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民素质要与大国文明崛起同步——民进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
提升国民素质要与大国文明崛起同步
——民进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
(2016年3月)
当我们谈到“大国崛起”时,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国际地位的提升。然而,“不学礼,无以立”,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关于“国民素质”的质疑之声,仍然不绝于耳。我们曾经号称礼仪之邦,然而,如今的礼仪缺失、道德缺失、诚信缺失却正在成为社会现实之中刺眼的疮疤。一些人在境内外旅游不讲卫生,不知礼让,公众场合高声喧闹,随意破坏公共秩序;一些人因为个人委屈而采取极端手段报复社会,持刀砍人,公交爆炸,飞机纵火,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愈来愈多的人出现了“习惯性怀疑”,权威机构或者主流媒体的观点时常遭到相反的解读,互相不信任的气氛正在悄悄地蔓延。当“敢不敢扶跌倒的老人”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时,我们应当意识到这种不信任正在对社会形成多大的伤害。
世界各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都会有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情况,例如,19世纪末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等,都曾因国民素质而备受诟病。今天,我们同样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如何“文明崛起”?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个民族崛起的标准,远远不止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而且,如果一个民族长期处于精神贫瘠状态,经济的发展迟早会遭遇新的瓶颈。
为实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建议:
一、清晰认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意义
相当长的时间里,许多部门往往重经济工作而轻文化建设;与此同时,文化建设往往被理解为吹拉弹唱的业余生活,而不是将文化建设与国民素质、社会文明联系起来。
我们认为,尽管文化建设存在众多不同的门类,但是,塑造一个民族基本的精神面貌始终是一个根本的任务。从科技水平、劳动效率、遵纪守法到知书达礼、互助友善、见义勇为,国民素质的方方面面无不来自文化环境的长期熏陶。这个意义上,文化建设实际上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工作。
我们常常说,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将体现人才的竞争。许多时候,这种观点也可以更为具体地表述为,民族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竞争。很难想象,懒散、无知、缺乏自律精神的社会成员能够真正肩负民族的未来。
“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作为一个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眼光。我们要充分理解这个战略任务的深远意义,将这一项工作真正落实。
二、采取更为切实的措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准。但是,许多时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一些人只会使用若干连自己都不太相信的语言教育别人。
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文明”、“和谐”、“平等”、“公正”、“诚信”、“友善”无不具有极其具体的内容,无不可以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诸多言行之中。
如果说,物质生产可以直接地改善人类的物理环境,那么,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全体社会成员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求真、向善、审美,继承优秀传统家风,重视友爱孝亲和睦;这些都是人文环境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停留于观念层面,从而将日常空间让渡给各种不良的风尚。相反,我们要将社会文明落实到各种生活细节之中,从过马路、候车、照章驾车、不在旅游景点涂写、乘坐地铁让座这些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本身就是国民素质的体现。
三、倡导国民的公共意识和理性精神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急剧分化,不同的利益诉求时常形成尖锐的矛盾。必须正视这些矛盾的存在,继而共同努力化解矛盾。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当使各个群体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公共资源和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要关注边缘弱势群体。要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避免某一个群体因为利益诉求无从表达从而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感觉。
另一方面,要增强公共意识,以规范的程序和方式来表达各个社会阶层的意见。积极倡导社会成员以理性的方式处理社会事务,形成完善的沟通和利益协调机制。坚决制止以哗众取宠甚至制造公共事件的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前导。
四、完善诚信体系的建设
完善的诚信体系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相信全社会如今已经取得了基本共识。现在亟待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至今还有那么多人不同程度地破坏诚信体系?
首先,相关的监管部门有责任坚决斩断失信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增加失信和破坏规则的社会成本。许多事例表明,失信违规常常可以获取相当的利益,而且,这种利益通常是建立在大部分守信者利益受损的基础上。如果这种隐藏的利益链条绵延不绝,那么,破坏诚信的行为必定难以绝迹。
其次,从政府、企业、学校、医院、科研机构到每一个社会成员,人们都应当反躬自问:自己在诚信问题上是否问心无愧?现在,我们可以听到对于失信行为的诸多批评,但是,我们很少遇到诚恳的自我批评。从朝令夕改、恶意欠薪、非法集资、不实的通信费用或者医疗费用到“为晋升职称而抄袭论文”、“为买房而伪造纳税证明”,失信现象分布于许多领域,涉及的人员并非一个两个。
我们没有理由热衷于责备他人而纵容自己。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环节的塌陷可能造成连锁反应。
各位委员,大国之大应该既是国土之大、国力之大,同时更是民心之大、民德之大。古人说,知易行难。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锲而不舍。让我们以中华文明之崛起,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