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委员会五年工作总结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的理想和目标上达成了高度共识。五年来第十三届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在会中央领导下,积极履行副主席分管、秘书长联席制度,围绕文艺座谈会精神、紧扣民进中央年度工作重点,服务人民、书写时代,密切结合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与需求,本着“积极有为,切实可行,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调动资源,抓紧抓实”的原则,努力依靠和组织委员和会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密切联系会中央有关职能部门、民进地方组织和会外研究机构,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并努力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
一、五年工作回顾
(一)推进机制完善。进一步加强专门委员会的专职服务力量,民进中央先后设置了副主席分管机制、专门委员会秘书长联席机制和专门委员会秘书服务机制。“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运行两年来,有效解决了原有秘书和专家对话时级别不足、资源有限、协调力量弱等等问题,加强了专职力量,增强了服务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在民进中央职能部门有效参与下,专委会在组织发展方向的把握、工作内涵的挖掘、工作节奏的把握上有了显著提升。以往专委会的工作开展情况,更多程度上依赖本专委会主任的履职程度,造成了各专门委员会参差不齐地工作表现,秘书尽管可以在里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自“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运行以来,以文化艺术委员会为例,刘新成副主席作为分管副主席与胡军主任密切交流,积极沟通,从上层考虑文化艺术委员会的资源整合、参政议政外延扩展问题,利用各自资源,促成了文化艺术委员会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的多层次合作,先后围绕“微”文化问题、创新文化、学习贯彻文艺座谈会精神等进行专题研讨,形成了一批参政议政成果;姜其和副部长作为秘书长,在提高文化艺术委员会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督促专委会积极开展活动、有效扩大委员参与面、拓展调研深度等做了大量工作,2015年、2016年文化艺术委员会无论是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和深度调研方面都有一定的改进和成绩。其中,冯小宁副主任的社情民意信息《影视高票房的盛世危言》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批示,并获得民进中央2016年度参政议政成果一等奖;张妹芝副主任的社情民意信息《将美术馆、大剧院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保障范围的建议》被全国政协转送文化部,并在相关正式文件中有所体现;文化艺术委员会部分委员参与意见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党派发言《农村文化阵地不能失守》《换个角度看电影》受到一定关注。
好的机制一定能促进工作的良性有序开展,并在量的积累下转化为质的提升,在文化艺术委员会一年的实践中得到了印证。
(二)加强制度建设。五年来,文化艺术委员会重点围绕“民主议事”和“分级培训”两个制度加强建设,以期最大限度地带动文化艺术委员会和各位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有所提升。严隽琪主席在民进中央第十三届专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说:“专门委员会的成员本职工作繁忙,参政议政工作需要你们对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高度重视、需要你们对民进组织的关心热爱、需要你们在时间精力上的额外奉献。”“奉献精神”需要一个好的制度去保护,要有一个合理的流程去实施,才能成为一股持续的力量。目前,我们的手段还比较单一,唯有尽可能地让委员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拥有知情权,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参与会中央的工作。五年来,文化艺术委员会坚持每年年初、年中召开两次全体会议,通报民进中央阶段性工作安排,并将部署具体工作与务虚研讨文化领域的相关问题结合起来,以会促进学习;每年在参政议政部的统一部署下,专委会积极联系主任、副主任、委员参加“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会议”“民进全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培训班”,各类专项会议,以会代训、以会促训。
(三)着力内部挖潜。除了加强专职干部的服务能力,专门委员会要发挥“拳头”作用,主要还是要靠主任、副主任、委员们切实发挥作用,必须要在专职、兼职间找到结合点,只有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一位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才能不缺位、建言献策才能更到位。否则我们就谈不上优势,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党政机构在各个领域强有力的研究力量。
