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十三次常委会大会发言工作协调会上的发言
(2017年9月25日)
刘新成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常委会大会发言工作协调会。根据政协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主题,结合民进教育文化主界别特色,经民进中央主席办公会研究,我们初步拟定的发言题目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伟大梦想》。
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介绍政治表态有关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理论深邃、针对性强,为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共十九大必将在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发挥定调、指向、立纲的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理论升华、在多种意识形态交锋中发布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出战略布局和行动纲领,一定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民进中央完全赞成和拥护。
二、介绍“坚定文化自信”发言产生的相关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公开重要讲话与理论文章中10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
无论是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还是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和6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等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文化自信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定的文化自信,与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条件”。
每年,民进中央都发挥教育文化主界别特色,围绕文化建设开展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后,民进中央紧紧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报送了多份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批示落实。我们认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文化繁荣,才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文化保障;才能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更多中国元素、中国智慧,为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更多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三、介绍“坚定文化自信”发言有关考虑
然而,坚定文化自信并非泛泛空谈,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落实到实践中,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第一,国家强盛是文化自信的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的底气源于国家的强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正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新经济增长,缩小“创新鸿沟”,加快向“双创”强国迈进,这是推动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大历史抉择。
为此,民进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建设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的建议》。2017年5月,科技部、中宣部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普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培育创新文化生态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第二,不忘本来是文化自信的底气。
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它既有的历史和传统,历史和传统是文化延续下去的根和种子,割断历史、抛弃传统的文化就像无根无种的生物体一样,丧失了延续生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绵延5000多年不曾中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必须尊重和继承既有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推陈出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为此,民进中央参与承办全国政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第42次双周协商座谈会,通过深入调研形成5份成果。我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印记,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坚定文化自信,要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还要坚定我们能够普及并传承好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的历史担当。
第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走出去。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们应紧抓机遇,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省和文化自新,提高文化走出去的能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更稳健、足音更强劲、风采更久远,使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为此,民进中央深入调研,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阅读中国对话世界——关于加强中文图书对外译介出版工作,提升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的建议》,并在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作题为《重视翻译工作,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主旨发言,指出“当下中国不缺好故事,甚至也不缺好的传播平台,制约中国好故事、好声音传播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缺少好翻译”。
民进中央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开展的一系列调研成果我们会认真及时梳理好,结合中共十九大精神,按照今天协调会的要求与布置,完成好民进中央的发言稿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