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与能力——在民进全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2016年8月23日)
严隽琪
今天的开班式上,我谨代表民进中央,向与会同志们表示衷心欢迎。此次培训班是民进中央2016年参政议政(主题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希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会的参政议政能力,提高我会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实效!中央邀请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员,是民进各省级组织参政议政负责人、信息员,民进副省级城市组织和省会组织信息工作者,以及机关的年轻专职干部。今天的开班式还邀请了各专委会在京主任、副主任,中央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也都出席。由此反映出会中央对于本次培训班要扩大全会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上的考虑,同时也是信息工作重要性的体现。
将信息工作正式列为参政党的基本工作,可以追溯到1993年,由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同志提出并建立的政协工作机制。二十多年来,作为政协的成员,民进中央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反映社情民意规定为会员的义务,正式写入《会章》,还不断在中央的重要会议上进行强调,会中央主席班子成员带头亲力亲为撰写信息,会中央参政议政部还专门邀请全国政协信息局、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编刊处对民进的信息工作进行指导,信息工作已被列入每年会中央对各省级组织进行评比表彰的专项工作之一。在会中央的引导、示范和推动下,各省级组织纷纷出台了加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有关文件,在信息表达、人员配备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的要求更加明确,有的省创立了专门的信息载体,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一个覆盖全会的多层次的信息工作网络基本形成,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信息质量有明显提高。尤为可喜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各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有思有行,开拓创新,有很多好经验,如有的与当地党委、政协共建舆情工作室,深化了信息工作的创新性外延;有的重视各项职能之间的结合,在组织发展、宣传教育、社会服务、理论研究、实地调研等相关工作中,都注重捕捉社情民意信息线索,进行跟踪调查;有的注重会员专职岗位的优势,在提高信息质量、突出特色上下功夫;有的注意在信息基础上做参政议政工作的深度挖掘。目前,民进各级组织、广大会员和所联系的会内外专家学者反映社情民意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民进信息工作近年在全国政协的各党派排名中保持在前。我谨向我会从事信息工作的广大专职干部和信息员们的努力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向参与信息工作和作出积极贡献的会员们、向支持帮助民进信息工作的民进之友和全国政协信息局、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编刊处等支持或合作单位表示衷心感谢!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在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两方面同时使力。提高思想认识,就需要提高对形势任务的认识,对信息工作性质和意义的认识,才能提高工作责任感和激发工作干劲。在民进追求的现代政治文明中,一是追求全面依法治国,一切政党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再一就是追求人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得到保障和改善。社情民情也可简称民意,民意如天,顺天行道就不能脱离民意,脱离国情,脱离中国的发展阶段,脱离世界的变化状况,脱离发展规律和发展走势。全面、准确、及时把握社情民意,是一切政党职能行为,尤其是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在中共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执政党对社情民意的高度重视,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的必然。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讲话,其中有段话:“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倾听民意的需求,对民主党派和政协的要求。在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大转型的历史关键时期尤其如此,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如人员的流动和身份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分化整合、发展动力的更替、区域产业和单位的分化、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等等,中国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任重而道远。“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要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水平,就必须在党政的渠道之外,广开言路,“偏信则暗,兼听则明”。民主党派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自下而上的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具有参与面广、时间限制少、篇幅选择自由的特点,成为政协乃至执政党和国家汇集和分析社会舆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项工作开展的好坏还反映了党派自身建设的成果,会员与基层组织参与党务的积极性、了解国情的深度、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信息掌握与分析判断的能力、党派组织信息传输的渠道是否通畅、集智聚力的体制机制是否有效,等等,都可以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体现。因此,每份信息篇幅可能不大,但整项工作在党派中具有全局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民主党派在当今时代的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我们不搞竞选至上的“否决性政治”,民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只有定位正了,民进中央提出的“为执政党助力、为祖国尽责、为人民服务”才具有信念和立场的底气,民进“立会为公”的优良传统才能绽放出时代的光芒,民主党派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职能时才能满怀历史使命感。反映社情民意,顾名思义,好像是十分客观的工作,甚至有人将其类比为“光明磊落的镜子”,直接地、真实地把“社情民意之光”反映到决策者面前。但是,民主党派自身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并非空无一物的镜子。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近来看的一本谈论现代物理的书,现代物理和社情民意有何关系?!但我感到在一个更抽象的高度,两者竟然是相通的!大家知道,现代物理是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代表的,颠覆了牛顿物理学带给人们的很多旧认识,让人需要更新观念的是,中国“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就是量子理论在通讯领域的应用,而且中国的应用水平居世界领先。根据量子理论,我们是自然界的观察者,同时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在研究自然界的时候,自然界就在研究自己,绝对的客观是有条件限制的。最典型的就是“波粒二象性”:200多年前,科学家就用实验证明光的本质是“波”,可是爱因斯坦却用光电效应证明光是“粒子”!量子力学告诉我们,观察者不可能只看到事物而不改变事物。只问光的行为是波还是粒子是没有意义的,要看观察者选择的是哪种实验,要看观察者的“立场”。我由此联想到的是我们在履行职能时,在追求客观地反映社情民意时,我们必然持有自己的立场观点,这就是会中央再三强调以“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动”作为我会各项工作的主线的理由所在。立场的把握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民进中央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的“三个认同”,即目标认同、道路认同、价值认同,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中也完全适用:三个认同是我们履行党派职能应有的立场,也是开展参政议政工作和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立场。
量子力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测不准”原理,是指人总是有限制的,自然界呈现的方式导致我们在深入亚原子微观世界时,无法在同一时刻测量自然的过程都很准确。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来比拟,好比调整一张稍微逸出焦点之外的照片,我们以为调整好了,却发现照片右边虽然清楚了,左边却模糊了;把左边调清楚,右边又模糊了,最后是个平衡的结果。这又让我联想到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时常碰到很多“两难”问题,所以在提意见建议时,不能极端化,实际上考验着我们平衡抉择的能力、对于立场和“度”的把握能力。我于量子物理是外行,对社会科学只是约十年的实践者,但读书和经验的碰撞下,让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哲学层面上统一起来了。
立场观点和“度”的把握,除了思想认识的提高,还需要业务能力的提高,民主党派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参政议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反映社情民意信息,需要我们发现“遗漏或缺失”、指出“不当或偏差”、提供“建议或补充”,要求是很高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纲领、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重视研究全球化和信息化等时代特点。信息工作要求问题聚焦准、切口可小站位却不能低、行文还要简短精练,是对综合素质的考验。民进的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在内容上必须在“老阵地有新作为,在顺势中开拓新领域”,还要做好时效性与前瞻性的考虑;在工作方法上要善于总结和保持现有的好做法,更要创新优化,不断提高;在力量的调动上,既要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也要注重组织合力的作用。
本次培训班提供了很好的向专家学习的讲座,安排了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学而思、思而行,在研讨中共同提高,不断提高民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水平。祝愿本次培训班取得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