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系统总结入世经验教训,推进改革开放优化发展

  系统总结入世经验教训,推进改革开放优化发展

  邱立成委员代表民进中央作政协大会书面发言

  各位委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动融入全球化,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我国因此赢得了一个巨大发展机遇,一跃成为贸易第一、经济总量第二的世界大国。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诸多入世红利正加速消失,入世之弊开始纷现。当务之急,是要系统总结入世经验教训。

  WTO的三项职能是:制定规则,开放市场,解决争端。中国入世的目的之一是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而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就要作出遵守WTO规则和逐步开放市场等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入世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由此,应当清醒看到,入世是一把双刃剑,有机遇也有挑战!

  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重新回到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但在亮丽的经济数字后面,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不少产业控制权已不在中国企业手里。不少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目标是,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有关报告显示,我国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水泥行业最大5家的4家合资;家电行业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合资;快速消费品行业,7成牙膏、8成小包装食用油、9成化妆品被外资控制;汽车行业,2006年外资企业股权控制率已升至43.62%,发动机领域达80%;电子信息产业外资市场控制率达80%;高技术产业外资总体控制率近70%;种子行业,甜菜的95%、食葵约60%是国外品种。而一般认定,外资在国家产业中的份额超过20%即为安全警戒线。反过来看,我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二是民族品牌遭受挤压。凤凰、熊猫、乐凯等接近70%的中国传统品牌已消失,大宝、苏泊尔、南孚、双汇等一批优质企业和龙头企业被外资控股。三是以市场换技术未取得预期效果。除一些边缘技术和随同外资进入而附带的“技术外溢效应”外,我国未能获取关键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鸿沟愈加扩大。四是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六大高耗能产业外资占我国利用外资的11.28%,外商直接投资于制造业的近20%是分布于高耗能产业的。

  我们认为,市场权力是经济利益的制高点。出现上述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对市场权力的保护、争取和丧失认识不足,产业政策、汇率政策、自主创新政策、知识产权政策、资源环境政策等存在漏洞。一般说来,市场权力有三权,即话语权、定价权、销售权。我们认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首先,需要研究:国外企业在我国是如何争取权力的?是如何控制市场的?是如何制服中国企业的?然后,需要弄清:我国丢了什么权力?是如何丢的?需要保护什么权力?什么政策才能保护?需要争取什么权力?争取权力需要什么政策?什么人才?如何培养?等等。

  针对问题,我们建议:

  1.认真总结入世经验教训。要在政府、企业、学界等不同层面,农业、制造业、零售业、金融业、IT等不同行业,全面总结入世以来的利弊得失。

  2.找到最优化发展的对策。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千方百计利用各种制度细节和市场准入标准,严格保护本国的核心产业、重点市场和金融股权,抓紧制定实施应对热钱、污染、垄断等问题的保护措施。

  3.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各级政府、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应加强合作,深化相关领域的战略分析研究,做好贸易、法律、英语等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运用世贸规则的能力。

  4.加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要加强入世政策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平衡维护国内国际市场的权力和利益。

  趋利避害,是国家永恒的主题。做不到的不能看不到,现在做不到的不能永远做不到。我们呼吁,国家要及时系统总结入世经验教训,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中,加快构筑我国的经济安全体系。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