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2012

目录导航

关于促进我国综合高中快速发展的提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中教育在数量扩张(到2020年达到毛入学率95%)的同时,普通高中要适应学生的潜质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多样化发展”,并“探讨综合高中的培养模式”,这为高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综合高中打破了普通高中单一的升学预备功能,明确探索了多类办学模式,为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目前,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普通高中发展模式,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

  1.普、职两类高中,按照分数分流,不适应社会岗位需求。长期以来,我国更关注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统计,缺少对人口掌握技术状况的统计。实际上,如果按照技术统计,我国城市就业人口中,只有约30%的人员具有技术资格和技术等级证书;在人口占多数的农村人口中根本没有技术等级的意识。高等教育效率不明显,目前大学生起薪已经低于技术工人的薪酬水平,读大学未必能实现社会各部门的用人预期,未必能带来学生个人的预期回报。高中阶段教育分流成普、职两部分,且普通高中比重过大,已经造成了不能升学的年轻一代技术能力低,较难适应社会岗位需求。

  2.高中阶段教育类型单一,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多元化需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轨分殊,管理体制迥异,教育资源不能共享,在教育管理部门内部泾渭分明,学生学籍分属不同科室管理;初中毕业就给学生附加了身份标签,界线分明,限制了学生的选择和流动;高中阶段“立交桥”的功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未能很好操作落实,学生除了考试别无准备。

  3.高中阶段“应试教育”难以遏制,陷入“升学率”怪圈。高中阶段教育以普通高中为尊,除了导致职业高中发展受到阻碍之外,普通高中也不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而且,校际之间争夺生源,不惜利用收买、贿赂等不道德手段,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坏影响。普通高中完全陷于追求“升学率”、“高考状元”的怪圈,学生学习负担压力很大。据调查,1977-2008年32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其职业成绩远远低于社会预期。

  在高中阶段的实践中,造成综合高中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综合高中探索经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自1982年起,辽宁、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先后进行了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探索。然而,地方的改革没有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综合高中定位不清楚,教育资源配置没有特殊政策,综合高中课程开发没有启动,特别是国家考试制度没有相应的改革,使曾经一度高涨的地方探索逐渐消退。2010年,全国仅有大约500所综合高中学校。

  2.高中多样化的决策端倪没有得到及时强化。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元化”。首次对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做出明确规定。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大力办好普通高级中学的若干意见》指出,逐步实现多种模式办学;并随后颁布了《加强薄弱普通高级中学建设十项措施的通知(试行)》,建议将薄弱高中办成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学校,或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的学校,办成具有某种特色的学校。但遗憾的是,高中教育改革没有得到进一步强化。高中教育分裂的管理体制没有改变,根深蒂固的歧视职业教育的文化也没有得到改造,《高中教育法》始终没有面世。

  3.高校、职业教育改革延缓了综合高中发展。我国高校扩招缺乏顶层设计,重数量扩充,缺少专业类别结构和专职关系的调整。另一方面,国家提出普职比重“大体相当”政策,甚至要“使全国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生人数超过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数”。但现实中,职业学校招生不足,大量举办“普高班”,无法使普职规模比重“大体相当”。“非普即职”,“非职即普”观念没有创新,没有给综合高中发展创造应有的空间。

  为促进综合高中快速发展,需要国家调整有关政策,为此建议:

  1.调整高中阶段教育机构的比例结构。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应压缩单纯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高中,大力发展综合高中,在企业参与下兴办一些职业高中,并适当保留一些特长高中。逐步改造现有的学校类型,经过供需调研和科学测算,我们认为最终使普通高中、综合高中、职业高中、特长高中形成2:6:1.5:0.5的比例关系比较恰当。

  2.加大对综合高中的倾斜性政策。制定特殊政策,实现现有普高和职高向综合高中的功能转变。凡是愿意从普通高中或者职业高中转变为综合高中的学校,应该得到各级主管政府部门教育资源配置、教师招聘数量等方面的倾斜,为综合高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部委、高校要对直属的高中类型进行转变,县市政府要对所属的高中类别进行多样化改造,将综合高中发展成最大比重的高中。

  3.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管理体制。建议教育部组建高中教育司,将所有高中教育的业务归口管理,改变职高、普高多头管理现况,实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体制创新与顺畅。在当前不同部门分别管理的体制下,应该允许综合高中学生有“双学籍”,使其享受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优惠政策,最终逐步过渡到单学籍。

  4.大力开发综合高中课程教材体系。高中教育应该通过学生对课程和教学活动的选择,逐步分流,发挥高中教育“立交桥”的作用。因此,综合高中课程开发至关重要。建议国务院、教育部抓紧组织专家调研,开发综合高中国家课程、教材。坚持综合高中课程、教材不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课程、教材简单相加的原则,而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志趣为导向,增大学生自主选择的比重,“宽基础”、“按照个性潜质”培养高中生。

  5.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的系统研究。组织跨学科、跨领域、跨组织的研究队伍,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实践、理论、国际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建议国家社会科学立项管理部门加大力度,支持开展相关国内实践与国际比较研究。对一些办学特色不明显、内涵表述不确切不一致的地方综合高中,要给予指导和规范。同时要从理论上更清晰地验证说明,加快发展综合高中对处理好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打破升学预备高中规模过大,突破普通高中“千校一面”、恶性竞争等问题;对给高中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