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两山”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3月22日)
严隽琪
“两会”结束后,全国都在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尤其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为主线。这次到湖北来,是我两会以后第一次京外的调研活动。刚才听了各个部门的介绍,非常感谢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我获得如此丰富的信息,也使我对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今天座谈主要围绕“两山”建设。通过刚才各位的介绍,我对“两山”建设的意义认识得更加深刻。“两山”地区虽有所区别,但很多地方是相同的——都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任务繁重的地区。如何解决好、发展好这两个地区,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既是局部问题,又是影响到全局的问题。
中部崛起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布局,而湖北又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到了湖北以后我对这一点认识得更加深刻。“两山”建设既是基层民众的福祉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整个中部崛起的国家利益所在。而且,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联合国的“千年计划”做出了承诺,这些地区的脱贫,也是中国塑造负责任、和平发展的大国的国际形象的需要。此外,“两山”地区也是我国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两山”地区建设符合民心、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
刚才听了介绍,湖北省的一些做法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山”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一旦思路正确,即使是劣势也可能转化为机遇;哪怕是后发展也有可能跑到前面去。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两山”建设的思路非常清晰。举例来说,提出了把大别山作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民生改善先行。
第二,工作作风非常务实。比如刚才大家提到的“616”工程,不是泛泛提出口号、挂一块牌子了事,而是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组织,承担责任,出台一套落实的具体措施。作风务实还体现在上下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上。政策也很务实,我注意到政策中运用了一些金融手段,用小钱调动大钱,等等。
第三,重点突破基础设施的瓶颈。我们注意到湖北省在基础设施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
第四,试点先行。湖北省特别注意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稳步推进,全面推开。
第五,注重民心。新时期的工作一定要得民心,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改革措施就会得到理解和支持,他们也会积极参与,贡献出我们想象不到的智慧和力量。
我认为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两山”地区的发展起步是良好的:武陵山已经列入国家战略,当然还有进一步改善的问题;大别山目前还没有纳入国家战略,但是湖北先“动手”、再“伸手”,最后一定能“得手”。到湖北来调研,我们感到很有收获,深受启发。比如,要进一步做好工作,干部的感情很重要,对老区、对困难群众、对农村、对少数民族要真心实意、满腔热情;又如,高度重视规划和设计,温家宝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我们现在开展工作和三十年前刚刚改革开放、摸石头过河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三十年的经验,有一定的财力,有思想认识的整体提高,因此,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非常重要而且必要;再如,要选好着力点,工作千头万绪,必须选好着力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工作;还有,要重视体制机制设计,在总体规划中,不仅仅要规划工程项目,更要有体制和机制的设计,这样一来,内部的活力就能迸发出来,主体的积极性就能显露出来,对外部就有吸引力,一些发展的要素也就能流过来,流过来了还能留得住,留得住还能发挥好作用。此外,政策一定要落实。我们这些年不管是参加人大执法检查,还是作为参政党进行参政议政的调研,都发现很多政策不落实的问题。浙江一位企业家形容的很生动:“处处高压线,就是不来电”,所以好的政策一定要落实。
刚才承蒙各位信任,提出一些希望能够合力推进的事情。
一是“两山”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问题,希望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在已经有位置的再上升一步。这个问题经过了充分的论证,确实意义重大,提得非常合理。特别是现在国家对主体功能区的划定,从各个出发点和角度,都有了一些重要政策和名称,但是对“老区”强调得还不够,当然,从延安、井冈山到山东临沂,包括湖北的老区,和历史相比,都有一些进步,但是如何以“老区”作为主题词进一步推进,还有可以努力的空间。此外,战略定位明确后,跨行政部门、跨区域协调的任务越来越重,呼声也很高,武陵山地区也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如何建立、完善或加强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更高层面的协调体制机制,我们一直在思考,你们提供的材料又给我们加了一把劲。我们会考虑如何建言更符合实际,更可操作。
第二,资源的利用和统筹也需要各级政府考虑。举例来说,刚才大家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从某种角度来说,教育是最伟大的资源,湖北是教育科技大省,这次考察的红安县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按理说红安是山区,又是比较贫穷的地区,但是基础教育还那么好,说明省里在教育的均衡发展方面下了大力气。但是湖北省乃至全国在教育结构的优化上还要下大力气。我们民进以教育文化出版为主要界别,一直关注教育,我感到教育结构优化是转型中非常重要。我们的各种教育必须考虑怎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相匹配、需求相匹配。必须要更解放思想,把教育改革和经济转型、“两山”地区发展结合起来,鼓励多种形式共同参与。只要有效的就是合理的,经济发展是这样,教育改革同样如此,应该不拘一格地进行教育改革。湖北已经被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列为教育改革试验区,教育改革应该和我们的人才需要、技术需要、干部需要紧密结合,不再拘泥于全日制和短期培训、学历和非学历、公办和民办、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之分,不要界限太分明,一切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这里是以教育为例,各条线的改革都应该围绕共同目标。
中国民主促进会作为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参政党,我们有很多参政议政的管道,这是政治体制给我们的优势,大家提供给我们的意见我们一定认真考虑,比如在“两山”国家战略中的定位、相应协调体制的配套等,有些问题相对成熟的回去我们就操作,有些问题可能要继续和大家探讨。地区发展需要一些要素和项目的流入。我们也会把“两山”地区的需求放在心里,有机会进行介绍牵线的工作。
此外,民进会内教育文化专家多,社会资源也比较多,我们愿意在“两山”建设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通过社会服务、智力支持等形式对革命老区、对少数民族地区、对中部支点做出应有的贡献。再次表示感谢湖北省委、省政府对调研给予的精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