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民进中央“三大战略”相关工作受到国家发改委肯定

  民进是以文化教育出版为主要界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但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领域的议政建言始终没有间断。无论是进海协商(党外人士座谈会)、报送国家建议还是政协大会发言提案等,都有民进中央秉持“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2015年1月14日,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一行走访国家发改委,受到发改委的热情接待。严隽琪与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发改委副主任何立锋主持召开座谈会,详细为严隽琪一行介绍有关工作情况。民进中央近年来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三大战略”开展的大量工作也受到发改委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持续发力,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

  民进中央长期关注长江保护与发展。1997年以来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安徽、江苏、上海、湖北、江西、重庆、湖南等地,围绕建立长江防洪新体系、长江中游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长江下游水土保护与修复、推进流域综合管理、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主题,多次开展专题调研。

  2006年,在民进中央的带领下,长江中下游八省市民进省级组织共同就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并在2007年全国政协大会期间提出了《加强沿江重化工产业规划布局,切实保障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的党派提案,引起很大反响(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科技部、水利部和中央组织部共同办案,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

  2007年,由民进中央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共同主办,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和民进当地省级组织承办,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协办的首届长江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2009年在江西南昌就长江流域湖泊保护与管理进行研讨;2010年在重庆就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进行研讨;2012年,在湖南长沙召开了2012·长江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2014年,民进中央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将“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5月26日,2014·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在成都开幕,此次论坛主题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本次论坛由民进中央、全国政协人资环委、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办。此前,2013年11月23日至25日,严隽琪主席率调研组就赤水河流域的保护与发展问题赴贵州开展预调研,为大调研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2014年,民进中央将“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组织的2014年度党派中央考察调研课题。在严隽琪带领下,民进中央调研组于5月26日至31日,在四川成都、雅安和攀枝花三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雅安市宝兴县生态协议保护项目基地和示范点,攀枝花市金沙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水库建设、引水工程、移民集中安置区、淹没影响区、特色农业发展、钒钛钢铁基地生产线等11个项目,召开了交流座谈会,听取了各级政府的情况介绍,与当地社区百姓、库区移民、乡村农民和各级干部群众现场交谈,进村入户了解情况。

  民进中央首次在调研中开展与GEI(全球环境研究所)的合作。此次调研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深入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与宝兴县蜂桶寨乡和平村韩磨子组绿源合作社、蜜蜂养殖基地等,察看GEI宝兴县协议保护项目实施情况。2014年7月,全球环境研究所邀请民进中央、布莱蒙基金会、橡树基金会等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赴三江源地区考察,就“中国草原社区共管协议保护机制研究示范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研,进一步探索如何综合利用行政、财税和市场手段,培育和发展以当地社区为主体的生态服务型经济,发掘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的潜在项目点,拓展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双赢。

  大调研结束后,俞正声主席专门听取了调研情况的汇报。民进中央向中共中央报送题为“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议。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的问题,民进中央还组织骨干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实施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的建议》。这两份建议受到有关领导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重要批示。

  高度关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民进中央长期关注京津冀面临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民进中央多次组织调研组深入到京津冀相关地区开展调研、座谈,并在多个场合、利用多种参政议政渠道,持续呼吁京津冀加强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以重塑中国腹心区、为中国转型探路、建成世界级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和世界级城市群。

  一是把京津冀环渤海区域协作发展问题作为参政议政的战略选题和长线工程。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提出了多个相互关联、具有全局意义的意见和建议。2008年,提出环渤海港口群应整合功能,加强横向协作,制定错位、差异化发展路径,实现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形成《改善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建议》,提出尽快制定“渤海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尽快制定环渤海地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对渤海海域实行综合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实现环渤海这一区域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2010年,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了《关于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建议》,使我国的区域经济布局更加完整,推动我国沿海经济链条更加完善、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围绕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规划积极建言献策。自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被明确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以来,各界围绕首都经济圈的范围划分提出了2+5、2+7、2+8、2+11、1+6+3等多种版本。2013年,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赴河北专题调研,向中央报送了《关于科学界定首都经济圈区域范围的建议》,提出要基于地域文化认同感来界定首都经济圈的范围,要将周边重要生态功能区纳入首都经济圈的范围,以首都为中心250公里左右的京津和河北九个地级市界定为首都经济区的范围。

  三是联合民进京津冀三地的省市组织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严隽琪的倡议下,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联合京津冀三地的省市组织,今年以来先后在天津、河北石家庄、北京就综合交通、生态建设、能源转型等问题,共同组织召开多个专题研讨会。同时,民进已就“缩小政策落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中央提出建议,包括借鉴京津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支持河北建立国家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借鉴退耕还林、国家大江大湖治理等政策,支持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和河北生态涵养地区建设;借鉴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政策,扶持河北贫困地区发展等。

  找准重点,切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一系列重要倡议与合作计划,交通的互联互通是重要内容。为此,民进中央就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一带一路”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调研,并提交了《关于充分发挥渝新欧国际铁路作用的建议》,呼吁建立渝新欧高层协商机制,加快集散基地建设和铁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渝新欧铁路的便捷化和常态化运行。该建议受到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指示“干线铁路要统筹安排建设运营”。

  2014年9月,严隽琪率民进中央调研组一行抵达郑州,详细了解了河南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情况,希望河南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努力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承担更大使命,发挥更大作用。她提出,河南要当好“一带一路”的交会点、发力点、支撑点,发挥好交通、区位、物流、产业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对自贸区的政策支持。她表示,民进中央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河南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争取更多的支持。

  2014年11月,民进“华北、东北、西北”片区工作研讨会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西安召开。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出席会议并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们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构想,为我国区域大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会中央对今年的片区会议比较关注,希望民进各省级组织在这个领域加强共同合作,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发挥我们党派的独特优势,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复兴做好建言献策工作。

  2015年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三大战略”必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第二春的最强大动力。民进也必将会投身其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