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懋征教育思想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3日)
严隽琪
敬爱的霍懋征老师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多了。今天,我们怀着思念和敬仰的心情,举行“霍懋征教育思想研究会”成立大会,这将为研究和发扬霍懋征老师的教育思想搭建一个长效的平台,这是对霍懋征老师最好的纪念。
教育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界别特色之一,霍懋征老师是民进的老会员。早在解放前,作为一个爱国青年,她就十分仰慕叶圣陶、谢冰心、雷洁琼等民进老一辈领导人,为他们的学识文采、道德文字所鼓舞,用霍老师自己的话,就是“被民进前辈们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新中国成立后,霍懋征老师亲眼目睹民进的老一辈领导人为繁荣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殚精竭虑,于1953年成为民进的一员,从此开始了和民进广大会员一同奋斗、和民进组织一起成长的历程,与民进结下了不解之缘。霍懋征老师曾动情地回忆,她的成长得益于民进的一些前辈教育专家的指导和教诲。民进中央原顾问、全国教育工会原主席方明先生倡导“爱的教育”,对霍懋征老师“以爱育人”的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霍懋征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则直接得到民进中央原主席、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真传。同样,霍懋征老师的教学思想与实践,也指点和帮助了无数的民进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几十年来,霍懋征老师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应民进地方组织邀请培训青年教师。同时,霍懋征老师在教育上的贡献,绝不限于在课堂上,学校里教书育人。她作为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六、七、八、九届民进中央常委,霍懋征老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还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参与民进的社会服务工作。正是在霍懋征老师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她和民进的其他政协委员一起,先后在政协会议上提交确立教师节、制订教师法的提案,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这些提案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提高教育和老师的社会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身为民进的一员,深为我会有霍懋征老师这样的杰出会员而骄傲,作为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也深深为霍懋征老师的事迹和教育思想所吸引、所折服。霍懋征老师从事小学教育60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和人民教师的楷模。民进之所以能够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进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也正是有以霍懋征老师为代表的一代代民进成员积极进取,无私奉献。霍懋征老师不仅是中国教育的“国宝”,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光荣和骄傲。她的思想和精神,已经融入中国教育的历史长河里,融入到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优秀传统中。
霍懋征老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质朴而深邃、简明而睿智、平稳而超前,即使在今天,也丝毫不落后于时代,仍然在教育教学中被许许多多的老师运用着,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指导。今天新成立的研究会,以霍懋征老师的教育思想为主题,在座各位都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对这个主题一定都很有研究和心得。在此,我谈点浅见,权当抛砖引玉。
用爱点亮学生的人生和未来,是霍懋征教育思想的灵魂。“用爱育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懋征老师倾心教育的动力和源泉,是她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也是她一生的座右铭。她坚持教学是“‘文’、‘道’的统一”,通过教学训练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更注重在教学中用爱来激励学生、启迪学生,将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爱的教育”体系。她爱孩子,对学生一视同仁,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都愿意学好。因此,关键在老师如何引导”,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学方法成功教好每个学生。她尽管拥有无数的荣誉,但始终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没有向一个学生发过脾气,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也没有向一个家长告过状,使教过的每个学生都成才,是她视为自己一生最大的荣誉和最大的幸福。霍懋征老师强调的“师爱”,把爱党爱国之情、热爱事业之情,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体现在落实素质教育的爱的教育中,用她一生的实践验证了爱的教育,也谱写了传道授业解惑育人的动人篇章,这理应成为师德的楷模。
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霍懋征教育思想的闪光点。霍懋征老师认为,高素质的教师要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富于创新精神,具有创新能力,勤于创新,勇于创新。在长达60年的教育生涯里,霍老师不但接受了共和国历次教育改革的实验任务,而且交出了一份份闪光的答卷: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她学习了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实验和推广了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她参加了五级分制的试行和经验推广;她进行了从注音字母到汉语拼音方案教学的过渡实验,总结推广了汉语拼音教学法;她为五年一贯制的小学学制改革编写教材,进行试教,并推广过教学经验;她带领教研组的老师们创立并推广了语文讲读法和读讲法的教学模式;她探索和总结了数学一题多解和学生作业无错题的宝贵经验;她提出了“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教改目标,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趟出一条新路。霍懋征老师身上体现出的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决不故步自封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坚持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崇高的事业,是霍懋征教育思想的境界。霍懋征老师认为,优秀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要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概括为四个字即,“敬业”、“爱生”,也只有具备这样的思想境界,将教育从“职业”提升为“事业”,教师才能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信念、教得出成绩。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志向高尚,自22岁大学毕业后,不追逐世俗功利,不随和社会偏见,而是听从心的召唤、爱的召唤,作出了终身从事小学教育的职业选择,即使身处逆境仍不改信念和志向,对教育事业的执着60年如一日,始终无怨无悔、矢志不移。她爱教育,1949年作为教师代表参加开国大典时就暗下决心,一定当一个新中国的好老师,历经磨难仍不改初衷,直至高龄还汲汲于支教活动。她多次放弃“高升”的机会,忍受生活的重挫,即使是在退休之后也从未放弃对小学教育的思考和发言。她总说,“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我们要抓住‘今天’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更好地贡献给‘明天’”。怀揣这样的人生感悟和行为准则,她在80高龄的时候,还自己组团远赴甘肃、青海、广西等西部地区扶贫支教。在教育功利化、行政化的环境下,霍懋征数十年育人的精神和事迹,尤其令人崇敬和向往。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霍懋征老师不会只是一个“传说”,她的事迹一定会在教育界广为流传,转化为广大教师的具体行动。
霍懋征老师对孩子的热爱与引导,对教育的执着与追求、坚守和贡献,是为人师者最光辉、最真实的写照和描绘。我相信,霍懋征老师的教育思想一定会在新时期不断发扬光大,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教育,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我衷心祝贺“霍懋征教育思想研究会”成立,同时也期待着她在宣传和研究霍懋征教育思想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