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河南的城镇化对于中部崛起意义重大

  河南的城镇化对于中部崛起意义重大

  ——在河南调研期间讲话要点

  (2013年7月4日)

  严隽琪

  一、河南是中国的缩影,发展经验对全国有重要启示

  河南既是中部大省,位于神州“天地之中”,地理位置有重要战略意义;又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反映了我国的主要国情。长期以来,河南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家都知道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是远不如工业的;河南还是文化大省,为守护中华文化之根也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们感受到河南正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热土,我们为河南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可以说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如果在河南能顺利解决的问题,对于全国解决类似的问题就提供了“底气”。

  二、调研组在河南很有收获

  两天来,围绕“产城融合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调研主题,调研组一行先后在河南新乡、郑州两市,深入到长垣县汽车产业园区、卫华集团、南浦社区、产业集聚区,辉县市张庄乡裴寨社区、欧玛汽配有限公司、孟电集团,卫辉市唐镇四和社区、比干产业文化园,新郑国际机场二期施工现场、综保区申报大厅、富士康厂区和沃金商业广场进行了现场调研,与全国劳模、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全国劳模、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等同志进行交谈。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河南省政府、新乡市政府和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介绍情况,使调研组对河南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布局和近几年取得的进展,留下深刻印象,获得丰富感受。

  河南同志谈到的经验和困惑,提到的困难、问题以及建议,充分反映了你们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你们对事业的认真负责,给我们宝贵的启发。此次调研的体会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河南的领导善于进行战略谋划、抓战略机遇。近年来,中原经济区规划、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等三个重要战略规划先后落户河南。在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民进非常有幸地参与了这一进程,民进中央和河南民进一起,通过参政党的渠道为此进行了呼吁。三个战略规划对河南发展特别重要,河南干部具有战略眼光、抓机遇的能力和魄力。在和河南各级干部的接触中,感到无论是省、市还是县级的干部队伍都表现出工作的热情和干劲,表现出一种大的眼光、大的谋划,这是一支非常好的干部队伍。郑州航空港是中原经济区付诸实施的一个核心举措,在河南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建设好河南的首位区,发挥好大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是一个有力抓手。如果说我上次来河南的时候,中原经济区在我头脑中还是一个很向往的概念,这次已看到了在落实的核心举措,让我们更增加了信心。祝愿航空港建设顺利,发挥好它应有的作用!二是河南的干部非常重视研究规律,思路梳理得比较清楚。比如,强调产业集聚区要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三规合一”,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产业、土地、新型农村社区和各项公共服务规划“四规合一”。只有产业发展,土地合理规划与科学利用,城市自身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才能达到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人口集中的集成效益。这次调研特别解决了我的一个疑问,就是产业聚集区和传统工业园区有什么不同?传统工业园区基本上是圈一块地招商引资,它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利税和GDP。而产业聚集区的着眼点更宽和立意更高,它不仅注重引进企业,而且注重产业链的配套,产业的集群;不仅注重产业发展,而且注重产城一体,生产与生活并重,与城镇化同步发展;不仅注重工业,而且注重工农的同步发展;不仅注重要素的流动,而且注重要素的节约使用。这些是非常重要的经验。粮食核心区的功能定位,决定了河南既要保证粮食安全,也要让农民过上富裕和有尊严的生活,既要有能富一个城市的产业,又要有能富农村的农业,所以工业和农业必须同步发展。三是河南很重视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改革。几个调研点都很有代表性,如在投融资方面,目前很多人对城镇化的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有担心,河南积极尝试城镇化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包括民营资本的参加,释放他们的能量,发挥他们正面的作用。在土地方面,辉县的旧区改造提出了城镇化要做到“化不出城、化不出市”,同样的面积增加了一倍的人口,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加强城镇化规律研究。

  首先是坚持推进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城镇化不能仅当作一个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乏力的应急举措,它应该是为了提高生产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才是根本的目的,一切举措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目的。城镇化绝对不是一个造新城的问题,更要解决提供就业岗位的问题,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新型产业。要坚持“四规合一”,在人口向城区集中的时候,公共服务的规划要和其他的规划同步,太超前了会浪费,太落后了就不能让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对政府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在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调整中就有很多经验和教训。现在中国的主要问题在农民和农村,农民在城乡同步发展、工业农业的同步发展中要特别受到重视。

  第二是尊重科学规律、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不搞运动化。中国的城镇化差距那么大,全由中南海来定时间、定方式,这可能是不太科学的。在大的原则确定后,一定要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地制宜来搞城镇化。不同的地区,如山地和平原,城市近郊区和远离城市的农村,应该有不同的路径和时间表。而且应该积极鼓励地方搞试点,在地方有积极性的基础上,全国是否可以做几十个试点,河南就可以根据省内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定位进行若干个试点。在试点中取得经验、加深认识,全国城镇化的要求和标准才有了基础。让基层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够发挥出来,中国的农民实际上是最聪明的,群众路线首先是要尊重群众,我们要放手一些,让基层群众找出一条最符合实际、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路来,当然我们要始终保持了解情况、了解进度、及时总结经验。

