开了提案办理协商会。《关于尽快提高稀土资源税税率的提案》、《关于尽快启动实施全国重点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的提案》、《关于尽快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提案》、《关于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提案》等4件提案被列入重要提案摘报。《关于“十二五”时期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案》被列为重点调研提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联合民进中央、中编办、工商总局、版权局、法制办、保监会组成调研组赴湖南、四川等地调研,进一步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工作发展。三是民进政协委员参加记者会的次数多。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共召开了五场记者会,其中关于文化、经济和教育的三场记者会分别邀请了冯骥才、蔡继明、王康委员参加,实现了民进政协委员参加政协记者会场次上的新突破。三位同志不仅介绍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还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介绍了民进全会参政议政的成果,树立了民进“情系民生,参政为民”的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十四次常委会上,会中央提交了《关于逐步实行农产品初加工业增值税零税率,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发言。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十五次常委会上,袁祖亮同志代表会中央做了《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言,提出要从全局着眼,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逐步构建和完善文化发展战略和制度、体制保障。

  全国政协今年还召开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专题协商会,会中央提交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需要战略的引领、制度的保障》等三份书面发言。民进中央副主席冯骥才就建设文化自觉,特别是政府执行层面的自觉,逐步提高社会文明作了口头发言。民进中央原副主席王立平就文化产业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作了口头发言。

  社情民意信息方面,会中央注重体现党派特色,注重加强信息收集报送的主动策划和信息的二次开发,注重建立信息的跟踪和反馈机制,今年向全国政协报送信息527期,向中央统战部报送103期,被全国政协采用69期。其中,《加强我国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有机肥有毒有害物质普遍超标而造成的农产品安全问题》、《三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调控对策》、《对农作物水肥一体化实行财政补贴提高农业抗旱成效》等信息得到有关领导的批示。

  三、关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十二五”规划把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发展教育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今年会中央在教育领域着重关注了两个方面,一是关注民办教育发展,将“完善制度环境,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赴江西开展调研,并在云南、湖北和广西进行了前期调研,在浙江、河南和福建进行了补充调研,同时组织各省级组织在本省开展调研,在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致中共中央的建议书,建议书指出了在民办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基层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认识上有偏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法律规定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优惠政策落实尚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政府管理部门的自身改革,开展《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执法检查,并适时启动该法的修订工作,落实和完善优惠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发展等建议。二是关注教师队伍建设,举办了以“推进教育家办学,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教师发展论坛,来自两岸四地的教育专家学者,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整体布局中的重要意义,围绕教育局长专业化发展、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校长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等五个议题,研讨教育体系专业化发展。论坛还发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潍坊倡议》,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把造就成千上万的教育家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把创设促进教育家成长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把营造有利于教育家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作为教育改革的自觉行动。

  此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中央主要领导还对教育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书面进言,形成了多份提交中共中央的建议书。如,《关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教育应该回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人才培养战略;重视教育在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倡导教育家办高校的理念等建议。《关于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建议》,阐述了对“为何改革”、“改革什么”、“如何改革”三个问题的思考。《关于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提出了组建学校安全督导委员会,制订学校安全工作条例,制订学校安全岗位手册等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关于规范“双语教学”的标准解释的建议》,指出在双语教学的推进过程中,把普通话与汉语含义混淆或等同问题尤其值得关注,要尽快明确双语教学是“民族语言和普通话教学”准确含义的建议。

  文化是我会的主要界别之一,近年来会中央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政策、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产业格局和文化市场格局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形成了民进参政议政的重要特色。今年,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与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办了以“复兴中华文化、构建核心价值”为主题的“2011开明江海文化论坛”,围绕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如何基于面向现代化进行创新;在社会面向现代化的转型进程中,如何在文化层面实现国际性的互溶互动;在全球化语境下转型创新的同时,如何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纯粹和品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还围绕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了调研,为加强文物保护力度,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出建议。

  四、加强与省级组织的合作,加强参政议政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家部委的交流,集智聚力作好参政议政工作

  “集智聚力”已成为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民进全会上下的积极共识。今年,会中央更为开放的、更加制度化的、更多种方式的加强“集智聚力”工作机制和制度的建设。

  与地方组织的互动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会中央与相关省级组织围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两型”社会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等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合作开展调研。面对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向中共中央提交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安全发展理念的建议》,建议在全党、全社会明确重申并确立“安全发展”理念;围绕敦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开展调研,提交了《关于加快批复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的建议》,推动了国务院批准这个规划,对于促进敦煌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围绕环境教育立法开展调研,促成了《宁夏环境教育条例》的出台,宁夏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环境教育地方立法工作的省区,开创了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先河;面对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相互摩擦、思想观念相互碰撞所带来的社会纠纷和矛盾冲突日益凸显的情况,围绕“加强行政调解,促进社会和谐”开展调研,为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提供政策建议;围绕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调研,为实现中部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言献策;围绕黑龙江界江植被保护和水土流失情况开展调研,形成了《尽快批复实施黑河四岛防护工程,并加快黑河境内黑龙江干流防洪工程建设》的建议;举办了“高校科研体制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与集成创新、高校科研评价体制等内容进行研讨。

  高度重视并积极建设可以集成更多资源,为参政议政活动提供更大影响的平台,特别是会内与会外资源互补的新平台。在教育领域,会中央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建立的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提供的“加强教育创新,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法》立法进程”、“建设国家桥头堡要发展高等教育”、“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等研究成果转化为会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党派提案。会中央与华东师范大学也建立了较为固定的合作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关于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也转化为会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党派提案。与国内一流的师范类高校的合作,不仅使他们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参政议政成果,也较大地丰富了民进在教育领域建言献策的源泉和提升了参政议政成果的水平。在经济和社会建设领域,会中央与上海社科院、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合作建立的“一南一北”两个研究中心,定期交换意见和信息,召集全国有关专家座谈,使得我会在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社会建设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等方面有了较为稳固的“智库”。今年,他们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两次党外人士经济工作座谈会上会中央主要领导的发言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与国家政府部门及时沟通信息,在一些共同关心的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是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年初,严隽琪主席、罗富和常务副主席、王佐书副主席、朱永新副主席兼秘书长先后带队走访了国家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新闻出版总署、林业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等部委。在互访的过程中,会中央领导向国家部委介绍我会的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情况,也听取和了解国家部委行政情况介绍,获得相关信息,开阔工作思路。同时还就为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准备的发言、提案征求国家部委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提案素材。通过走访,扩大了行政与参政两个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了彼此工作的方向感和针对性,使会中央更加准确地把握参政议政工作的重点与重心,选准参政议政切入点,抓住有价值的调研课题。同时,也进一步增进了相互了解,达成了彼此在“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和“立会为公”、“参政为民”等方面的共识,推动了我会参政议政工作外部环境的改善。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