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桥头堡建设汇报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1月6日)
严隽琪
在这短短几天里,我对云南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已有所感受。尽管看得不全,但对四个方面的感受很深:一是交通设施的改善,“要想富、先铺路”,交通非常重要,而且听说还有进一步的发展计划;二是民生的改善,云南人民,特别是各民族人民和谐相处,这提高了幸福感,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环境,既包括了自然环境(即绿色环境),又包括了投资环境,我看了几个企业,发觉各地来的投资者在这里找到了他们的发展天地,而且发展得都挺不错;四是干部的劲头,是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劲头,是想趁着这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把事情做好,让本地区发展再上一个台阶的劲头,让我想到浦东开放的时候,上海干部就呈现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精神面貌,我来云南这两天也已经感受到了这个氛围。我对云南所取得的成绩表示敬佩,感到高兴,同时也对云南下一步发展充满信心。
这次来云南,正值西部开发进入新的十年,而且“十二·五规划”即将开局。沿边开放是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沿边就不仅仅是东部沿海地区,所以云南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如果对中国来说,“十二·五”是重要战略机遇期,那么对云南来说,“桥头堡”的定位更是重要战略机遇。昨天,我和云南民进的几十位会员座谈,我谈到若说云南是块宝地,大家一定没有异议,但这次来,我更感到云南是块热土。观念变了,原来的内地可以变成改革开放的前沿;原来的边陲之地可以变成国家的战略重镇。云南正是这样,它的区域特色明显,地理位置又独特,非常具有发展优势。但是,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现在的云南,自然资源有优势,但远离产品的消费中心;水资源那么丰富,但是利用率低;山峦起伏,植被那么好,却带来交通不便;在瑞丽看到铁路线规划图,如果施工,挖开地表就是70度的高温,这是其他地方遇不到的自然条件,这种条件下会出现很多技术难关和投资难度。所以优点和缺点往往并生。我看到绿色的屏障面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两难问题;看到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多民族之间和谐共处,但是整体来说少数民族地区还处于欠发达阶段;看到姐告和畹町,属于重要的向西南方向的国际通道,边境贸易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但是必然带来一些跨境的问题,如管理的问题、安全的问题、还有宗教的渗透问题等等。我觉得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思路非常清晰,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三大战略目标,非常好,鼓舞人心,将实打实地指引云南下一步发展。
这次我们来调研,民进云南省主委罗黎辉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他在总书记提出“桥头堡”战略后,就是去年,几乎立即赶到北京民进中央汇报工作,说民进要为云南的桥头堡战略作贡献。我听了也很感振奋。当时在民进中央一年的工作计划都已有安排的情况下,民进还是抽出人力,邀请一些专家与罗黎辉同志合作,就一个点,即“高教先行”的问题作了一个较深入的调研,我认为调研成果较有价值,已经通过民主党派的参政管道向中央作了建议,希望能够从中央方面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听了刚才的介绍,结合这两天考察,我觉得首先应该进一步地提高对桥头堡战略意义的认识。它事关我国发展大局,应该不仅是云南的事,而是中国能否抓住机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我认为它是对全球市场格局重大调整的主动应对,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市场在调整,所以我们要主动应对;它是建设我国新的出海口的重要选择;它是推进地缘政治向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上帝对中国人的考验特别多,中国的地缘政治向好发展更加艰巨,所以这是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沿边开放的战略布局,国家已经提出的三个试点,瑞丽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布局;当然也是推动西部开发、增强民族凝聚力、确保边疆长治久安的新突破。桥头堡战略不仅是云南的,更是中国的,应用举国之力来推动、把桥头堡建得更好。这是我对桥头堡战略意义的认识。
第二是定位。既然是桥头堡,就应该有两个特点:一是制高点,一是通道。如果确定这两点,就意味着任务很艰巨。首先要成为物流的通道或者枢纽。通道比较肯定,如何成为枢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说是物流,其实除了物资的运输以外,还有信息流的建设,以及资金流、金融的政策和配套设施等,这才能成为一个物流通畅的通道或者枢纽。第二是要成为一个文化辐射中心。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民进以文化为主要界别特色,所以不断地对文化建设在思考和调研。有很多人认为中华文化最核心的词是“和谐”,“桥头堡”应该为中国和周边国家建立和谐关系发挥重要作用,云南要建成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辐射中心。第三,应该是人才的高地。既有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又是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基地。第四要成为绿色经济的基地。这点很重要,也与云南特点紧密结合,云南在绿色经济方面应该是有条件也有能力在某些方面占领制高点。这些能否成为桥头堡战略的定位参考?
