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体会
(2018年)
姚爱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系统形成了内涵丰富、生动形象、极富实践指导性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最具标志性、最深入人心、最具影响力的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遵循。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留下光辉灿烂文化的巴比伦王国、古罗马帝国、高棉王国、楼兰古国等,“黄鹤一去不复返”,空留下废墟遗址让后人惊叹不已。今已消失的13个世界古文明中,有600年繁华岁月的玛雅文明,有鼎盛近1800年的两河文明,有延续3000年之久的古埃及文明,等等。这些古文明消失的原因不外乎生态危机、干旱、砍伐森林、战争等天灾人祸。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增长奇迹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等生态风险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老百姓由过去的“求生存”“盼温饱”转向“求生态”“盼环保”。如果任由这种状况持续存在,我国将会面临江河变质、江山失色的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应时代之变迁,领时代之先声,立时代之潮头,早在浙江工作期间,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展现了他巨大的政治智慧、深沉的历史忧患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更体现了他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先天不足、整体生态环境系统脆弱的深刻认识和洞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我认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落实好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要敢于触及矛盾,勇于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要敢当“包公”敢唱“黑脸”,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围绕水、气、声、光、渣等各种环境污染要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科学的环保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完备的法制保障。
三是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走出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将生态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
四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新时代最强音,是经济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我们要用好改革“利器”,搭建起“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桥梁。中央已率先理顺了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体制,地方政府也要尽快解决部门机构重叠、职权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正逐渐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敬终如始,就一定能让中华大地蓝天常在、清水长流、青山常见,迎来海晏河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生态文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