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江保护与发展系列研讨会由来
民进中央长期关注长江保护与发展问题,就此课题进行了多次调研。2006年,在民进中央的带领下,长江中下游八省市民进省级组织共同就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并在2007年全国政协大会期间提出了《加强沿江重化工产业规划布局,切实保障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的党派提案,引起很大反响(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科技部、水利部和中央组织部共同办案,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
在此基础上,经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王毅同志多方联系,2007年,由民进中央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共同主办,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和民进当地省级组织承办,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协办的首届长江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通过此次研讨会,建立了研讨平台,商定以后每一到两年召开一次。此后又陆续召开两届:2009年在江西南昌就长江流域湖泊保护与管理进行研讨;2010年在山城重庆就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进行研讨;2012年,在湖南长沙召开了“2012·长江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二、搭建了多方参与共同关注长江的平台,丰富了围绕长江参政议政的成果
研讨会每年或隔年召开一次,怎样做到一届比一届“新”、一届比一届“亮”?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力争做到在研讨会召开前组织专家进行探讨,向相关部委“取经”,争取做到结合国际国内最新形势,来确定研讨的主题和议题;在专家邀请上,尽量邀请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通过会前大量沟通交流,确定专家发言的内容,保证研讨质量,确保后续参政议政工作的实效。
通过召开研讨会,民进中央与水利部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三峡办等部门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沿江八个省市的民进组织代表及专家也踊跃参会。研讨会汇集了各利益相关方,大家就共同关心的议题各抒己见,充分研讨,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成功搭建了多方参与、共同关注长江的平台。
研讨会成果丰硕,会后印发研讨会论文集,相关成果形成民进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大会的大会发言、提案、建议等等。2008年,张帆副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作题为“推进流域综合管理,重建长江生命之河”的大会发言;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上,我会中央作了题为《加强综合管理,促进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发言,引起广泛关注。相关建议在“十二五”规划的说明中也有所体现。2012年,我会中央与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共同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流域综合管理与治理的提案》,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表彰会上被评为优秀提案。
三、历届研讨会主要情况
1、“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与保障研讨会(2007)”
2007年11月12至14日,由民进中央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共同主办,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长江水资源保护局、民进湖北省委会承办,世界自然基金会协办的“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与保障研讨会(2007)”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怀西出席开幕式。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长罗清泉代表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严隽琪,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马建华,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淡水项目主管李利峰等主办、承办、协办单位的负责人,国家有关部门科研机构的负责人,长江流域民进有关省级组织的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就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规划体系和流域管理等问题进行主题发言和深入交流探讨,为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与保障出谋划策。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北京、上海、重庆、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湖北等省市共24位专家作了专题发言。他们从多角度、多层面探讨了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现状、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渔业资源现状、湿地保护、中国的水治理转型、流域综合管理等议题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研讨会后,与会专家、学者前往长江部分水段就长江水环境的有关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通过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长江水环境安全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和保护发展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面对问题必须重新审视长江流域的相关问题,找出问题关键,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概括为九个方面: 一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但仍存在着供需矛盾。二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进入新时期,保护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防洪能力显著提高,综合防洪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总体有恶化的趋势。五是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但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六是中下游干流的水系连通性和完整新较好,但湿地萎缩严重。七是水生物多样性丰富,但保护任务艰巨。八是总体河势稳定,但三峡建成后面临新的问题。九是流域水行政管理关键环节实现了新的突破,但仍存在着体制、机制问题。
关于建立流域管理综合机制。与会专家指出,中国所面临的多样复杂的流域性问题,必须要开展流域性综合管理,但是推动流域性综合管理又面临诸多问题,这种管理和改革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探索中国自己的路,中国必须要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自己的模式。流域综合管理是指“在流域尺度上,通过跨部门与跨地区的协调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生物等资源,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流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福利的最大化以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面临的挑战表现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管理机构本身的定位不清楚,缺少流域管理的政策体系,现有的流域综合规划缺乏明确的法律。利益相关方及公众的参与不够。中国实施流域综合管理的原则应该是:依法管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有效参与和公平原则。
关于加强长江保护与发展的相关建议。与会专家认为,第一,积极推进流域综合管理机制建设;第二,完善流域政策法规体系;第三,推动流域综合规划部门协调机制,增强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第四,强化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加强对水建设项目取水,排污及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行政审批。第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投入机制。第六,加强水资源保护基础工作,促进水资源保护管理现代化。第七,对目前污染严重地区和重要水域实施重点治理和保护。第八,协调好水电开发建设中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第九,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几十个湖泊开展相关的可行性的研究,制订江湖连通规划,有序地恢复阻隔湖泊与长江的联系。第十,加强江湖连通试点的监测与科研工作,不断完善江湖连通手段,提高江湖连通的综合效益。第十一是研究三峡工程运行对江湖连通工作的影响,制订并采取减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