省里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提出八大方面的重点建设,当然还需要落到实处,有些内容还没有发布,仍在过程之中,需要使它早日变成正式档进入实施阶段。建设桥头堡的条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统筹协调的力度和组织保障。如果作为中国的重要战略,那么它的统筹协调的高度则要求更高,古诗云“居高声自远”,没有相当高度的组织协调,力度大不起来,声音也传不远,这一点可能需要方方面面来考虑。
第三,我想强调,改革要先行。要在已有的格局下推动,要国家把资源放在云南,除了需要站在国家的高度来分析国家利益所在之外,还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改革的思路和方案。这样理由就更有力,更充分。
比方说刚才谈到教育,我很高兴地听到云南已经作为国家确定的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之一。要在云南的教育综合改革和桥头堡战略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内在联系,这样更有理由得到国家支持,所以我们要进行和桥头堡战略相匹配的教育改革。云南教育的外向度比较大,这是事实存在。我们在瑞丽看到,从幼儿园到小学、高校,都有来自邻邦的学生。但事实存在与我们主动利用战略去发展有层次上的区别,所以要把事实存在提高到战略,要主动去利用它。希望在这里形成一个跨国教育的发展圈,在别的地方还没提过,这里有了事实存在的基础,但是我们要主动利用这个战略。我去过满洲里,我见过那里戒备森严的口岸,它也是重要口。但是我们在瑞丽看到的畹町和姐告,气氛完全不同,这里是一派平和。教育可以起到富邻安邻睦邻的一种无声无息的熏陶作用。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都适用的教育政策、教育审批手段肯定是不能适应这样一个跨国教育发展圈的。要争取和桥头堡定位相匹配的一些国家级的研究基地落户在这里。所以改革先行是争取国家资源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省里还谈到了五个着力,肯定对人才有需求,而且需求必然是多样化的,在高端人才以外,省内的实用人才也要高度重视。云南的中职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高中阶段的中职学生数已经超过了普通高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实用性人才,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是真正为五个着力提供人力保障的需要。
第四,应该有重大项目和分步实施的计划。对于重大项目,云南并没有等,有的已经在做,特别是国际大通道,包括铁路的建设等都在规划。我觉得这还不够,肯定还要有一系列的重大项目,这样才能使桥头堡战略有更好的落实。所以这要有更好的策划和布局。
关于分步的目标。因为我注意到这是一个全局性、长期性的任务,但必须要每年跨一步,三到五年回头看跨成一大步,或者是一年一个目标或者是五年一个目标。这样可以把云南上上下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加上外部的资源,能够更好地凝聚在一起。
总之,这次到云南来时间不长,但学习、考察的收获很大。更加理解了我国西部大开发新十年重大战略布局的意义。为云南发展,也为民进参政议政提供了方向和贡献的机会。我想表个态,无论是总体的、全面的建议,还是某个专题的研究,我们民进都愿意和云南省加强合作。如果有些研究已经成熟了,马上可以写成意见,省里用也行,走民主党派的建言管道也行。有些问题可能还要进一步开展调研。我们会把省里的意见纳入我们考虑的范围。无论人大、还是政协、或是民主促进会,都是进一步推动桥头堡战略实施的管道。
再次表示感谢,祝云南的同志新春好!样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