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史君臣:那些年,我经历过的通讯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民进黑龙江省委会

放大

缩小

  民进绥化市海伦支部 在我20多岁的时候,移动电话还刚刚进入中国市场,那个时候的移动电话俗称叫“大哥大”。

  当年我们的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也就是四千来块钱,可是那个“大哥大”据说要一万多块钱一部。也就是说,以我当时的收入,兢兢业业地上班,埋头苦干两年,不吃不喝不穿,不随礼不出门,所有的钱买一部“大哥大”还得买一个二手的。别说买了,就是当时有哪位天使大姐好心送给我一个,也得吓我个半死。因为那个玩意的通话费用是双向的,接打都是一分钟一块钱。在那个一天收入十多块钱的年代,拿起电话“喂喂”两声一斤猪肉就没了,别说我这个穷人干不起,那些腰里别着“大哥大”招摇过市的家伙,相当一部分也是咬着牙硬挺着装大佬。平时也不嫌累赘,手里捧着,不敢开机。用着的时候才敢打开,以相声演员报菜名的功夫,快速说完,飞速关机,生怕关晚了,一个电话打进来,不接没面子,接了没钱。而且那个时候信号还不好,尤其到了农村,信号更弱。打个电话上树爬墙的,有时候还得不停地走,以便和信号对接,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移动”。

  可是总也不开机,倒是省钱了,但也有一个很明显的毛病,就是别人找不到你。为了弥补这个不足,通讯商研究出了一个叫传呼机的东西。

  一开始是数字的,别在腰里,“嘀嘀嘀”一响,掏出来一看,上面有一个电话号码,如果熟悉,非回电话不可的,就开机打过去。如果不熟悉,不好意思,我们的交情还不到一块钱,干脆不理你。后来升级了,由数字的传呼变为汉字的传呼。具体操作是:如果我要请你吃饭,就在附近找一个电话——一般是食杂店或电话亭的付费固定电话,拨打传呼台的电话,传呼台的传呼小姐用温柔的语气问我要传哪一个号码,我把号码告诉她,然后她再问我要传什么内容,再帮我把内容传给你。你的传呼机上就会出现我刚才对传呼小姐说的内容。一些年轻的朋友看到这里也许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不就是花钱雇人发短信吗?说的一点也不错,可是那个时候就是那么费事。那时候,大款是带一个“大哥大”趾高气扬,颐指气使;二款带一个“大哥大”和传呼机,傲气十足;三款带一个传呼机,感觉良好。只有我们这些什么款都不是的穷人,对这些东西羡慕嫉妒恨,除了仰视实在是没有办法。一个传呼机四五百元,一个月的传呼费30元,还不能带来什么效益。花这么多钱养这么个大爷,我等实在是没有这个勇气。但总有一些不那么厚道的人,别着这么个东西来和我秀优越感。我有一个同事,按说他挣钱也不比我多,可是不知道从哪里淘来一个传呼机。自从有了这个东西,有事没事他就爱往我身边凑。而且凑来不久,传呼机就“嘀嘀嘀”地响了,他就在我面前从后腰部位掏出来,举在我面前看。我虽然嫉妒的要死,为了尊严,也只好视而不见。很多年以后,我问他,为什么一到我面前传呼机就响?他也说了实话——他怕不响,专门赶每天传呼台免费赠送天气预报的时候往我跟前凑。

  按说这都是挺先进了。要是再往前追溯一下,一个村里只有一个电话。

  这个电话就在村上——那个时候叫大队。大队有一部手摇的电话,一打电话“呜呜呜”一摇,打到乡里——那时候叫公社的人工交换台,交换台的接线员问你要打哪里,他再把线给你接上。交换台的接线员可不像传呼台的传呼小姐那样有素质,说话总是那么彬彬有礼。要是赶上哪位接线员大爷或者姑奶奶心情不好,你这个电话还就别想出大队了。而且,即使是这样的电话,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打的,因为电话线路和有线广播是一个,赶上广播的时间,电话就只能歇菜。

  你再看看现在,谁要是再和别人显摆我有个手机,还不让人笑掉了大牙。这年头,捡废品的大爷,卖菜的大妈,谁腰里还没有个手机!有一次我在县城的广场上,看见一个要饭的,跪在那里,眼前摆个收钱的茶盘,茶盘旁边还有一张打印的微信收款二维码。

  当我掏出手机看一看朋友圈,刷一刷新闻,或者与天南海北的亲人视频的时候,脑海里总能闪现出当年对传呼机的渴望。每当这个时候,我对我拥有的智能手机就感到无比自豪。而且当我看到中国5G技术已经领先世界的时候,这种自豪感就更加强烈。

  我经历的通讯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奔小康的一个缩影,我对我的祖国充满信心。

作者:史君臣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