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获鲁迅文学奖的『小先生』

  人物名片
  庞余亮,民进会员,江苏省作协首届签约作家,泰州市文联主席、泰州市作协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小不点的大象课》,散文集《半个父亲在疼》等,曾获“孙犁散文奖”双年奖、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等。
  2022年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民进会员、江苏作家庞余亮创作的散文集《小先生》榜上有名。
  感谢评委找到“小先生”
  2022年11月20日,“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庞余亮受邀至现场领奖。“感谢鲁迅文学奖找到了我,更要感谢我们面前这个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领奖台上,庞余亮发表获奖感言。“找”这个词,传神。
  庞余亮,著有散文集《半个父亲在疼》,儿童文学作品《小不点的大象课》《神童左右左》《躲过九十九次暗杀的蚂蚁小朵》《看我七十三变》等,作品斩获过不少颇具影响力的奖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在地方是有影响的,但在百花齐放的中国文坛尚有不够”。
  鲁迅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创立于1997年,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之一,每四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获奖作品不超过五篇(部)。获奖,何其难。
  申报鲁迅文学奖后,《小先生》开始了“闯关”。从300多部散文杂文中脱颖而出,前80、前40、前20、前10,最终挺进前5名,获奖!“小先生”的命运和评委的眼光神奇般地交汇了。
  “在我心目中,鲁迅文学奖的获奖者都是文坛上大体量、大块头的好作家,没想到作为‘小先生’的我也能获奖。”庞余亮说,“找”这个词代表着他的感恩,感恩评委的公正温暖,在基层作品中发现了《小先生》。
  寂寞的鸡蛋熟了
  《寂寞的鸡蛋熟了》是《小先生》的最后一篇。1985年,18岁的庞余亮被分配到兴化沙沟镇的乡村学校,因为年龄小、个子小,被学生、家长和同事们昵称为“小先生”。乡村学校的时光寂寞又漫长,老教师传授“小先生”经验,夜间备课、刻讲义时,在罩子灯上吊个铝盒煮鸡蛋。讲义刻好了,鸡蛋也煮好了。
  在此后的15年教师生涯里,备课的灯暗了又亮,亮了又暗,“小先生”写在备课笔记后的一个个故事慢慢沉淀下来。2000年,“小先生”带着磨了边的牛皮纸封面备课笔记,来到靖江电视台,成为一名记者。他开始着手整理这段过去。
  2022年8月25日,鲁迅文学奖揭晓。正在开会的庞余亮接到南京记者电话,询问其获奖感受,此刻,庞余亮才知道,《小先生》摘获了中国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当天晚上回家,“小先生”打开煤气灶,煮了一个鸡蛋犒劳自己,像30年前的夜晚一样。寂寞的鸡蛋,经过光与热,在慢焐之下,熟了。
  爱与美的纸上课堂
  “接续现代以来贤善与性灵的文脉,是一座爱与美的纸上课堂和操场。”给《小先生》的授奖辞这样写道。贤善与性灵,爱与美,寥寥几字,勾勒出一部乡村教育诗。
  很难想象20世纪80年代乡村校园的美丽之处。能有多美?矮屋、泥操场、木桌椅、铁喇叭、“闯祸”的学生……可是再看,眨眼睛的“豌豆花”、月亮的笑声、黑板上的游动光斑、调皮的雪……美不美?
  “白天是有星星的,只是很多人‘看不见’,没有把心静下来。”庞余亮说,乡村校园里,哪些是“白天的星星”呢。比如晚饭花,“它们在我们最软弱的时候齐约好了开花……这沉默的八月的乡村学校,又一次承纳了精神的香气和诗歌的关怀”。比如在晨曦中打扫卫生的少年,他们的影子和树木的影子“绘”在一起;比如上课经常发现头发上沾满稻草的孩子——“这些都是滑草垛的孩子啊”……
  看到美的东西,采集美的瞬间,于是有了《小先生》,有了可以温习、可以取暖的每一个故事。
  最令人放心的“靠山”
  15年间,庞余亮陪着孩子长大,孩子也陪着他长大。他说:“孩子们就是我的‘靠山’。这‘靠山’是世界上最令人放心,也是最安全的‘靠山’。是孩子们的信任和期待拯救了我,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先生’。”
  是怎样的靠山,怎样的拯救?
  庞余亮出生农村,在城里求学,本以为走出农村的他,却在分配工作时,回到了更为偏僻的乡村。这份落差横亘着。
  “拯救是什么,一是孩子们的期待和爱,二是书籍。”庞余亮说,单调又纯粹的乡村,寂静而优美的环境,跳大绳的女生,挤暖和的孩子,扛冬瓜的家长,事事操心的老校长,望子成龙的孙先生,还有淳朴的乡亲们等,共同撑起了“小先生”的教育时光,给了“小先生”向善、向上的力量。
  “小先生”对乡村的孩子而言,也是一种“拯救”。这么多年过去了,乡村教师安静、沉淀的品质仍然存在于庞余亮身上。每当有些“飘”的时候,乡村教师这个职业的压舱石就出现了,压住所有的浮气,让他继续书写。
  如今,“小先生”完成了《小先生》,又出版了《小虫子》,“三小”系列的第三小是什么呢……一起期待。

  (2023年5期) 


      作者:□吴 媛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