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

目录导航

民进中央研究室2018年工作汇报

  2018年,研究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民进十二大精神,根据《民进中央2018年工作要点》的要求,围绕为会中央领导决策服务的中心职能,主动顺应新时代,务实推进参政党理论研究、会史研究、年鉴编辑和海外联谊工作,协助做好会中央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叶圣陶研究会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任务。

  一、为会中央领导决策服务

  密切关注世情、国情和会情的发展变化,紧紧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多党合作事业、参政党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通过学习、调查、研究、文稿撰写,为会中央领导集体决策提供参考。

  (一)根据工作安排和领导要求,起草重要会议和活动的有关文件和讲话,主要包括:中央全会、中常会等会内重要会议的报告、讲话;会中央领导出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等会外重要会议、活动的发言、致辞、贺词等;会中央领导对全国两会、反腐情况通报等重要事件的情况反映;参与修改其他部门起草的会中央文件、领导讲话等。

  (二)积极关注并主动学习统一战线和参政党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充分利用民进中央—中央社院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中心、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等平台,加强同民进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的联系,在文稿起草中吸收借鉴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理论成果与广大会员的丰富实践,切实推动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互促进。

  (三)完善资料收集和研究的工作机制,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及时收集中国共产党党建中值得借鉴的重要做法,结合民进履职和加强建设需要,对政治建设、新型政党制度、基层民主协商等进行专题研究和梳理,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推进全会的理论研究工作

  按照“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互促进”的工作思路,就会员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参政党建设和履行职能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进行理论阐释和应用理论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健全队伍机制,积极推动全会理论研究工作。

  (一)成立新一届民进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并召开首次年会,交流2018年中标课题成果,研讨2019年选题设计及参政党理论研究会工作规程,加强中央与地方组织之间的联动互动,整合力量、优化资源,切实发挥骨干会员在选题设计、队伍建设、机制完善等方面的应有作用,逐步实现理论研究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聘任新一届民进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持续探索会内外合作的有效机制。特邀研究员积极参与研究会活动,在分享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理论最新成果、制定理论研究课题和课题招标评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制定下发民进2018年参政党理论研究课题。以“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为主题,下设7个子课题,面向全会进行招标,共有来自25个省级组织的124个课题组参加投标,申报总数比去年增加77%。经招标课题论证及评审委员会审定,最终确定19个课题组中标。各课题组积极开展研究,最终全部通过结题评审,取得了一批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课题成果。研究室还加强与省级组织理论研究机构和骨干队伍的联系,深入调研,指导地方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并及时收集整理各地理论研究成果,通过民进网站等渠道发表交流。

  (四)开展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征文活动,29个省级组织筛选上报论文109篇。组织各省级组织参与全国政协办公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征稿活动,广大会员踊跃参与,共提交相关理论文章131篇。同时,研究室按照领导要求,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人民政协基本理论,围绕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发挥等课题进行研究,撰写相关理论文章,报送全国政协参考。

  三、推动会史的学习、宣传和研究

  按照“新账不欠,老账抓紧还”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年鉴编纂工作,加强会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深入挖掘民进优良传统对加强全会政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以重要纪念活动为契机,推动会史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凝聚政治共识,彰显民进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

  (一)举办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座谈会,共同重温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重温民进的“合作初心”和历史贡献,加深对新型政党制度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的理解,增强新时代“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二)举办纪念王绍鏊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周建人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和叶至善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以民进先辈为楷模,从他们的光辉历程中感悟人生的意义,汲取发展的力量,牢记民进先辈的嘱托,像民进先辈那样坚持在正道上行,坚定合作初心,坚持奋发有为。

  (三)加强对会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回应会员需求,完成《民进名人录》第一辑22位前辈生平事迹的约稿编校出版工作;完成《民进会史资料选辑八》的编校出版工作,系统汇总民进市县级组织的成立纪实;完成《雷洁琼文集(六卷本)》的审校出版工作。加强对地方会史工作的指导,协助部分省级组织筹建会史展和会史教育基地。

  (四)加强会史宣传,彰显民进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以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推出相关微专题,在《民主》上刊发纪念文章,号召广大会员不忘初心使命,锐意开拓进取。与网站和民进微信公众号合作,在重要纪念日、民进前辈的诞辰纪念日等,推送纪念文章,扩大会史的宣传和引导力度。

  (五)规范推进《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的编纂出版。修订《〈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编纂制度》;编纂出版《2017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纸质图书和光盘,全本175万字;编纂《2018中国民主促进会年鉴》,从编纂理念到编纂规范、从框架设计到内容记述等多个维度继续提升工作质量。

  四、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按照会中央的工作部署,制定“民进中央2018—2022年对外联谊工作计划”,密切关注两岸关系和港澳地区形势的变化发展,发挥自身教育文化出版等界别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交往。

  (一)以教育文化为纽带加强交流合作。加大在基础教育界工作力度,举办“2018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基础教育交流活动”,邀请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基础教育界校长和相关学者,共同研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活动注重把研讨交流和学校考察、相关文化参访结合起来,注重与举办地教育界人士的面对面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推动文化交流,举办“2018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海峡两岸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赴台湾开展出版交流,接待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团,进一步联络感情,增进互信,推进合作。继续深化与台湾社科界的联系,分别与台湾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第三届“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论坛和首届“两岸学者共话·教育学”论坛,按照“分学科、小规模、高层次、重实效”交流的思路,在学术研讨和对话中进一步加深了两岸学者间的理解和友谊。

  (二)努力增进台湾青年的理解共识。青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会中央把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作为对外联谊工作的重要内容,接待“台湾2018纵横北京中华文化研习营”大学生参访团,调研了解台湾青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并通过讲座和面对面座谈交流等方式解疑释惑、主动引导,得到了台湾青年学生们的高度好评。

  (三)把海外联谊和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围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积极建言献策,向有关部门报送书面情况报告6件,向全国政协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0件。

  五、协助会中央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叶圣陶研究会开展工作

  做好会中央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的服务和联系工作。协助陶凯元副主席组织召开主任会议和全体会议,研讨年度工作;协助社法委与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办合作,由陶凯元副主席带队赴广西、云南等地开展关于“制定国家司法救助法”专题调研;协助组织社法委赴福州、厦门等地开展关于“惠台31条”落实情况的专题调研,形成《关于加快落实台企台胞“同等待遇”的若干建议》;协助组织社法委与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合作,赴江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开展关于“基层社区治理问题与创新研究”的调研,形成《社区治理问题与创新调查研究报告》。为民进在社会法制及对台领域的参政议政工作服务。

  承担了叶圣陶研究会日常管理工作。

  六、加强部门建设

  按照“抓人头、抓笔头,出成果、出人才”的部门建设思路,加强部门的学习、培训和思想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加强学习研讨。以研讨工作、理论和形势学习、开展业务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定期开展部门内工作研讨和思想交流,不断提高部门整体的政治思想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公文写作能力。

  (二)改进工作作风。部门全体人员牢固树立团结协作意识,形成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和谐的沟通环境,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提升工作质量。根据机关总体部署,按照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预算,稳步推进,狠抓落实,完善部门会议制度、学习制度、集体推稿制度等,按季度总结各项工作计划与预算的完成情况,切实提升部室工作质量。

  与新时代的形势任务和广大会员的期待相比,研究室的工作水平尚有待提升。未来将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继续在推进参政党理论研究、拓展民进会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完善海外联谊工作机制等方面多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准和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全会工作大局,以新作为回应新时代。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