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医卫体制改革 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民进十一大以来会中央工作亮点系列报道之十六
民生大计,健康为先。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一轮医改启动实施后,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城乡居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并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点;另一方面,疾病谱变化、医药技术创新、重大传染病防控,以及意外伤害、食品安全等各类危险因素交织叠加。这些都加剧了卫生资源供给约束与卫生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直以来,民进秉持“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持续关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重大问题,以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为依托,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出谋划策、为推动改革政策落地实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言谋策,有思、有行、有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关系人民健康福祉,关系民族未来。一直以来,民进中央积极关注这一重大民生领域,在会中央领导的关心指导及民进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民进中央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许多关键性议题多次召开座谈会、开展实地调研,并形成一系列建言成果。
按照罗富和第一副主席指示,自2013年始,科技医卫委员会连续三年召开专委会上下联动会议,邀请民进省级组织及会内外相关专家,共同就“推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2014年6月,科技医卫委员会专家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共同就公立医院改革问题赴河北开展调研;2016年5月,科技医卫委员会和社会与法制委员会联合召开“加快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讨会”,分别就“三明医改经验”、公立医院改革阻力等议题,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们共同研究探讨;2016年7月,罗富和第一副主席带队赴贵州开展了“非公立医院发展现状与困境调研”,并与相关专家、民营医院院长等座谈交流,就民营医院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2016年10月份,在杭州召开科技医卫委员会上下联动会议,专题讨论民营医院发展问题。
在深入调研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民进中央形成多份参政议政成果,在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的平台上持续发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以来,民进中央共提交医药卫生类党派提案20余件,内容涉及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政策、民营医院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基层医技人员培训、院前急救系统建设、廉价药短缺、医保药物目录改革、医保异地结算、职业病防控、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医养结合等医药卫生改革领域的重大议题。这些提案都得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的认真答复。其中关于医保异地结算的提案,人社部社保中心还专门邀请民进中央有关人员,就“加快医保异地结算进程”问题进行充分交流,现场办案。在政党协商层面,民进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报送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禽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建议》《关于“十三五”期间强化我国艾滋病防治的建议》《关于推动实施“华佗工程”的建议》《关于开展县级及农村地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建议》等建议书,这些建议得到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有力推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
医疗帮扶,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民进会员中有许多在各自领域业绩突出、影响力大的医卫专家,具有开展医疗帮扶的先天优势。近两年来,科技医卫委员会组织会内外医学专家积极开展多项医疗帮扶活动,对被帮扶地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人民健康、切实减贫脱贫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这也是助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分级诊疗落地实施的生动实践。
2016年7月,在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第一副主席罗富和的关心下,科技医卫委员会批复、参与并指导了由霍勇副主任等民进医学专家发起的“名医同心@基层”扶贫项目。项目于2016年7月启动,目前已在全国多地基层医院积极开展。在帮扶实践中,逐渐摸索发展出“互联网+医疗”和“实地帮扶”两种精准医疗扶贫形式。
“互联网+医疗”扶贫,高效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
依托民进医学专家和39互联网医院的网上诊疗平台,科技医卫委员会开展了“互联网+医疗”的扶贫模式,即“名医同心@基层”的扶贫项目,先后组织多名会内外医学专家,通过互联网远程诊疗帮扶基层医疗建设。
