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教育 守道如初——民进十一大以来会中央工作亮点系列报道之十一
教育是民进的主界别之一,也是民进坚守的参政议政“老阵地”。民进秉持一以贯之的“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长期关注教育,坚持不懈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在不同时期从多个角度发出过有力声音、起到过重要作用。
五年来,民进中央围绕教育领域的课题进行了多次重点考察调研(大调研)。2013年,民进中央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题开展年度大调研;2016年,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帮扶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年度大调研的一个重要议题;2017年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开展年度大调研。
重点考察调研(大调研)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政党协商水平、增强政党协商实效的重要途径。每年,中共中央都会委托民主党派中央,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建言献策。具体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中央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参与,地方党委和政府提供支持。2017年,中办、国办出台了《支持民主党派中央开展重点考察调研的意见》,使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加强和完善民主党派中央重点考察调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密论证,充分做好调研准备
正式的大调研进行之前,民进中央会进行周密的论证和准备工作:一是召开专题研讨会。2017年职业教育大调研前,民进中央连续召开三次务虚会,邀请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和制造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就调研选题的可行性、“真问题”、调研及建言方向重点,进行了充分研讨,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进行预调研。2013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调研前,民进中央先后在天津、河北、海南开展了三次预调研。2017年职业教育大调研前,民进中央领导赴广西、云南、河南、北京、福建、江苏等地开展了预调研,召开座谈会,收集了大量资料。三是安排省级组织进行同步调研。2013年,民进中央动员辽宁、重庆、四川、内蒙古、宁夏等5个省级组织在当地同步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2017年,更是动员了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等多个专门委员会,以及11个省级组织开展了同步调研。
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如何?还需要破解哪些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怎样完善?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瓶颈如何打通?面对课题本身的复杂性、改革任务的艰巨性,民进始终情系教育、勇敢担当、深入调研、认真研讨,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直扑一线,获得第一手资料
调研组在突出实效上下足功夫。求真务实的作风,首先体现在调研点的选择上。2013年,民进中央选择在安徽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调研,是因为安徽既有在全国推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经验,也有革命老区、山区和库区等国家重点扶贫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因为民进安徽省委长期关注教育公平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有调研基础和成果。而2017年选择在福建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大调研,是因为福建是我国制造业重镇、改革前沿、“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也是职业教育大省。“福建省在构建强有力的职教统筹协调机制、打造‘亲制造业产业’的专业群、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兼职教师政府买单、发挥行业组织和工会作用、积极扶持民办职业教育、注重用职业技能竞赛培育高技能人才、闽台合作等方面探索出了诸多经验。”在与福建省交换意见的座谈会上,蔡达峰常务副主席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调研组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走进基层、直扑一线。民进中央调研组赴天津市进行调研时,不仅在和平区实地调研了水晶小学和北师大天津附中,更深入到蓟县最偏远、最基层的孙各庄满族乡初级中学、穿芳峪镇第一小学、罗庄子镇中学、官庄镇中心小学等4所各有特色的农村中小学调研,避免了走马看花,既看到了经验及发生的变化,也了解到存在的问题,并召开2次现场座谈会,与校长、教师们亲切交流,畅谈感受,听取意见和建议。大调研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调研,以深入基层项目点实地调研为主,开座谈会为辅。在福建工业学校与宝马集团共同设立的BEST培训基地内,调研组看到,学生们正在最新款的宝马汽车上操作着:轮胎动平衡、汽车仿真软件、车辆检修基础技能……“学生到企业后能否直接上手?”“现在学习所用的设备是否是最新的?”“到企业实习有补贴吗?”“双师型教师收入是否比普通教师收入高一些?”调研组成员们一边听介绍,一边就关心的问题进行询问。在福建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严隽琪主席与生产线上的工人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收入状况,工作强度和培训提升等情况。
带着问题、直指关键,每到一处,调研组都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发现了改革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一个个问题得以明晰,一条条建议不断涌现。
问题导向,问诊发展难题
在2013年的大调研中,调研组成员之间不断探讨、交流,并与安徽省各级干部、校长、教师面对面交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考全国性的、前瞻性的问题。应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对于义务教育的影响,地方政府对于学校布局、资源配置等问题应该有一定的预见性,这是民进中央调研组所关注的。在调研时发现,某市城区小学生非城市户籍的比例达到30%以上,初中生达到40%。学校扩建、新建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生源增加的速度。调研组成员邬志辉说,城镇化对于学校布局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未雨绸缪,超前思考。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师资队伍差别明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农村教师老化问题比较突出。中部某省全省56岁以上的农村教师占21%,如果不采取非常措施,4年以后会出现农村小学教师的严重断档。这个问题在全国比较普遍。农村学校如何吸引青年教师?调研组成员庞丽娟认为,应该从保障编制、提高工资及补贴、住房等方面入手。调研组认为,均衡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政府结合职能转变,应该缩小义务教育的各种差距,从而尽量避免因为这种差距带来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
