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在参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12年4月6日)      严隽琪

各位同志:

我谨代表民进中央和中央社院对大家参加这次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会表示热烈欢迎。各位在投身实际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参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取得宝贵成果,为本次研讨会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基础。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谢!

今年是民主党派的换届年。民进29个省级组织和会中央将相继完成换届。换届是民进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回顾总结本届工作的一个时机,所以民进中央决定把做好总结列为今年会中央各类会议的必须要求,希望以换届为契机,全面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工作规律,完善相关制度,能为本届的工作画上完满的句号,也为下届的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今年以来,民进中央通过主席会、中常会积极贯彻这个要求,前不久,会中央又召开了会内监督工作座谈会、特约人员座谈会。今天,在这里举行参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专题研讨高素质参政党建设问题。这个会议一方面可以成为民进今年大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像刚才叶(小文)书记说的,中央社院在狠抓学科建设,我们也希望这个研讨会作为中央社院学科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借此机会想就当前形势下做好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重视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

参政党建设水平的提高,既有赖于多党合作政治实践的发展,也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发展。参政党理论研究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谓理论,就是对规律的认识和揭示,理论上的清醒说明我们对规律的掌握程度,能使我们避免实践的盲目性、提高举措的准确性、加强思想上的认同感。李瑞环同志说过,对于成功的经验,“要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概括,使其具有普遍的意义,借以指导其它,不能占糊涂便宜”;对于失败的经验,“要以辨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找出内在的原因,使之成为成功的先导,不能吃糊涂亏”。随着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增大,难度也加大。民主党派自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成员已逐渐成为党派的中坚力量,他们在继承老一代知识分子优良传统的同时,又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思想开放、自尊自强等鲜明的时代特点。所以,参政党将长期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如何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和参政党成员队伍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不断凝聚政治上的共识,保持参政党的进步性;二是如何不断提高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参政党理论研究应该围绕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展开。这意味着参政党理论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党派新一代成员的特点,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等多重关系、多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的政治交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使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不仅“以情动人”,又能“以理服人”。参政党理论研究还要立足参政党建设和履行职能的实际需要,认真总结党派工作的规律,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机制、制度及时升华为理性的认识,以指导今后的工作,避免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民进十大指出,民进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本届会中央一直对此高度重视,无论是在研究工作的重点选择,还是在研究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组织、研究机制改善等方面都进行了有力的推动,取得了可贵的效果,在民进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日益明显的促进作用。全会上下对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要进一步总结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的经验

理论研究工作本身也遵循着一定的科学规律。参政党理论研究是中国特色和政党理论的融和与创新,更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实践,善于积累经验、善于取长补短、善于分析总结,使实际感受提升为理性认识、在具体案例中发现普遍意义。我认为在参政党理论研究中,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政治性原则,在研究工作中要自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是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是为实现中国的发展目标服务的,我们的理论研究必需以实际问题、以民进正在做的事情为研究的切入点,这样,理论研究成果既为现实工作服务,又能更好地被认可。三是坚持集智聚力的原则,一方面参政党自身的资源有限而且分散,另一方面会内会外又有大量理论和实务的专才,我们必需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开放与创新,吸引并整合各种理论研究的资源,努力形成理论研究的整体优势,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开展理论研究活动的过程,就是对理论人才的培养过程,是形成理论研究队伍的最好措施。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参政党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互促进的问题。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参政党理论研究必须立足于参政党工作实践,以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就参政党成员最关心、最感困惑的重大理论问题、参政党建设和履行职能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民进十大以来,会中央提出全会工作要“有思有行”,要“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互促进”,并进一步明确了理论研究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即把应用理论作为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的重点。几年来,围绕民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学习型参政党建设、民进的优良传统及其时代价值、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和推进民主监督实效性等多个问题,组织全会开展研究,并取得积极成果,为会中央领导的决策和不断推进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随着多党合作事业的推进,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立足参政党工作实际,不断研究参政党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履职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以理论研究的成果推动参政党建设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进一步紧密结合参政党建设的实践,切实开展应用研究

什么是政党素质?什么是高素质参政党?有关专家学者从理论上进行了多种探讨,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民进八大以来,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目标,十大以来,提出了“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的工作目标,并在过去几年的工作实际中努力探索,努力解题,逐步形成了“有思有行、集智聚力、顺势而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四个相互促进”的工作理念,即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会中央工作和地方组织工作相互促进、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相互促进、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相互促进。这“十六字方针”和“四个相互促进”就是民进在追求建设高素质参政党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解题的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民进在各个工作领域遵循并贯彻了这个方针和理念,并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绩。例如在领导班子建设上,适应民主党派领导方式从主要依靠代表性人士的个人魅力向主要依靠集体领导的转变,我们切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强调集体领导,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如在履行参政党职能方面,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由主要在界别特色领域的参政议政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个领域参政议政转变,为适应这一形势,民进中央上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参政议政工作要“巩固老阵地、开拓新领域”,在此基础上,本届会中央提出“以新作为巩固老阵地,在顺势中开拓新领域”,以及“从集智聚力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中迸发活力”,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进一步发挥各专门委员会的作用,会中央与北师大成立“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与上海社科院成立“民进中央——上海社科院合作中心”、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以及本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之一—“民进中央/中央社院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中心”,进一步在会内和会外集成和拓展我会的参政议政资源。如在社会服务工作方面,探索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规律,提出了民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政治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和务实原则,等等。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民进工作的推进,不断有新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亟待理论研究出成果。在这儿,先列举几个问题: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民主党派“自主、自为”的关系?

2.在新形势下如何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搞好政治交接?

3.关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今年年初,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这对民主党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意义重大。民主党派代表性人士的构成是什么?代表性人士和后备干部有什么关系?代表性人士成长的规律是什么?

4.关于民主党派内部监督问题。2008年,各民主党派中央都相继成立了监督委员会,并积极开展工作。我认为,有序推进会内民主、加强内部监督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同时又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实践探索过程,还有许多待回答和改进的问题,如内部监督的理论依据、主要任务以及由此带来的规则、程序、方法、保障措施等。

5.如何进一步增强民主党派进行民主监督的实效性问题。

6.关于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问题。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民主党派可以直接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对提高民主党派的凝聚力、更好地建言献策也有积极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特点,即作为政党的社会服务和非政党的社会服务有没有区别?有什么区别?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中,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好发挥企业界会员的作用和鼓励广大会员共同参与的关系等等。

上面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的我们已经作了一些研究,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有的问题是全新的,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我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加强学习、加强调研,深入研讨,勇于探索,在参政党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为推动参政党建设,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相信,也预祝本次研讨会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