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丽颖:让书中的故事沟通世界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图书,是故事的重要载体,推动着知识传播与文明交流。
“我的工作是跟图书打交道。书中的故事与思想,反映的是文化;不同国家的图书相互翻译、出版、阅读,实际就是在进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丽颖深刻感受到图书在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何以书为媒,更好地推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她始终在探寻与实践。
“打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组合拳。”林丽颖认为,只有“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才能充分发挥图书的资源禀赋,促进民心相通、深化人文交流,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而要更好地发挥图书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还要实现“讲故事”和“交朋友”双循环——不仅要通过图书讲好中国故事,还要通过图书交朋友,传播图书所承载的思想。
林丽颖告诉记者,国际书展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她希望发挥好国际书展的桥梁作用,不仅通过吸收世界文化精华来发展自己,还要让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通过阅读中国图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充满活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每年一届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都有一个主题为“故事沟通世界”的文学活动,2024年也是如此。这个活动为莫言、余华、刘震云、阿来、麦家等中国著名作家与世界各国汉学家交流对话提供了平台。“国外译者与中国作家的面对面交流,能帮助翻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更精准地传播中国的文学作品。”林丽颖说。
除了文学,有关中国学术图书的国际表达也是书展上的热门话题。比如今年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公司联合国外知名大学出版社和学术出版人,与中国年轻学者们共同探讨中国学术图书如何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而名为“青年读者汇”的项目,则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出版人、编辑、译者、读者等齐聚一堂,交流他们对世界、对中国,包括对当下一些流行元素的看法,不断碰撞出青年一代关于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新思维、新见解。
“以书为媒的广泛交流,能让大家在对话中更多地认识彼此、建立友谊,从而实现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国叙事跟国际表达的相互融合。”林丽颖表示。
11月8日,智利圣地亚哥国际书展,缕缕书香中氤氲着浓浓中国风,这是中国作为书展主宾国在举行活动。“在我所入住酒店大厅的显眼处,摆放着整整两个书架的书。走近一看,是当地读书俱乐部举办的‘交换图书’活动。人们可以从书架上选走喜欢的书,同时放上一本推荐的书。于是我们将手中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图书进行了交换,没想到第二天再到书架前时发现,我们放在书架上的图书已被全部换走。”让林丽颖感触颇深的是,从小小的书架上,看到了世界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和契机。
“希望在我们国内的酒店也能植入类似的图书阅读服务,以充满趣味的方式让图书被读者带走、阅读,让书香中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交流。”林丽颖认为,“加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让阅读无处不在,才能更好地建设书香社会。”
就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林丽颖参加了由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指导组联合北京市政协举办的“走近实体书店,探寻书香中国”线下研学活动。充满科技元素的沉浸式阅读,延展知识视野的特色图书展览,美轮美奂的艺术设计……让公共阅读空间更加亲民惠民。如何将阅读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助力全民阅读结合起来?林丽颖认为,“一方面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计于民,实现精准施策;另一方面要促进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涵养出版行业生态。只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生态,阅读才能有品质有未来,才能不断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
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国民素质的提升,阅读则对于一个人素质、品行和思想的全面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25年即将到来之际,林丽颖期待新的一年多出好书、多读好书,让图书“刷屏”“霸屏”蔚然成风,让书中的故事更好沟通世界。
(林丽颖系民进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