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应“打”送礼人
一位机关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单位的一位科长被摘了官帽,原因是他几次给领导送礼,让领导很反感,结果被降职使用了。
送礼反被降职,这无疑是给搞不正之风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令人称快。
送礼是令人厌恶的不正之风,凡是送礼者大多是动机不纯,寄望用送礼与领导联络感情,通过送礼想办成政策规定所不能办,正常渠道所办不到的事。这样的送礼有损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当在该打之例。送礼也是对领导干部人格的贬低,有的人表面上心甘情愿地送礼,心里却骂领导不是个东西,一包礼品就给砸倒了,背地里看不起领导,议论领导,损害领导形象。对这样的送礼之人不打怎么行!
有些人总是把“当官不打送礼人”作为搞不正之风的信条,玩送礼的小动作,以为当领导的都不会反感送礼的。其实,这是小看了领导的觉悟,轻看了领导的人品。只有少数贪官才不反感送礼人,真正的清官、好干部对送礼者绝无好感,也绝不客气。东汉庐江太守羊续就是“打”送礼人的廉洁官吏。汉灵帝中平三年(186),羊续调任南阳太守。初任时,衙门里送礼之风甚盛。羊续决心刹住此风。一天,有一个下属给他送鱼,他再三拒绝不成,便将鱼高悬在屋檐下,直到晒成臭鱼干,“打”得送礼人颜面扫地。深受全国人民敬仰和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也严厉对待送礼者,在国家困难时期,青海省有一位领导见周恩来总理生活很清贫,心里过不去,于是就派人给他送去几斤当地产的鳇鱼。周总理得知这事后,即采取了三条断然措施:第一、照价付钱;二、全国通报批评;三、今后一律不准给我送什么东西。周总理的“打”送礼人,狠刹了当时送礼之风的苗头。
对送礼的不正之风绝不能客气,不“打”送礼人,无形中便成了对送礼歪风的怂恿,污染社会空气,有害廉政建设。“打”送礼人是为官者的应有的正气和品格,你不“打”他,他就要把你砸倒,现实中被礼品砸倒的干部已枚不胜举,教训颇为惨痛。当然,“打”送礼人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区别对待。对误解的群众送礼要多加解释、开导和关心,热心真诚地解决他们的难题。对动机不纯的送礼人就该毫不客气,该批评的批评,该教育的教育,该处分的处分。形成当官要“打”送礼人的氛围,定能有效地制止送礼的不正之风。
作者:劳 力
