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强教兴国协同创新

强教兴国协同创新

(2015年1月26日)

严隽琪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

  上午好!

  感谢今天有此机会,我与大家一起回顾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五年来走过的历程,一起分享政策院“成长的苦恼与快乐”,一起憧憬中国教育政策智库的未来,我的心情一言难尽。

  教育改革的形势,提出了科学民主决策的高要求,这要求以教育学科建设傲立中国高教界的北京师范大学对国家的教育政策进一步发挥“思想库”和“政策智库”的作用,也要求一向以教育为主要界别特色的中国民主促进会进一步提高建言献策的能力与水平。五年前,基于对形势的相同判断,对大学的社会责任的共同认识,对互通有无、集智聚力的共同追求,可谓是志同道合使民主促进会和北师大走到了一起,合作组建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这是民主党派与高校合作建智库的一个新尝试。让我深受感动的是,政策院的同仁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的态度,大家不怕困难、不怕辛苦、勤于学习,敢趟新路。五年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提交的100多份有质量、有影响政策建议;每月1期的《教育政策决策参考》;每周1期的《教育舆情》等实实在在的成果,记下了他们和合作者们的心血。我谨借此机会,向所有同仁、向所有合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由于没有现成的例子可循,五年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在探索中走过来并不容易。“集智聚力,强教兴国”的院训与“国家使命客观立场专业精神协同创新”的工作方针,是政策院探索经验的高度凝练。我们的方向是明确的,就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胸有大局,力求为国家教育政策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建言献策,力求其具有前瞻性、关键性和操作性。我们的工作方针是有效的,北师大是我国师范教育的百年学府,教育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民主促进会是以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参政党,有议政的渠道和工作系统。两家必须以共识为基础,还必须加强沟通理解,才能求得优势互补。这实际是在探索一条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的科研成果如何向社会现实需要做应用转换的路子。不同性质的单位有着不尽相同的文化氛围,有的时候,这种差异还不容忽视。五年来,政策院初步形成了开放务实协同的院风。开放,就是搭建面向“五湖四海”的各种平台,座谈会也好,课题也好,论坛也好,“不求所属,只求所用”,尽可能广集智慧,借力发力;务实,就是始终“国情在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深入调研,强调事实和数据作依据;协同,就是正视差异,取长补短,互相理解,美美与共。政策院的自身建设也有长足的进步,无论是院内的建章立制,还是校内外的跨学科跨机构跨部门合作,或是分布在国内各地的研究中心,都取得宝贵经验。这首先要感谢政策院的依托单位——北师大的高瞻远瞩和改革魄力,对政策院大力支持,否则政策院这个新生事物是很难落地成长的。衷心希望政策院今后继续依托北师大取得更好地发展,也衷心希望政策院为北师大的教育学科建设、为北师大履行社会责任作出更好的贡献!

  我还要感谢教育部对政策院的指导和肯定,感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其他国家部委对政策院的信任和支持,感谢来自不同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不同地方的教育管理者参与政策院的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去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加快智库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党中央、国务院进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确保决策正确度的重要任务。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五年是起步的五年、奠基的五年、取得初步成果的五年。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将指引我们去创造政策院新的五年。四个“全面”是我国在新时期的新形势和任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新要求。政策院将秉持“集智聚力强教兴国”的院训,进一步搞好自身建设,孜孜以求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为国家战略需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教育智库,作出新的贡献。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的发展。

  再次感谢大家,祝大家新年愉快!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