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组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民进组委员列席会议,并认真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委员们就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三次小组讨论,发言踊跃,会场气氛热烈。
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委员们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亮点纷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字里行间体现了民生情怀。
刘新成委员说,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成就体现出我们政府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这些工作和成绩都是按照中共十八大以来设定的方案推进并实现的,充分体现出我国的制度优势。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陶凯元委员表示总理的这份报告是交给人民的一份很好的答卷,相信人民会为其点赞。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她说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是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和抓实,二是中国大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令人骄傲。民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应该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
张震宇委员说,报告中提出“移动网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很多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为百姓送来了20个民生大礼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历史担当。
谢双成委员也表示在聆听了总理的报告后倍感振奋,深切体会到五年来政府工作的不平凡、不寻常、不容易,从几十次自发掌声就可以看出,政府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文化和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雷鸣强委员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基础作用的是文化和教育,而且是大文化、大教育,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李玛琳委员亦有同感,她建议政府应高度重视乡村公共产品体系建设。
乡村振兴、扶贫攻坚要从文化上着手,从精神层面调动主体意识。尚勋武委员建议工作中对乡村文化生活要有部署,财政要有预算,比如村委会要有文化上的支出,通过文化生活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
朱晓进委员提出要让教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即要让农村教育助推乡村的产业振兴,让公平教育使农村孩子有“平等机会”成就人生梦想,通过发展农村“大教育”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让文化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软动能”,即要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要发挥文化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方面的作用。
振兴农村需要文化先行,郑福田委员说,如果只注重硬件建设,那么振兴乡村就没有文化发展的后劲,振兴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应将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有机结合和过渡,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有批评地继承。
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
李克强总理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提出,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来自广东的鲁修禄委员认为,广东过去五年的实践证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他提出国家应加大科学指导和科学研究,各大区域内建立联防联控体系,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机制。
潘碧灵委员对此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二是将污染治理攻坚战向全方位全覆盖深层次推进;三是继续加大对生态环保攻坚战的投入。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过去五年是科技成果丰硕的五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体现,委员们纷纷为五年科技工作点赞。
史贻云委员说,报告在科技创新方面笔墨重、分量足,科技创新共识越来越高。过去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科技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科技管理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同时也是科技投入、社会研发投入量巨大的五年,成果丰硕。他认为种业发展事关国家安全,也事关农业发展质量和农业现代化,建议加快我国种业创新的步伐,加大种业产业发展,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优化。
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罗永章委员呼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要尽快落到实处,奖惩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