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关于加快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2014年10月14日)

  张雨东

  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和“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方略;国务院明确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2014年,民进中央将“区域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创新”确定为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组织的2014年度党派中央专题大调研课题,选择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的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开展大调研。今年5月,严隽琪主席亲自带队,深入我省地处金沙江流域的攀枝花、雅安两地调研,并于成都成功举办民进“2014·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随后,罗富和常务副主席又专程率队赴泸州,对赤水河、沱江流域进行了调研。最终,民进中央形成《关于设立“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议》,并于6月由严隽琪主席代表民进向俞正声主席做了正式汇报。

  大调研建议书现已得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认真研究落实。建议书中指出了:1重庆以上河段成为黄金水道“交通瓶颈”;2水电开发、航道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突出;3管理体制分割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问题。2014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这些问题均做出了专门的考虑和安排。

  民进四川省委全程参与了民进中央大调研四川部分的工作,并于前期开展了扎实的预研准备。现将此次调研成果汇报如下:

  一、长江上游地区发展瓶颈

  1.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富集和经济落后呈鲜明反差,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这个地区水能充沛、矿产丰富、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金沙江下游地区又是我国钢铁、钒钛、煤炭、稀土、有色金属等资源富集区,攀西地区钒钛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较大影响力,具有做大做强水电、钒钛制造业的巨大潜力。同时,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富饶的贫困”区域,生态脆弱,属生态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优先地区,各类矛盾交织复杂。

  2.机制问题影响了地方长治久安和内生活力。一是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落后。以水能资源开发为例,水电开发未对当地经济发展形成有效的带动,库区地方政府(主要是市县)担负着水库移民安置、社会稳定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沉重责任,却无法分享到水电工程的收益,出现“守着电站缺电,大江沿岸用水难”、“水电公司致富,库区百姓落贫”的现象。二是移民安置经费来源单一,安置政策缺乏一致性、延续性。如金沙江水库移民安置中,沿江两岸有的地区采取有土安置为主,有的采取逐年现金补偿,出现“同库不同策”、“同流域不同策”、移民相互攀比从而激发不满情绪的情况。2011年,个别地区曾因本省连续出台的三个水库移民安置文件前后标准不一、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而引发了规模性移民群体事件,未来潜在矛盾爆发的风险不容小视。三是长期单一由国家输血和救济式的扶贫机制,不利于区域自我创新发展活力的迸发。由于长江上游区域财政转移支付缺少“奖勤罚懒”的政策设计,地方自我积累与创新发展的“造血”功能不断弱化,经济发展缺少内生改革的动力和活力。

  二、几点建议

  1.长江上游地区涉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建议我省积极做好与中央有关部门、云贵两省的政策沟通,推进流域综合规划、管理、信息、资源协调配置;省内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加强流域相关市州在产业布局、交通基础设施、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顶层设计,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促进市州和区域板块间形成错位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2.四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担负着自身经济发展与生态涵养的双重重任。积极建议国家在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时,将一些科技含量、经济附加值较高的环保产业优先部署到四川;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一般产业向四川转移。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清洁安全,不仅是四川的需要,更是国家总体发展的需要。

  3.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四川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建立长效机制进行了宝贵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新模式”、“新经验”。建议将这些经验吸收到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规划中;建议由国家向以三峡集团为代表的水电开发企业征收专项水电开发区保护与发展基金,用于长江上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移民安稳致富和生态补偿,实现资源开发企业与地方政府及当地群众的合理利益关联;建议中央财政在纵向转移支付中增大对长江上游进行生态补偿的规模和力度;探索建立由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直接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地区进行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