  第三是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问题。城镇化是个历史进程,只不过是工业化使城市经济的重要引领作用凸现。中国空前快速的城镇化,越来越遭到一些制度的制约,或者使一些深层矛盾暴露出来了,我们必须考虑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我参加了一些全国人大和民进中央组织的专家研讨会,把专家的意见归纳一下,城镇化进程中有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生态风险,即环境资源的挑战。城镇化伴随着工业化,因为工业化推动城市经济地位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工业化必然带来污染,这是一个矛盾。关于土地的节约使用,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到2011年这十来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城区面积增长速度为76.4%,城镇人口增长却只有50.5%,土地的城市化比人口的城市化远远领先,而我国是以占全球9%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还有一个数据是工业用地的容积率,中国是0.3—0.6,而发达国家是大于1,只有他们的一半甚至1/3,这是十分值得我们警醒的。二是金融风险。城市建设是要有资金的,如果我们不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旦土地政策有波动的话,资金链一断,政府的债务就不是我们从媒体上看到发生在外国的政府破产的新闻,会变成自己身边政府的问题。三就是社会风险。辉县提出城市化要“化不出事”,“不出事”就是和谐社会建设,就是利益的合理保障。城市化建设还对基层民主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及新的挑战,城市建设的决策主体是谁?调研中我们看到了像裴春亮等几个典型,联想到江苏的华西村,有能人出来挑头,又有资源,愿意为村民造福,他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要考虑如何可持续发展,让基层群众有一定的自主性。四是文化风险。现在存在“千城一面”的现象,或者建欧美风格的小镇,是不是合适?中国有厚重而优秀的文化,尤其是地域特色很强的文化,为什么不能体现到城镇化建设中,既让现代人住的舒适,又不丢掉我们的文化特色?这是我们在快速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希望中华文化在海峡两岸统一中发挥根的作用,但台湾有人认为大陆把传统文化丢掉了,这值得我们重视。人是有文化需求的,要有归属感,知道我是谁,才有民族凝聚力。上述四大风险是全国都面对的,希望河南也关注。尽管我国已经“粮食九连增”,但粮食安全的隐忧仍很大。中国人口众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有独立的主权,粮食肯定不能依赖外部保证,但是现在粮食统计中数量正确性如何?虽说存粮很多,但有专家说储存粮食的系统损耗不小,那么可用的库存究竟有多少?所以我们不能光报喜不报忧。类似的问题、面对的挑战希望大家一起来破解。

  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任何城镇化道路,都和它的政治体制分不开,和它的经济发展模式分不开,也和它的国情,如人口和国土面积等等分不开。所谓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的体会是,一要坚持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世界各国的城镇化建设之路各不相同,有靠政府强有力推动的,有比较依靠市场机制的。看来我们要靠政府和市场这两个轮子,而难的是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政府在城镇化布局的规划上可以进一步起到引导作用,根据布局,可以把一些行政资源有目的地放到城镇化的重点地区去。同时不要忘记了发挥市场的作用。只要我们找到一个政府和市场两轮驱动的合适模式,那中国特色就走出来了。二要大、中、小城市互动协调地发展。互动实际上就是合理配置功能,有功能,城市自然就生长出来了。没有功能的城市就会变成一个“鬼城”或空城,功能不到位,就会发生或者建设用地超过人口用地,或者人进了城没有就业岗位的后果。郑州作为河南首位大城市,现在有了更强的综合航空港功能的国家定位,是否能发展成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我一直觉得,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功能太多了,如果它向其他二线、三线城市辐射一些功能,那其他城市就带起来了,环首都的城市群就会更均衡协调。我认为从中国的布局来说,中部地区需要若干大城市,我对郑州充满希望,希望郑州发挥航空枢纽港巨大的辐射作用,将公路、铁路、航空等联系起来,让物流繁忙起来。今天看了海关,我就联想到河南的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应当更密切地为河南发展服务,培养它急需的人才。有些专业的设置、人才的培养,可以打破常规,我们历史上就是这样做的,新中国历史上的航空人才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都有很好的经验,这需要改革的思路。发展现代服务业,人气会凝聚起来,层次也会提高。希望大、中、小城市的布局能够互动起来,这可能也是我们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有的内涵吧!三要四化同步,其中,农业现代化对河南以及对中国来说也是特别重要的,希望城乡能够互相促进,防止农田抛荒和空心化,要有政策的扶助。而且城市须要精细的管理,大城市也要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大量资源提供给了大城市,因此大城市应该尽到更多的责任,一方面是向外辐射,另一方面是精细管理。城市要精细管理就需要树立规划的权威。再有信息化的手段要跟上,信息化要把城市管理和城镇化中的实际需求作为切入口,统计数字是决策的依据。如人口的信息化,不管是对城市管理,还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或者流动人口计生工作都是有用的。我们还要呼吁加强法制法规建设,目前农民进城有一个户籍待遇的问题,也有一个思想观念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养成对法律的敬畏。现在国家的立法速度还跟不上实际情况的变化,立法的速度和质量的矛盾会长期存在。河南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一些地方法规,使得在河南有法可依、有规可寻。新型城镇化必须更加重视环保,这是一个可持续性的问题。这次听到丹江口水源地保护的问题,但没能实地考察,我认为国家层面上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出有力的措施。

  最后,希望河南能够在规划上、在制度改革上、在不同类型城镇化的试点方面,能够继续走在前面,而且及时总结,以便给中央提供借鉴。对于河南方面刚才提到的一些建议,特别是航空港方面,我代表民进中央也表个态,我们会全力支持航空港建设。航空港不光是对河南重要,对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也至关重要!你们的建议我们会认真看,认真研究,需要在中央层面呼吁的,我们一定帮助呼吁。有些调研也希望民进河南省委会跟进,希望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支持。中国新的城市群希望在哪里?我认为在中部、在河南,在以郑州作为首位、洛阳作为副中心的一批城市群中,希望就在这里!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