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进十二届十四次中常会上的讲话
(2011年3月9日)
严隽琪
各位常委、各位同志:
按照会议议程安排,我向各位常委简要报告民进十二届十四次主席会议情况。
这是一年开始的第一次主席会(今年于1月10日在北京召开),按常规必须讨论或决定的事项中,有审议通过民进中央在本次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大会发言选题、提案;审议通过2011年民进中央重点调研课题(今年的题目是民办教育);审议通过民进中央2011年工作要点;研究2011年民进重点工作。还特别研究了关于在全会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的意见;以及研究了在雷洁琼同志逝世一周年为时间节点,开展系列追思、纪念的工作安排。
会议期间,民进中央中心学习组举行了今年第一次学习会,交流学习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加深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与主线的认识,对如何找准民进履行参政党职能的着力点和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等问题交流了各自的思考。这里结合形势和两会,就谈三点:
一、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的启示
1.当前中东和北非的局势有内因也有外因,但内因是动荡的根本。动荡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内部经济畸型、过度依赖外部资源市场,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使长期积累的矛盾爆发,民生(就业、通涨、分配不均)问题重重从而激发不满。政治僵化,腐败严重,执政者脱离群众。加上互联网推波助澜,新媒体充当“催化剂”。也有政府缺乏有效预警以及应对被动。其中,境外势力忽隐忽现。(阿根廷有学者就对西方媒体扮演美国发言人的角色提出了质疑。我们还无法清楚地了解那儿发生的一切,但从以往的经验,美国的“双重标准”表现也是无可置疑的。对利比亚,美国叫嚣要制裁一个向平民开枪的政权,但当以色列轰炸巴勒斯坦平民时,美国并没有呼吁联合国,也没有实行制裁。美国在大谈人权时,没有想起关塔那摩)。作为参政党,我们更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珍惜并维护好我们当前的大好局势,促共识、促团结、保稳定,合力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
2.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稳定,离不开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离不开政治文明。“十二五”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改革发展的矛盾突显期,两难问题增多。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引导民进12万会员,继续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管理等党和国家、人民重点关注的问题切实开展参政议政工作,积极地反映社情民意,为国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诤言献良策。当下,是开好“两会”;会后,是宣传落实好“两会”精神。
3.中国能源安全敲响警钟。加拿大报导:中国去年进口2.4亿吨原油中,近一半来自中东,三成来自非洲。而且中国石油的需求增长明显快于产量增长。这说明中国今天的发展必须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谋划,“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方面是世界局势的多变对我国发展战略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的发展项目对他国都可能意味着商机。对刚刚经历过金融危机打击、再次面临油价和粮价上涨威胁的世界,中国如何使经济继续平稳增长,也体现了中国对世界的担当。
4.这次从利比亚撤回海外华人的数量之大、路程之远、时间之短前所未见,说明了祖国的实力和共产党、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是“十二五”的主题。也是参政党履行职能的指导思想。我体会这是困难与压力逼出来的、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是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引导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投资、出口和“人口红利”三大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将不断衰减,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后面临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和“未富先老”带来的挑战,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将刻不容缓。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唯一的选择。
谈谈我对“何为现代化?”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一是“现代”在时间上不是个静止的、固定的、绝对的概念。是否有建成的一刻?(自然界和地球在变,国际关系和规则在变,科学技术在变,人的思想在变,生活和工作方式在变)。二是“现代”在内容上是个包罗万象的复杂而综合的概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是否可以单科独进?中国的提法是从经济(物质实力—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开始,逐步扩充成五大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从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毛说:中国已有10%左右的现代工业经济,这是进步的;还有90%左右的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是落后的。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上世纪五十年代“赶英超美”的雄心——1987年十三大报告:要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新世纪,提出城乡统筹。有人以制度来描述现代化:现代政治制度(民主、法治)、经济制度(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体系、企业制度)、社会制度(公民社会)。三是“现代”仅是一种特定模式,还是有差异的、甚至还可探索的多种模式?(东西方之间,先发和后发之间,不同国家禀赋之间)。“五四”的目标就是西方的现代化(科技和民主),这儿的科技几乎就是工业化的另一个说法。到现在,经济和富裕程度、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社保等都仍以西方为目标,最突出表现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胡鞍钢:“民主和法治来自西方的思想和制度”,“西方在我们之前率先建立了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成为它们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我体会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照搬西方“先发”的现代化:一是经济贸易方面。不可能靠殖民掠夺、不可能不顾自然环境、不可能自由地挥霍资源。二是民主政治方面,我们选择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美国未来学家奈比斯特在其《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提出,美国实行的西方式民主制度是一种“横向民主”,由无数“个人”“平等地”选举出自己的领导;而中国则与其文化传统和国情相适应,实行一种政府自上二下的指令与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所形成的新政治模式。是与西方“横向民主”不同的“纵向民主”。其主要优点在于,“使政治家们从为了选举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奈比斯特认为,这一模式显然是中国30年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否则,大量精力会被浪费在竞选的争斗上,大批候选人会提出无数个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容易导致混乱,是珍惜和谐与秩序的中国人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中国没有以民主改革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分裂局面,而是在一党执政体制内进行了调整。通过倾听自下而上的声音并且保持高层的决策权。“现在想来,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领导一个如此庞大复杂的国家走出贫穷、实现现代化了”。他很正确地指出,中国国情对于政治制度选择的重要影响,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他看到了“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如果进一步分析,这种结合,使“纵向”也能民主的关键就是“协商民主”。它与“选举民主”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双重民主架构,在国家公共权力与公民社会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所以,把“协商民主”纳入决策程序,使协商制度科学化、公开化、具体化,使协商过程可规范、可操作、可监督是“协商民主”实施的保障。三是国情(人口、民族、地理、邻邦、文化)。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平发展)之路。要惠及亿万民众、要六个方面协调推进、要可持续至子子孙孙。
