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做事——在民进中央机关2015年处长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做人与做事——在民进中央机关2015年处长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5年5月7日)
严隽琪
从处长们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民进中央机关建设的成效,同志们的思考深度、执行力度、解决问题的主动态度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可喜的提升。一般来说,处长们年富力强,工作和家务的两副担子都不轻,但各位处长挤出工作时间、抛开家事来参加这个研讨会,说明了大家对处长工作研讨会的高度重视,从刚才各位的发言中能够听出你们对机关建设的期待,这就要求这个研讨会重在有实效,对各位有助益,能促进机关的作风、制度、工作效率和人员队伍不断有新的改善。我从地方民进和外单位那里,不止一次地听到对民进中央机关的工作和对机关干部的表扬,每次都使我感到很高兴,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自满,对不足之处还是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针对当前领导干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关系到为人之本、从政之道、成事之要。它可以理解为是对“德才兼备”干部标准的解释,即在“德”的要求上,除了政治标准之外,还包括了做人的道理;在“才”的要求上,除了专业化、知识化等能力之外,还体现在求真务实的做事作风。“三严三实”要从上而下,从领导做起。很难想象,没有“三严三实”的主席班子,会有“三严三实”的部门负责人;同样很难想象,没有“三严三实”的部门负责人,会有“三严三实”的处长。我想结合自己最近读《人类简史》这本书受到的启发,与大家分享关于“做人与做事”的三点认识。
一是认识工作的意义。社会学研究指出,靠直接说话联系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这个“自然”团体大概是不需要有专门的机关就能进行团体合作的,就像70年前民进成立时会员仅44人,参加成立会议有25位成员,那时当然没有所谓的“机关”。可是到了组织有成千上万的成员,机关的枢纽作用和保障作用就不可或缺了。处级干部在基层的一个县里没有几个,处于顶级领导,负责一方的平安与发展,权力很“实”,独当一面的责任很重。而在高层机关,尤其是中央机关,处长“满礼堂”,处于夹心层,负责的是一个“部件”,但他的工作影响到全国,面很广。很难比较两者的责任孰大孰小。在民进中央机关的层级结构里,处长在进行调查研究、信息收集与处理、落实会中央决策、设计工作方案、起草工作文件和团结带领处室同志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人类简史》指出,人之所以从地球上那么多的物种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人类的语言能描述高于现实的东西,如信仰、法律、制度等,这样大批本不相识的陌生人,就能互相信任、互相合作,比如跨国公司、国际组织、政党,等等。用我们今天熟悉的话语翻译过来,就是价值观把我们这些本不相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变成了同事,变成了合作伙伴。当然由价值观出发,可以视工作是一份职业,也可以视工作是一项事业。如果仅仅认为是一份职业,那么遵守职业道德应该是“三严三实”的底线;而如果再提高一步,将其视作一项事业,可能会工作得更有劲头,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前天我在上海参加了一次以“讲会史、继传统”为主题的支部生活,地点就在70年前民进的诞生地,该支部由上海静安区部分第一年的新会员组成,邀请了上海民进市委会机关退休的老干部、原宣传部长明浩参加,他满怀深情地回忆自己如何寻找当年出席民进成立会议的25位老前辈足迹,以及如何确认民进成立地点的曲折过程。我认为明浩同志就是把宣传部长这个岗位视作民进事业和多党合作事业的一个部分来认识的,所以才能那么敬业、那么主动、那么心甘情愿地工作!他的付出为民进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能够从事自己感到有意义的工作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而且幸福更多地是从工作过程中去体会,重“过程”甚于“结果”,“结果”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过程”是自己应该实实在在把握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三严三实”的魂就在于有理想信念,对工作意义有认识、对工作岗位有敬畏。作为参政党中央机关的干部,首先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加强学习和理解,有政治修养,把握好政治立场;同时,对民进70年来崇尚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的优良传统要加强学习和理解,认识该传统的现代价值;再之,我们的岗位是参政党履行职能的需要,能够见证中国的历史巨变,更能参与其中,是十分有价值的付出,对后代子孙也是在尽责任,其意义令我们感到振奋。
二是强调集体的意识。对于一个集体的共同事业,在提高个体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挥集体的力量。从人类的进化来看,单个自然的人并不比大象、狮子或猩猩更有力量,甚至不比他们更有智慧,但人类的祖先就是因为能更大规模地合作,使得人类终于在地球上成为最有力量的生物,合作应该是人类的基因。要大规模地合作,除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外,必然需要明确的职责岗位的分工,需要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需要合理的工作流程,而这些岗位分工、这些机制和流程还需要广而告之、需要层层遵守、需要代代传递、需要与时俱进地演化。李克强总理在最近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烦冗、拖沓,说,“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这种影响工作落实的案例,或许是因为信息传递不顺、或许是政策设计不周到、或许是作风纪律不严明。目前会中央机关工作,抓落实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是职责不明不知道该由谁落实;或是能力有限不会落实,或是机制程序不顺,不利于落实。这些障碍就会导致会中央已经决策的工作没有落实,或者没有按照时间进度要求进行落实,或是落实的质量和效果不理想。无论哪种情况都不是我们希望出现的结果。民进中央的干部人数有限,处长不是“传声筒”和“复印机”,要发挥好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投入身心研究处室的工作,有思考,有规划,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深入调研,力争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提出符合实际条件、符合工作规律的意见或工作方案,写出逻辑清晰、内容完整、文笔通畅和操作性强的文件。在机关的研究、决策和执行机制中,处级干部都要积极发挥作用。
三是强调修身的意境。由内而外的修身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的精华,如“内圣外王”“反求诸己”“每日三省吾身”“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等,在今天依然有积极的意义。每个人都需要滋养健全的道德、价值和生活方式,学会如何安顿自己的身心,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去开创未来。身为干部,更要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会章,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希望大家都“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提高做实事的意识和能力。希望我们都做学习型干部,增强危机意识,优化知识结构,抬头看形势、深处找规律,扩展解决问题的视野和能力。风清气正的机关文化正是需要由襟怀坦白,公道正派的干部来带头营造的。
处长作用的发挥需要整个机关环境的保障。近几年来,机关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在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落实有可喜的进步。如部门负责人列席主席办公会已经实行第八个年头了,这两年机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也请相关处长列席并在会上汇报工作,这是在探索机关信息传递更及时、决策更民主、学习机会更开放的机制,机关在各部门会议、专题会上,都进行了多种改进。我们希望建立能够民主地发表意见、反映情况的通道;也希望建立令行禁止、职责明确的纪律。正道要畅通、小道要杜绝;清风要畅通、歪风要杜绝。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好的做法,共同为民进机关制度的完善建言献策,为建设高素质参政党所需要的“阳光、高效、规范、和谐”的会中央机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