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第29个教师节201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邯郸举行 严隽琪 罗富和出席并讲话 朱永新主持开幕式
庆祝第29个教师节201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邯郸举行
严隽琪 罗富和出席并讲话 朱永新主持开幕式
2013年9月7日至8日,第29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由民进中央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
9月7日上午,论坛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出席论坛开幕式。
严隽琪在开幕式讲话中强调,要下大力气补齐农村教育这块短板,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问题上有实招,让中国农村的教育跨上新台阶,使中国梦成为每个中国农村孩子的梦。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主持开幕式。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致词。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葛振江在开幕式上作了论坛主题报告。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照兵,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河北省委主委王刚,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宁,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河北省教育厅、文化厅负责人,中共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邯郸市政府市长回建等出席开幕式。
严隽琪在开幕式上代表民进中央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向全国数百万农村教师特别致以节日的祝福。
严隽琪说,民进是一个深深热爱教育和具有为教育“鼓与呼”的使命感的参政党,在教育领域的参政议政从不懈怠。在广泛深入的调研中,民进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有进一步的认识。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短板是农村教育,需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引领下,下大力气补齐农村教育这块短板,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问题上有实招,让中国农村的教育跨上新台阶,使中国梦成为每个中国农村孩子的梦。本次论坛把目光聚焦到广大乡村教师,希望促进各界人士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关心、支持和思考。
严隽琪从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公平和质量”的视角谋划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供给、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职业认同感三个方面阐释了自己的思考。
严隽琪说,在社会结构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城镇化影响下,农村空壳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农村教育师资配备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个难题需要布局规划的前瞻性与系统协调性,又要提高应变能力,进行教育体制和机制的进一步改革。
严隽琪强调,“公平”和“质量”应成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主题,成为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的指导思想的一部分。师资质量是教育质量之本,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是紧迫的任务。实现和保障农村儿童平等的教育发展权利,实现教育公平,与实现和保障农村教师的平等权益是不可分割的。讨论农村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问题,就是探讨如何有效实现和保障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
严隽琪说,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与制度设计,必须着眼于激发校长和教师自主的、内生的活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与整个教育体系的变革联系起来,用科学合理的体制和机制来引导和保障教育真正回归育人的本质,来培育和维护教师的职业精神,保障包括农村教师在内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享受到教育生活的幸福,追求心中的教育理想。
许宁代表中共河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全省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他说,河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推进农村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城乡教育、构建和谐河北的重要抓手,在农村教育机制建设、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上狠下工夫。他表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社会基础工程,在体制创新、政策支持、制度建立、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给以更多的投入和支持,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积极献策出力,帮助河北教育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董奇代表北京师范大学讲话。他说,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队伍建设的重点,面临着众多复杂问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农村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中国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加以研究,将会对服务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并为农村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高宏志代表邯郸市在论坛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他说,邯郸是荀子故里,历来崇尚尊师重教,坚持教育优先,通过加强教育投入、促进多元发展、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实施多项教育领域惠民工程等途径,促进了邯郸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邯郸市农村教师代表和邯郸学院学生代表作了发言。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台湾教育研究协会理事长杨益风,香港国民教育中心总监吕如意,中央统战部、民进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学者,河北省、邯郸市有关同志,两岸三地教育界人士以及邯郸学院师生共7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9月7日下午,在河北邯郸举办的“201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进行分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及四个分议题展开研讨。罗富和、朱永新分别参加了小组讨论。