2016年7月8日,“名医同心@基层”的扶贫项目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正式启动,当时正在贵阳考察的民进中央第一副主席罗富和参加了调研座谈会。该医疗帮扶项目计划每年在全国范围帮扶500例疑难重症病人,相当于100万元医疗资助。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解决了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低的难题,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仅方便了患者,也有力地推动了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实施。目前,该医疗帮扶项目已覆盖的主要地区包括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毕节市金沙县等10余家基层医院。
2016年11月16日,严隽琪主席率队赴贵州省黔西南州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调研。期间,严隽琪在科技医卫委员会副主任霍勇的陪同下,现场考察了“名医同心@基层”远程会诊扶贫工作实施情况,并通过视频问诊平台与正在远程会诊的专家进行对话。她充分肯定了远程会诊扶贫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体系化、立体化、常态化精准扶贫模式。她希望能将这个优质专家资源下沉的举动持续做下去。
2016年11月27日,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毕节市金沙县开展扶贫调研。期间,朱永新观摩了金沙县中医院通过远程会诊平台现场连线北京同仁医院远程会诊的情况,远程看望了会诊专家。在朱永新等领导的见证下,“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心血管公益专家联盟”与金沙县中医院签订帮扶协议,并向金沙县中医院“名医同心基层扶贫项目示范点”授牌。在授牌仪式上,霍勇向金沙县中医院承诺,将会把精准扶贫立体化、常态化地做下去,力争实现90%大病不出县。
“名医同心@基层”项目是民进中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助力脱贫精神的重要举措。自2016年开展以来,已完成350例会诊病例,来自12个省市的19个临床科室的患者在基层医院通过远程医疗获得了知名专家的诊疗方案。参与扶贫的民进专家包括来自北大医院、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阜外医院、北京医院、友谊医院等22位医学名家。边远地区疑难重症患者通过39互联网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不出家门即可享受高水平专家的诊疗指导,大大节省了病人的时间和费用。
实地帮扶,直接有效帮助基层医院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对贫困地区来说,远程诊疗可解燃眉之急,但帮助他们提高诊疗专业技术水平方为长久之计。民进医学专家们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组织开展了多项实地帮扶、免费培训等活动,帮助当地切实提高诊疗水平。
2013年,在罗富和第一副主席的倡议下,科技医卫委员会副主任姚树坤带领中日医院相关科室主任、专家赴金沙县,对金沙县中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几年来,姚树坤副主任多次带队到金沙中医院进行义诊、带教查房等。中日医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技术、人才、管理、改革等方面,为金沙县中医院提供指导和帮扶;在重点科室建设、业务管理等方面,与金沙县中医院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把金沙县中医院建设成为管理规范、科室齐全、特色鲜明,诊疗技术一流的县级中医医院做了大量工作。
2016年10月13日,由“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心血管公益专家联盟”组织,在贵州六盘水市对基层医师进行免费培训,并开展手术带教活动。联盟专家对当地500余名基层医护人员免费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培训期间,民进会员、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内科主任唐强教授带领的专家组成员为当地9名冠心病患者免费实施了冠脉介入手术,1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免费专家组会诊。由此,实现了该医院介入手术零的突破,也全面拉开了“心血管公益专家联盟”公益性基层医疗实地帮扶的篇章。
2017年5月29日,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办、兴义市人民医院承办的“贵州省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大会暨贵州省第四届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诊疗会”在兴义市人民医院召开。此次活动将兴义市人民医院纳入名医同心项目帮扶医院,向医院捐赠价值10万元人民币的50例疑难重症会诊名额。黔西南州委常委、统战部长罗春红在致辞中说,民进中央将兴义市医院纳入名医同心项目帮扶医院,是给黔西南试验区带来的大礼包,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帮助黔西南,助力医疗卫生精准扶贫。
高水平的公益培训、手术带教活动还在继续。近日,“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心血管公益专家联盟”正在筹备12月份对邯郸市基层医院的心血管类医技人员进行高水平免费培训,覆盖200余名当地医护人员,相信必能为当地心血管专科诊疗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一年多以来,在民进中央领导的关心、指导与帮助下,科技医卫委员开展的“互联网+医疗”和“实地帮扶”两种扶贫模式相辅相成,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名医同心@基层”也将在全国持续开展。随着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我们将为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实地培训和定向专修的学习机会,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扶贫工作队”,争取让贫困地区百姓足不出户享受到优质专业的医疗服务,为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人民健康这一重大民生领域多年来持续关注、持续发力、无懈无滞,正是践行十九大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也将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继续探索、奋力前行,为促进医卫体制改革、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