文化艺术委员会成员中一部分是从事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但多数是从事绘画、声乐、表演等具体业务的,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如何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如何将专委会的优势融入机关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中,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作为了五年来文化艺术委员会的重点突破工作。比如,张妹芝副主任从本职工作出发,利用自己的资源,支持冯庆委员以冬奥会为主题在北京、张家口等地举办了画展,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委员王宁、陈磊利用自己的工作资源和本身专长,互相“搭桥”,完成音乐剧《黑眼睛》的演出。
五年来,文化艺术委员会还在进海协商、政协专题办案、高层务虚会议、社会服务、信息报送、课题专项评比、各类专题纪念活动、机关学习实践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强调外部合作。一是依靠会中央职能部门,开展参政议政、相关调研及日常工作。积极配合会中央参政议政部、组织部、社会服务部,在文化研究和对台工作方面作出努力。2014年、2015年,文化艺术委员会部分委员作为专家参加研究室组织“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行前提交论文,并形成相关提案;配合参政议政部完成“非遗”双周协商座谈会的有关工作,完成“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调研;积极参加组织部每年组织的文化界人士专题会议,并认真准备高质量的发言。二是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合作,开展系列专题论坛扩大影响力。双方联合召开“微文化问题专题研讨会”,围绕生活、金融、慈善、科技、文化、出版等各个领域正在逐渐改变人类的“微问题”展开研讨。同年,在“微文化问题专题研讨会”的基础上,召开“微高层论坛”,双方邀请了更多领域的知名专家,议题更加集中、成果更为丰富,相关提案、建议正在形成中。此次高层论坛得到了严隽琪主席和刘新成副主席的到会支持。三是与地方组织联合调研,成果共享,事半功倍。自2015年开始,文化艺术委员会先后联合福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江苏等民进省级组织的参政议政部,赴福建、吉林、江苏,分别就中蒙俄经济走廊旅游与人文交流、公共文化服务中如何发挥戏曲的作用等问题进行调研,探索出了一个会中央专委会和地方组织联合开展调研的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形成的《关于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旅游业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提案》,被民进中央作为党派提案提交2017年全国两会,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因此受到会中央参政议政成果奖励。
二、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一)把握关键问题的能力是做好专委会工作的基础。抓住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深层次的重大问题,在持续不断的调查研究中,与时俱进,不断提出参政议政的意见与建议,这是一个专委会发挥参政议政职能的根本。作为参政党的文化艺术委员会,应该注意就涉及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注意从文化角度促进国家重大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的参政议政研究咨询工作一直都围绕着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几个重大、根本性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持续不断地逐步展开的。这一工作策略可以促使文化艺术委员会的研究和参政议政工作在密切联系文化改革实际的基础上始终保持在统揽全国局面的高水平上并且比较深入地展开,从而能够较好地为我会的参政议政提供专业支持。
(二)“承认差异、突出特色”是做好专委会工作的前提。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多数是从事具体艺术门类的专业人员,在参政议政实践中大多只能“务虚”,但也正因如此,能反映一线最尖锐的问题和最直观的现象。同时我们也应思考的问题是,把所有的“艺术家”都通过“培训”,能成为我们现有评价标准下的参政议政“能手”吗?显然有困难。长此以往,只能是经常提出意见建议的就是固定的几个人,其余委员的参与感越来越弱,文化艺术委员会这个组织对其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越来越小。那么,就要正视、承认文化艺术委员会与其他专委会的差异性,扬长避短,将文化艺术委员会的工作与社会服务、开明画院、民主监督等一些工作结合在一起,不仅仅将提案、建议作为对文化艺术委员会的考核标准,而是可以尝试鼓励文化艺术委员会组织一些文化扶贫、文化下乡、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
(三)增强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做好专委会工作的要求。文化艺术委员会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应格外注重与民进中央各业务部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部)、其他专委会(出版和传媒委员会)的紧密联系,同时注重开拓与会外大学、研究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北京大学动漫研究中心)的深度合作,使工作开展得富有新意、卓有成效。同时,可以研究文化艺术委员会是否可以参与文化项目的具体工作中。
在过去的五年中,文化艺术委员会开展的具体工作较多,本总结只是从中概括提炼出了一些主要的工作及其经验体会。我们相信,在会中央正确有力的领导下,文化艺术委员会将在为我国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我会的参政议政工作,做出更大的努力与探索,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