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中国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典范 严隽琪在欧洲进行教育访问

  2011年11月24日至12月3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应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西班牙IESE商学院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邀请,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董事的名义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代表团赴比利时、西班牙和法国三国,出席会议并进行教育访问。

  严隽琪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总部,出席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1年董事会会议,与其他中外方董事一起讨论了学院2011年度工作报告以及2012至2016年战略发展规划。她对学院如何更好挖掘“中国深度”、拓展“全球广度”提出了富有启示的建议,并指出学院的成功在于其充分自主的办学机制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她希望学院实施好发展战略,走向新的高度。

  严隽琪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IESE商学院,发表了题为《下一个十年:一个更加开放和创新的中国》的演讲。演讲分四个部分,分别阐述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中国未来十年发展的关键,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前景以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中国应对转型、创新以及更为复杂深刻的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意义。

  严隽琪说,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其要点是:一、强调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强调从国情出发,把基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不向别国转嫁问题和矛盾;三、坚持开放,强调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更多人分享发展成果;四、维护和平,为国内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严隽琪说,中国未来十年发展的关键是“转型”与“创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目前已经非常迫切,正因如此,“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任务。而实现这一总任务则须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几项主要任务着手。

  严隽琪说,下一个十年的中国将更加开放,更加具有“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交流特征。因为中国企业要想在长期竞争中取胜,就不能局限在国内市场,必须学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整合全球资源。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在品牌、核心技术等方面的短板现象,因此,这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而欧洲则应消除对中国企业的疑虑,应以建设性的眼光、平和理性的心态审视中国企业国际化,积极把握其中的合作机遇。

  严隽琪说,目前中国的教育资源还难以支撑对人才的巨大需求。企业转型需要大量技术、管理人才,以及大量像乔布斯那样的创新人才,因此教育体制就需要更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她高度评价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这一成功案例,并期待我国能有更多这样的管理教育机构,培养出大批迫切需要的精通英语、善经营、会管理、并具有跨文化工作经验的国际化人才。

  出席演讲会的IESE商学院200多位校友中有许多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对中国未来发展以及中国企业如何走向世界等问题抱有浓厚兴趣,根据之后的演讲满意度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企业家们非常喜爱这次演讲。

  严隽琪在法国巴黎的枫丹白露,访问了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代表团参观了校园,并在接下来的座谈会上听取了INSEAD的办学概况、办学理念和特色,并互相交流了办学情况。

  严隽琪在交流中,阐发了自己接受担任中欧董事的原因。她说,中欧以全球化的视野,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在培养国际化高级经营管人才方面迅速获得了成功,堪为中国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典范,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中国的学校需要在自主办校方面作进一步探索。作为中欧董事,她将为推动中欧以及中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严隽琪访欧期间还率团访问了坐落在布鲁塞尔郊外的全球著名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巴可公司总部,受到公司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大厦会见了自治区主席。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吉、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朱晓明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负责人陪同访问。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