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隽琪参加民进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组织生活会
2017年9月6日下午,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参加民进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组织生活会,与基层组织会员座谈。民进湖北省委主委周洪宇,民进中央秘书长高友东参加座谈会。
严隽琪认真听取了每位与会代表的发言并不时提问。在讲话中,她首先感谢了华中师范大学对民进工作的大力支持。她说,华中师范大学主要领导和统战部长今天跟我们一起过组织生活,是对我们党派工作的充分认可与肯定,为我们组织生活增添了很大的活力。
严隽琪充分肯定了民进华中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的总体工作,高度评价基层委员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参政党作用的做法和经验。会员的发言,既体现了基层委员会的工作成效,也展现了会员“双岗建功”的成效。严隽琪说:“每次到基层听到各位老同志,中青年同志发言都会增强我的信心,我们有这么好的组织、这么好的会员,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
针对如何增强基层组织影响力,进一步坚定会员理想信念,严隽琪指出,一个组织要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形成传统后就一代一代继承下去,然后根据时代发展进行创新发扬。民进多年的历史形成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这“三个坚持”的优良传统,现在依然具有新的时代意义。民进提出为执政党助力、为祖国尽责、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代一代民进人共同打下的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之所以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基层会员的学识水平、在本岗位的贡献以及人品道德,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党委统战部的帮助与支持。
严隽琪指出,现在国家正处于一个很关键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有对当前重大形势的判断、对现阶段国情和特点的准确把握,也有未来发展的规划,最重要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民主促进会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民进中央表达为“三个认同”:认同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认同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之后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认同价值观,立会为公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民进中央发行了《年鉴》,坚持“新账不欠、老账抓紧还”的原则抓紧对会史进行抢救性工作。发挥思想宣传工作的特殊作用,一是要和民进本身工作结合起来;二是要和国家大事结合起来;三是要和思想上产生的困惑结合起来;多宣传民进和共产党合作的历史。
座谈会由民进华中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华中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何静主持。中共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致欢迎辞。何静介绍了民进华中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工作情况。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退休)、会员杨昶,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杨亚东,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欣,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熊彩云,入会积极分子、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巍,学生代表、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学生简琳琳,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陶家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文安、杨再隋先后发言,畅谈对民进的认知与感情,交流“双岗建功”心得体会,并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及做好民进各项工作提出建议。
座谈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周洪宇希望湖北民进和民进华中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充分发挥密切联系教育领域的优势,赓续民进优良传统,继续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聚合基层组织的教师群体优势,为实现“十三五”教育发展目标,“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关键的基础性支撑贡献智慧与力量。
组织生活会前,严隽琪一行参观了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莼思堂”民进会史展览,并与民进武汉市委班子成员和民进华中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会员合影留念。
民进中央组织部部长左延珠、办公厅副主任朱效利,民进湖北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和华中师范大学部分领导参加会议。
民进华中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成立于2007年1月,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民进华中师范学院支部,是湖北省最早的民进基层组织,现有会员57人。近年来,基层委员会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承和弘扬民进优良传统,按照“有思有行、集智聚力、顺势而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履职能力。先后荣获“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民进全国组织建设先进基层组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