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实现现代化需要社会学的贡献——在“两岸学者共话·社会学”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实现现代化需要社会学的贡献——在“两岸学者共话·社会学”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5年8月15日)

严隽琪

各位专家:

  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与大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个特别有历史感、有文化感的地方叙谈。首先,我代表此次论坛的主办方——叶圣陶研究会,向各位教授、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论坛的承办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叶研会第二年举办“两岸学者共话”论坛。参加论坛的各位学者可能对叶圣陶研究会不太熟悉,我想先作一简要介绍。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20世纪20年代,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文学观,并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在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方面有很高的建树,生前长期主持学校课本的编写工作,为中国教育事业做了大量奠基工作。他的教育和出版思想,在大陆颇有影响,许多中小学教师、编辑出版工作者,都在自觉研究和实践他的思想。出版社的专家还告诉我,台湾光复后的第一套小学语文课本也是叶老主编的,估计不少60岁左右的台湾人会有印象。叶圣陶先生还担任过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的主席。叶圣陶先生逝世后,由中国民主促进会领导人为主的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和叶老的一些生前好友,于1989年共同发起成立了叶圣陶研究会。研究会一方面组织和开展对叶老教育文化出版思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同时也积极推动与台港澳和海外学者、学术团体的交往与交流。在两岸交流方面,从2002年起,我们连续举办了13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多次举办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组织大陆教育文化出版等方面的专家赴台湾开展交流等,相互借鉴成功的经验,在交流中获得了启发,也加深了相互的理解。

  “两岸学者共话”是民进中央借助叶研会于去年开始创办的一个两岸学者交流平台,其最初的倡议来源于一些台湾学术界朋友的提议,他们希望通过小范围、高层次和宽松的学术对话平台,让两岸的专业同行能够“面对面”,有比较深度的研讨交流,以期达到两岸学术界相互了解和共同精进的目的。我们认为这个建议很适时,所以去年是一个开始,第一次共话的主题选为“世界史”,定位在“小规模、高层次、重实效”,规模是指人数,层次是指学术水平,实效是指专业交流效果,如果就此能成为两岸在该领域可持续的交流机制,那我们会感到十分欣慰。去年的尝试是成功的,我们做了个回顾,第一次成功的原因一是主题有需求,这几年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已经非常频繁,但两岸之间历史学方面的交流主要在中国史的领域,世界史方面的交流很少;二是叶研会副会长刘新成教授是大陆世界史领域的高级专家,在两岸世界史学界有学术影响和人脉,所以这个全新的论坛很顺利地邀请到了两岸在世界史领域最有影响的学者,达到了“高层次”的水准。尤其令我们高兴的,是与会的两岸世界史学者达成一个共识,今后继续这种交流形式,每隔两至三年举办一次,由叶研会分别与北大和台大合作,在这两个大学轮流举办。

  今年,共话的领域选择社会学,并把交流的题目确定为“社会学和社会变迁”。其理由之一是叶圣陶研究会本身与社会学的历史渊源,叶圣陶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中有一位是雷洁琼先生,她从研究会成立之后长期担任名誉会长,直至2011年过世。雷洁琼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她一生从事社会活动和社会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时间,如果从她1931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算起,长达八十年左右。她长期倡导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把研究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作为社会学的第一要务;她毕生致力于社会学“中国化”,探索如何立足本土建立自己的社会学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陆“文革”之后,她对大陆社会学科的重建和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雷老的影响,民进在社会学界拥有一定的人脉。理由之二是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变迁的关键期,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经济高速增长三十年后,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生活中出现诸多问题,如人口流动与人的自由发展问题、计划生育与社会保障问题、性解放与婚姻家庭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城乡之间和不同地域之间和谐发展问题等等。我在一份参考资料中看到日本媒体上一篇外国学者的文章摘要,题为《政府的未来:我们可以从亚洲学到什么》,文中谈到真正的领导者,所作所为要符合国家的最大利益,这有利于国家的战略规划和治理。提出“社会民主比政治民主更重要,因为社会民主消除了以前非常重要的社会阶层。”我认为如何在社会阶层之间构建畅通的流动渠道确实是民主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决不仅是器物的现代化,我读过许倬云教授谈论现代化的文章,说西方现代文明是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海外贸易连环形成的,其中包含了城市化、现代金融制度的形成、文化启蒙(思想解放),以及国家和社会的紧密结合。我深感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丰富复杂的实验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真问题、难问题,不仅需要相应领域的专家来研究,更需要社会学家尤其是中国的社会学家共同来探讨,做出“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答案。理由之三是得到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大力支持,邀请到两岸社会学界各位知名社会学家参加,并给予了许多专业方面的支持。

  论坛还将安排学者们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学者的交流,以及在北京的一些参访活动,希望这些安排能够作为对论坛讨论的一个场外补充和延伸。

  最后,祝台湾的客人在北京生活愉快!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