科学发展就意味着必须进行发展方式的调整,即“转型”。从重规模、数量向重内涵、质量转变;从粗放式向节约式转变;从局部特区,“摸着石头过河”向“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协调推进转变;从重物质向重人(民、精神)转变;从政府包办向多方参与、合力推进转变;从重项目向重制度转变(体制、法制、机制)。
三、关于参政议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执政党和人民对民主党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参政党地位的确立和国家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使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环境、背景都有新的变化,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水平、能力、方式方法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民进要继续高度关注文化建设,这既是由民进的界别特色决定的,也是由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决定的。其实,“发展观”的支撑就是价值观。要加强文化研究的力度和深度,提升文化理论水平,就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现状和国家文化安全进行深入调研,充分关注互联网的兴起和新媒体的发展等新问题,就全球化和现代化双重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提出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促进将文化强国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制定国家基本文化制度。在教育领域,要按照中共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围绕推动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重点问题,关注基础教育均衡化、农民工二代的教育、民办教育的发展、教育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当好“先行”等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文化、教育的问题往往牵动的是全局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要进行“顶层设计”,这为我们顺势而为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在顺势而为的思路下,我们将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的大局,在资源环境、三农、社会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继续尽力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主席会对会中央近年来创新参政议政工作机制给予充分的肯定。会中央与北师大合作共建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搭建起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并向社会开放的合作平台,为不断探索参政党集智聚力履行职能的新模式,切实提高民进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总之,全会要继续坚持“有思有行、集智聚力、顺势而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方针,围绕“十二五”期间的中心任务,切实提高我会履行职能的能力、水平和实效。
四、加强学习型参政党建设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这是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的需要,是“十二五”期间民进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需要。要坚持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的重要内容,按照《民进中央树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方案(2010-2012年)》的部署,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继承和弘扬我会优良传统相结合,坚持发挥理论的指导和支撑作用,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会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深入思考在当代社会继承和弘扬我会优良传统的意义和作用。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贯穿于我会履行参政党职能与加强自身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要把继承优良传统、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作为长期着力点。
今年我会各地的市级组织将完成换届,各省级组织要加强对市级组织换届工作的指导,要从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的高度,提高认识、规范程序、严明纪律,积极稳妥地做好换届各项工作。要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雷老逝世一周年等活动,深入开展“重温历史,同心同行”教育活动,深入进行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深入进行多党合作历史和民进优良传统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我会只有通过不断完善集智聚力、顺势而为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才能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深厚的实践基础。各级组织要善于把广大会员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焕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工作积极性。以履行职能的新成果、新经验检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成效。
主席会上,大家对去年我会创建先进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会中央机关建设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一年多以来,会中央领导调研、走访100多个市级组织和基层组织,对地方工作予以指导,增进交流,巩固共识,对增强全会的凝聚力和形成上下互动的工作局面起到了很有效的推动作用。会中央机关在现有编制条件下,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举办开明论坛,重点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写作能力,把好入口关,创新招录公务员的面试考察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希望机关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机关各部门要进一步结合部门工作进行理论研究,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各级民进组织机关也要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提高自身建设的水平。机关建设已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