在2017年的大调研中,民进中央不仅丰富了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深化了对职业教育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的认识,同时也更精准的总结了目前我国制造业对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与职业教育供给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即同时存在、交织在一起的“三难”:企业招技工难、职业院校招生难、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我国制造业技能劳动者总量不足,近年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分别达到272、231和213;技能水平总体不高,据测算,我国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制造业的质量问题与从业者技能水平不无关系;技能岗位缺乏吸引力,制造业工人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上升空间窄、社会地位不高,导致年轻人不愿意做产业工人。制造业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供给存在突出矛盾的同时,职业教育本身的改革也亟待深化。近年来,政府针对职业教育发展密集出台了政策文件,但由于对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尊重和认识不足,目前的改革具有极大局限性:未触动现行的照搬普通教育模式的职业教育体系,未根本改变产教脱节问题,未建成就业导向、职业需求、技能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未将职前与职后教育统筹——难以打破“三难”并存的僵局。
建言献策,助力综合改革
2013年“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调研结束后,在专家研讨、补充调研、汇总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民进中央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呈现初级性、行政主导性和脆弱性的阶段性特点,认为,各地主要改善了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硬件资源,离教育质量均衡还有较大差距。评价、考核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的标准更多集中在升学的刚性数量,而难以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养成教育、公民教育的成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多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而缺少基层自主、自觉的努力;各级政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了巨大财力,个别地方已占到当地民生投入的较大份额,但仅仅达到硬件、初级均衡,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后劲不足。民进中央还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开辟制度和政策空间,深化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为全面实施“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铺路,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省统筹、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面向新型城镇化,前瞻性地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实施县镇教育资源扩大工程和农村村小和教学点建设工程。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引导义务教育走向质量均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民进中央当时提出的许多具体建议都得到了采纳和实施,取得了政策实效。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大调研,是民进中央从制造业的技能需求来检视职业教育现状,也是从职业教育的技能供给来检视制造业技能现状,力图从二者的结合部——技能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入手提出助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民进中央提出,要以终身教育为框架,遵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就业导向、职业需求、技能特色出发,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多形式,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职前职后一体化、公办民办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参与大调研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贡献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调研组成员王晓君提出“现有的校企合作政策主要是补学校、补培训机构、补个人,建议在减轻企业负担、撬动企业发挥培训的主体作用方面加强支持政策,如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充分使用、地方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支持企业职工参加培训”。调研组成员张志勇认为,“职业教育改革,目光应该关注到高端和中低端两个方面,并更加关注中低端的供给,因为它更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涉及农民工的利益,更涉及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大割据问题。”调研组成员陈晓明建议,在鼓励企业提高校企合作积极性的措施方面,要在科技部门项目立项、成果评定中把鼓励和参与职业教育作为评价的依据。
大调研结束后,民进中央汇集了调研组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以及民进各省级组织提交的调研成果,形成了《关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的建议》《发挥好中职教育在农村扶贫中的作用》等建议书,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此外,调研成果还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报送,如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进海协商)作为发言重点有所体现、具体问题和建议形成专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交全国政协大会的发言和提案,通过各种渠道,为中央科学民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如2016年大调研结束后,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的《关于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助力农村脱贫攻坚的提案》,被列为重点办理提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十一次常委会上,张帆副主席代表民进中央作了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见物”更要“见人”》的发言,指出供给侧改革要下大力气解决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和质量问题。
严隽琪主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民进人将以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为榜样,把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把对民进的精神和组织上的归属,转化到‘参政为民’的实践之中,无愧民进七十余年薪火相传的历史,创造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业绩”。
教育的综合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但民进人初心不改、直面问题、积极求索的脚步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