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共话·教育学”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 蔡达峰 朱永新出席
2018年8月20日上午,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和叶圣陶研究会主办的“两岸学者共话·教育学”论坛在南京开幕。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出席开幕会并致辞。民进中央副主席、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朱永新主持开幕会。
民进湖北省委主委周洪宇,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胡敏强,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陈国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唐健出席会议。
蔡达峰在致辞中代表民进中央和叶圣陶研究会,向来自两岸的各位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论坛主办方之一的南京师范大学,以及论坛的承办方和协办方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民进始终以推动教育发展为己任,发表建议,服务社会。1989年民进中央和叶圣陶生前好友发起成立了叶圣陶研究会,致力于叶圣陶事迹和思想的整理研究和宣传,也积极推动大陆与台港澳学者和学术团体的交流交往,尤其是两岸教育界的交流交往,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开展研讨交流,分享经验和成果,增进了解和友谊。希望两岸之间可以有更多直接的、畅通的渠道,开展更丰富、更密切的交流交往活动,这有利于彼此的发展,符合我们共同的愿望。
蔡达峰说,希望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以文会友的机会。论坛期间,同行共话、各抒己见、倾听分享、增进了解。论坛结束后我们新老朋友还可以继续联络,切磋研究,加深友谊。我也期待着我们的学术交流成果有助于实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是一个分支众多的学科,有丰富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我们很乐意分享各位的高见,并期待从中得到启发,为自己解疑释惑,提高应对实践的能力。
蔡达峰还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到,教育是实践,是社会活动,是公共政策,也是国计民生。他希望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关于教育的言行可以更加理性,能够减少困惑,能够符合和坚持教育的本质,能够得到教育理论的帮助和支撑。同时也感觉到公众对于教育知识、观点的接受并不容易,言行表现往往并不一致,个人、社会与公共价值取向之间也会产生张力,这或许就是教育活动的特征,也或许就是教育学需要研究的课题和任务。
胡敏强在致辞中对出席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新时代,两岸教育都面临着相同或相近的创新挑战,两岸教育学者共同探讨两岸教育的发展经验和教育合作的交流机制,展望两岸教育未来的美好愿景,这对于密切两岸教育与合作,实现两岸教育的共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进中央研究室主任、叶圣陶研究会副秘书长徐德安,办公厅副主任、叶圣陶研究会理事朱效利,研究室副主任梁红星,民进江苏省委专职副主委、叶圣陶研究会副秘书长朱毅民参加了论坛。
“两岸学者共话”论坛是由叶圣陶研究会于2014年创建的小范围、高层次的两岸学术对话平台。目前,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世界史”专题和两届“社会学”专题。此次论坛为期两天,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民进江苏省委协办。来自两岸高校和研究院所的20余位知名教育专家,将围绕有关专题进行研讨交流。
21日下午,“两岸学者共话·教育学”论坛圆满完成了两天的交流议程,在南京闭幕。朱永新主持闭幕会并作总结讲话。
朱永新首先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两岸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两岸学者共话·教育学”论坛顺利举办。当初我们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就是希望能搭建一个小规模、高层次、心贴心、碰撞思想的交流平台,让两岸学者能够有深度的交流。通过两天的研讨交流,我们在很多问题上基本形成了共识,希望论坛可以一届一届地办下去,学术成果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民进中央一直致力于两岸的交流,我们跟教育也有一种特别的情缘,所以我们很期待与大家一起携手为两岸的教育事业作出我们的贡献。
台湾暨南国际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杨洲松、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作会议发言。
论坛还通过了今后两岸学者精诚合作继续举办教育论坛的有关建议,初步商定第二届“两岸学者共话·教育学”论坛,于2019年11月在台湾暨南国际大学举办。
论坛期间,共进行了六场研讨交流,与会者围绕教育学科学化、学校课程建设、国际高等教育等内容发表演讲,深入交流。与会学者还实地考察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