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第32个教师节活动暨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芜湖举行 严隽琪 刘新成 朱永新出席
2016年9月7日至8日,庆祝第32个教师节活动暨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安徽芜湖举行。
9月7日上午,庆祝第32个教师节活动暨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芜湖开幕,论坛主题为“ 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出席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民进中央秘书长高友东出席论坛。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花建慧,中共芜湖市委书记宋国权,教育部机关服务局局长、教师工作司原副司长葛振江,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民进安徽省委主委李和平,中共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顾家山,芜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沧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朱旭东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刘新成主持开幕式。
严隽琪代表民进中央向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并向本次论坛的承办者、参与者和支持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说,教育是民进最突出的界别特色,关注教育、投身教育、参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民进坚持不懈的使命。1981年,叶圣陶等民进前辈率先以党派提案的方式向中共中央提出恢复设立“教师节”的建议,之后民进一直为教师发展持续建言献策出力,在推动《教师法》制定的工作中有民进的贡献。近十年来,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民进做过5次有关教师待遇和发展的党派发言;并先后提出了22件有关教师发展的提案。民进中央主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已近10年,希望在庆祝“教师节”之际,引导更多的目光聚焦到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发展需求上,促进全社会给予教师发展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严隽琪指出,今天的老师必须具备前所未有的不断学习的能力,必须面对信息化大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必须把握好新时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教师教育要为教师适应时代需求而加油助力,同样必须面对信息化大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供给侧”改革:教师培养模式要创新、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改革、教师资格制度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更精准。
严隽琪认为,创新型国家呼唤校园的创新文化。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文化就是鼓励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就是宽容学生对既有结论的质疑、就是欣赏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就是启迪学生高尚的志向、就是培养学生对责任的担当。而学生的兴趣、勇气、志向、责任的形成都将受到教师的素养和日常言传身教的熏陶和影响,都将在教师不拘一格的“因材施教”理念下,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逐步成型。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教师教育要促进教师会鼓励、会宽容、会欣赏、善启迪、负责任。当然,教师管理制度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指挥棒的作用。
严隽琪强调,立德为先重在立师。“德”是教育之魂。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教育是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情感唤醒情感,以德性培养德性的过程,校园文化首先就是师德师风师品。希望教师教育不仅着力帮助教师“学高”,更要帮助教师“身正”。
宋国权在致辞中对出席论坛的领导、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芜湖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芜湖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创新意识较强,改革力度较大,特别是在教育改革方面,围绕打造教育名城,着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先后完成了554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普及了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教育信息化全国领先。芜湖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听取各位专家学者真知灼见,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创新思路,改进工作,力争使芜湖市教育事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李和平代表安徽省教育厅致辞。他介绍了安徽省教育发展概况,着重介绍了安徽省教师教育方面按需施教、加强教育供给的系统设计,推进协同创新、推进教师教育联盟化合作发展工作,制定城乡一体化教师编制标准的一些举措和探索。安徽今后还将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教师代表、芜湖一中化学教师杨勇和安徽师范大学学生代表柏安璇也在开幕式上作了发言。
开幕式结束后,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朱家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旭东,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项贤明等专家学者作论坛主题演讲;葛振江作了题为《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 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论坛主题报告。
论坛由民进中央主办,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安徽师范大学承办,民进安徽省委、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等协办单位的同志,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教师代表,民进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民进地方组织代表,安徽师范大学师生代表8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9月8日上午,在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后,庆祝第32个教师节活动暨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芜湖闭幕。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顾家山、副书记李琳绮、副校长朱家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旭东出席闭幕式。闭幕式由顾家山主持。
朱永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关于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有关问题的深入认识、思维的碰撞和观点的交流,形成了一系列有益的意见建议,在革新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吸引一流人才加入教师队伍的利益机制、调整完善教师教育的相关国家政策计划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共识。这不但对各位参会者有所启发,对于下一步民进中央将其转化,形成政策性建言成果也极具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朱永新认为,教师培养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坚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毋庸置疑,教师是具备了专门条件才能胜任的职业,这决定了他是需要专门培养和培训,需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能力两个方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好的教师教育课程,应该能够帮助所有的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成为一位好教师,从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到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学科知识,再到教师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爱护学生、如何指导帮助学生成长,都是要从“教育专业”中学习。我国未来的教师培养体系,应该具有这样的系统设计。
闭幕式前,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郑新蓉,临沂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李中国,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调研员邓静红,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院副研究员单志艳,忻州师范学院教师、赴原平市实习支教队队长郝晓东,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周兴国等6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做了发言。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讨了当前教师教育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论坛取得的成果将有助于形成一系列政策建议和社情民意信息,并通过民进参政议政的渠道予以反映。
与会专家学者,论坛承办、协办单位有关领导,民进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民进安徽省委、民进芜湖市委有关领导,民进地方组织代表以及安徽师范大学师生300余人参加了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