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为着力点 ——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2014·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以教师为着力点
——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2014·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4年9月4日)
严隽琪
尊敬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各位领导,来自教育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北师大和各有关方面的来宾,各位朋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刚才几位嘉宾和学者热情洋溢的致词和精彩的发言,为民进中央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2014中国教师发展论坛”拉开了序幕。我代表论坛的主办方民进中央,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同学表示诚挚的感谢!向本次论坛的承办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以及论坛协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内蒙古自治区地处边疆、幅员辽阔,又是一个民族地区,我相信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一定会为本届论坛增添特殊的光彩!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恢复设立教师节30周年,借此机会我谨以民进中央的名义,向近10万名民进教育界会员,向内蒙古自治区的教育工作者,致意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我要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根据教育部最新公示的消息,民进会员中有朱萍等7位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徐衍昌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许德昌等12位教师会员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刘丽云等2位教师会员被评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我代表民进中央向他们表示由衷的祝贺和敬意!民进以他们为荣!
我想谈一谈民进为什么坚持近10年举办教师发展论坛?因为我们认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教师为着力点。尤其现在教育财政支出占国家GDP4%的目标已经达到了,教育经费总体上有了比较好的保障,办学条件也大为改善。我今天来到呼市二中,校园和礼堂给我的第一印象也充分证明这一点。在教育管理中,可以量化和容易物化的标准纷纷推出,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标准,推进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办学行为的规范化和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我们为此感到鼓舞,而且觉得这是十分必要和合理的。与此同时,也更加凸现出民进中央坚持把教育论坛的题目确定为“教师发展”,是选对了着力点。我认为标准固然是很重要的“硬尺子”,标准在保底线的时候特别有效,但是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远远比这些硬标准更重要。我举几个理由:一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区域经济不平衡,我们的实际国情使中央政府不可能用一把尺、一竿子到底来包办教育所有的事情,必须依靠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必须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二是作为教育“出发点”的学生,每一个都有不可复制的个性。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必须依靠教师的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是多种积极性中最接近“出发点”的关键因素;三是教师是青年学子心中的模范,“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学识水平与道德修养都会以“身教”和“言教”的方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极大的、甚至很可能是终身的影响。人们期待教师不仅履行传授知识的职责,而且要求他们严守职业道德,努力成为道德和礼仪的模范,才能真正完成立德树人使命;四是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转型的急剧变动当中,“城镇化”正是急剧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已经给我国社会结构带来历史性的巨变,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当然包括了教育,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知道,凡是标准都是人们从已有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比较成熟的那一部分,但日新月异的现实不断提出新问题,对已有的教育经验、教育方法、教材内容、教育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的发展,没有教师的高素质,何来学生的高素质?我们倾力举办教师发展论坛,就是希望汇集多方有识之士,一起为当今处于城镇化大潮中教师的发展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城镇化过程中的教师发展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甚至新问题还在不断冒出来。昨天我在最新一期《生活周刊》上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读到一篇小文章“教师越招越不够”,文章反映的问题很尖锐。读者来自河南省一个县,县里教师编制一直没有用足,今年又退休330名教师,按道理至少应该补上330名新教师。但结果是只招了150名教师,使得原来缺编的教师队伍更加雪上加霜。其实,中央已经出台的特岗教师政策就是为了解决贫困地区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文章说省级财政按此政策为该县负担了50个特岗教师的费用。只招150名教师,缺少的岗位怎么办?一是聘代课教师,二是增加教师负担,乡村小学教师被要求“包班”教学,用此办法弥补师资缺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据文章披露,县教育局不是不想多要教师,而是县政府不答应。从这则消息中,一方面我们看到在“尊师重教”的大趋势下,好的政策正在实施中,如不增加县财政压力的“特岗教师制度”;但也看到,有的地方却借机减少县级自身的教育投入,推卸县财政应承担的责任。因此,教师发展论坛的重要性没有过时,民进要坚持为教育事业、为教师发展建真言、献良策,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促进者,这是我们的责任。在所有的标准中,或者说比那些硬件标准远远重要的,是教师编制到位。编制到位以后,教师就有足够的精力,加上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就能够主动积极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去弥补那些硬件或教材上的问题。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我还想就教师节说几句话。尊师重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孔子是中国民间教育的第一人,被世世代代尊为“万世师表”,因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教育实践是有伟大的教育思想作灵魂的,他的教育思想中最值得敬佩的就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还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国家节日的设立是文化传习和教化的重要渠道,是宣示国家意志和民族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应该说中国设立教师节并非始自30年前,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有教师节,但是很快和劳动节合并了,社会影响并不大。后来更是被“反文化”的思潮中断多年。1984年国家决定重新专门设立教师节,是“拨乱反正”的英明决定,是对中国全体教师极大的鼓舞,是对全社会的正确引领。今天在迎接教师节之际,回顾历史,我要自豪地说,中国民主促进会为教师节的恢复设立作出历史性的贡献。1981年,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民进界别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建议确立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的党派提案。1983年,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民进界别19位政协委员,再次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提案。可以说是民进率先以一个参政党的名义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发出设立教师节的呼声。其实设立教师节已有社会基础,当时社会方方面面、各种渠道也在呼吁,但是民进是在正式的政治舞台上首次提出。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9月10日为教师节。就在当年,民进中央宣传部策划拍摄了歌颂人民教师的电视剧《托着太阳升起的人》,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此后,时任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又在民进内部发起成立了“尊师重教基金理事会”,每年暑期接待外地民进教师代表来京参观学习,前后持续10余年。民进为《教师法》的出台也经历了十年的奔走呼吁。这些历史说明尊师重教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鲜明特色。
今天的民进人积极发扬我会的光荣传统,坚持不懈为教育事业、尤其是为教师的发展建言献策。我们有10万会员直接在教育岗位上甘作辛勤的园丁,民进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对欠发达地区教师进修的支持、对遭受灾难地区教育重建的支援,都作为民进履行参政党社会服务职能中的最重要内容。我们要让民进“尊师重教”的传统特色,在新的时代有丰富的内涵、有实在的效果、有时代的光芒!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