关于农村教师待遇保障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与会专家提出,当前我国农村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存在着未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绩效工资经费保障不够、农村教师绩效考核问题严重等问题。专家认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教师工资待遇并不成正比,关键影响因素在于政府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
大家建议,应先提高教师群体的工资水平,再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才能起到激励教师整体积极性的作用。两名农村中小学校长还根据自己的办学实践,提出应该让教师有体面的工资和生活,以及更高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重视教师身心健康问题;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于农村教师素养提升体制机制与政策,与会专家提出,一些地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脱离了本土文化,这些乡土文化失落的境遇会带来种种问题。对于农村教师而言,除了与城市教师一样具有学科知识、教育类知识、基本的文化素养知识、实践性知识等等之外,农村教师因其工作地域、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还应具备第三类知识,即“地方性知识”,并增强乡村教师对农业方面知识的了解。
长期以来,数量和质量问题困扰着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养提升。专家们针对“数量问题”,提出了“替代性教师认证”、缩短培训年限、农村教师专项补贴等建议;针对“质量问题”,他们提出了国培种子教师的监测、税收吸引和财政拨款明细化等具体措施。
关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政策,与会专家阐述了教师教育者的趋势、基本现状和主要的问题,他们提出,中国教育的希望在农村,农村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培训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当前很多县级培训机构教师只有讲师学历,知识结构普遍偏低,授课课件内容老化,接受培训的老师因此没有积极性,导致培训流于形式。
关于教师管理模式创新,与会专家提出,当前社会的巨大变化正在对儿童的生涯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孩子要理解这些变化才能思维敏捷、有创造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师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建议教师管理模式应向非营利组织学习管理之道,特别是对农村教师管理而言,政府要以农村教师所理解的文化观点来理解他们面临的挑战,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成长;围绕教师素质问题、流动问题、缺编问题等,通过目标管理,改革教师制度,解决农村教师不均衡流动,制定教师职业规范,实现教师的规范化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在教师的招考制度、教师岗位责任制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奖惩制度、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以激发教师教学与自主发展的主动性。
9月8日上午,在河北邯郸举行的“201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后圆满闭幕。
罗富和出席闭幕式并讲话。他强调,教育政策的谋划实施,要做到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弘扬师德、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加大对农村师资力量的支持力度。
朱永新、葛振江等出席了闭幕式。闭幕式由王刚主持。
罗富和在讲话中说,在两天的会期里,各位参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主题演讲水平很高。论坛交流了经验,聚焦了短板,提出了对策,形成了建议,达成了共识,是一次成功的论坛。
罗富和说,本届论坛主要在四个层面上取得了收获。第一个收获是我们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有了进一步认识;第二个收获是邯郸经验;第三个收获是达成共识;第四个收获是形成了一份非常好的提案,有助于民进的参政议政。我们有理由相信,论坛对今后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将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罗富和说,教育政策的谋划实施,要做到四个有利于。一是要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更加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将其纳入考核政绩的标准,这样才有动力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二是要有利于弘扬师德,引导教师树立高尚情操和职业道德,把全部心血奉献到教育事业中去;三是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素质;四是要有利于加大对农村师资力量的支持力度,省统筹、县为主、中央协调,加大对中西部和偏远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罗富和说,要把农村教育放在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里建设,经过努力,一定会迎来农村教育更好的发展,更加尊重农村教师,更加重视农村教育,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在闭幕式上宣读了《邯郸共识》。
共识之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期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核心与重中之重。唯有政府高度重视,政府主导,并且带动各方共同努力,建设起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并且安心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质量提高才有根本保障;城乡教育均衡、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可能实现的目标。
共识之二,健全农村教师待遇保障体制机制,必须让广大农村教师有尊严地工作与生活。要吸引乐教嗜教优秀人才到农村地区从教,首先必须要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
共识之三,完善农村教师素养提升体制机制,让农村教师专业地学习。要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教师队伍。
共识之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力度,让农村教师有切身的培训。要支持农村教师持续地专业发展,必须要有接地气的专业教师培训机构。
共识之五,创新教师管理模式,让农村教师安心地完成使命。要让农村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必须在教师准入、录用、职务职称评聘、考核、退出、荣誉表彰上进行机制创新。
《邯郸共识》认为,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首先必须让农村教师能够安心和专业地工作、有尊严和幸福地生活。
《邯郸共识》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关怀下,只要通过在政策制订、体制创新、机制改革上狠下工夫,就一定能够建设一支具有投身农村教育使命感、业务素质优良、专业发展动力强、有活力有担当、稳定的专业化农村教师队伍。
论坛召开期间,严隽琪在邯郸进行了文化调研;罗富和到贾北堡小学进行了调研,并会见民进邯郸市委班子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